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8.61
5.3折
¥
3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惠德 等著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4094165
出版时间200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0217884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系列之一的《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与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性质分析、考古学文化类型划分与年代分期等。
目录
章 西辽河流域考古时代的时空框架
节 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西辽河流域的地貌特征
二、西辽河流域的气候、水文特征
三、西辽河流域的坨甸景观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
一、第四纪
二、全新世
三、环境演变是文明兴衰的自然基础
第三节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环境变化
一、距今8500~6000年前西辽河流域环境演变
二、距今600O~5000年西辽河流域环境演变
三、距今5000~3500年西辽河流域环境演变
第四节 环境演变与考古学文化传承与变异
一、兴隆洼文化的分布
二、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
三、小河沿文化的衰落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勃兴
第二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与研究
节 考古学文化发现、命名与遗址分布
一、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性质分析
一、房址与聚落群
二、生产工具与生业选择
三、陶器与制陶技术
四、丧葬习俗与礼制
五、占卜及宗教信仰
六、装饰物
七、动物骨骼分析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类型划分与年代分期
一、类型划分
二、分期与年代
第四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源流、族属推断
一、文化源流
二、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
第三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研究
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研究概况
一、石城的发现
二、20世纪中叶以来的调查与发掘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分布
一、半支箭河中游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二、敖汉旗发现的石城遗址
三、其他地区的石城遗址
第三节 石城的考古学研究
一、类型及特征
二、地形的选择
三、石城的分布规律和营造风格
四、石城的内部结构
第四节 石城的功能研究
一、石城的军事功能
二、政治意义
三、祭祀功能
第四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彩绘陶器、玉器
节 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一、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及分区
二、中国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器及特点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的考古发现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的种类及特点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
四、西辽河流域矿产资源及早期青铜冶炼遗物的发现与研究
五、从出土铜器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的考古发现
二、大甸子墓地出土彩陶纹饰的特点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纹饰内涵
四、彩陶与墓葬的关系
第四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考古发现
二、大甸子墓地出土的玉器及相关问题
第五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节 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传统
一、人本主义传统的奠基
二、文化交流的典范
三、神权政治
四、有文则明
五、兼容并包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古史传说
一、三皇传说表象的背后
二、五帝时代与中国古代文明
三、三代与文明
第三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文明的特征
一、关于国家形成途径的认识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文明特征
第六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周邻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及特点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消失及流向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消失的原因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流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系列之一的《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与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性质分析、考古学文化类型划分与年代分期等。
精彩内容
章 西辽河流域考古时代的时空框架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
三、环境演变是文明兴衰的自然基础
就环境演变对人类的影响而言,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就明确指出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影响的问题(普雷斯顿•詹姆斯,1982年),但在那个不承认环境存在变化占主流的时代,人们不仅不接受他的观点,而且把他的观点作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加以批判,有关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也因此沉寂多年。随着自然环境存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科学概念的建立,对古地理环境演变规律认识的深入,沉寂多年的有关环境演变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大量成果揭示出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确实存在深刻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存在着环境演变的背景。古埃及、古印度及两河流域文明的衰亡可归因于严重的气候变干,而在文明史上全球变暖给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带来过繁荣时代;在历史上,气候寒冷与干旱时期,使农业减产,从而导致了民族大迁移,这种准周期性气候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200a(许靖华,1998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气候变化是导致史前和历史早期文明崩溃的基本力量。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考察,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多元一体结构”特征,主要的是得益于环境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独特性。从整体看,中华文明是一种生态适应幅度极宽的文明,能适应各种幅度的气候变化。尽管区域性的文明衰落与间断现象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但中华文明从整体的意义上讲是连续的,这种连续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空间上的不断迁移来实现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