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7.83 3.4折 23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杨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05016

出版时间2006-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3元

货号9166705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汉语词汇使动已渐渐消失,因此,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不能用作使动动词,汉语使动通过分析型使动结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来表现。分析型使动结构和结果补语结构分别由“使”和“得”引导,复合使动结构由一个行为动词和一个表示结果的成分组成,两者构成V1-V2复合结构。本书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探讨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上述三种使动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作者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投射到句法上的是动词短语(VP),而不是动词短语壳(VP shell);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含有一个功能范畴,即体短语(AspP)。作者对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三种使动结构在中介语中的表征做了实证研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语言迁移情况,二是考察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中包含的功能范畴。实证研究由完形填空和试验主体两部分构成,试验主体部分使用了产出测试、可接受性判断测试和理解测试三种测试工具,试验对象包括55名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56名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和73名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控制组由28名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组成。为了发现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是否具有同样的句法表征以及英、日、韩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作者对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发展研究,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心理动词的习得相比较,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容易在非宾格动词上出现使动错误;在三个使动习得上,复合使动结构对学习者来说难掌握。作者的结论是,语言迁移现象并不是随处都出现,第二语言有而语言无的功能范畴可以在中介语中具有适当表征。

作者简介
赵杨,男,1995年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获奖“教学优秀奖”。主要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刑物上发表了《第二

目录
Figures
Tables
Abbreviations
1 Introduction
2 Unaccusative verbs and psych verbs
  2.1 Unaccusative verbs and causatiity
  2.2 Psych verbs and causativitv
  2.3 Summary
3 Resultative and compou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3.1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3.2 Resultative and compou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3.3 Resultative and compou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
  3.4 Resultative and compou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Korean
  3.5 Sumary
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ausativity
  4.1 A brief review of SLA studies
  4.2 SLA studies of causativity
  4.3 Sumary
5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present study
  5.1 Causativity in Chinese,English,Japanese and Korean
  5.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5.3 Participants
  5.4 Procedures and Instruments
  5.5 Sumary
6 Results and discussion:psych verbs and unaccusative verbs
7 Results and discussion:resultative and compou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8 Representations of causativity in L2 Chinese:summary,implication and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es

内容摘要
汉语词汇使动已渐渐消失,因此,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不能用作使动动词,汉语使动通过分析型使动结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来表现。分析型使动结构和结果补语结构分别由“使”和“得”引导,复合使动结构由一个行为动词和一个表示结果的成分组成,两者构成V1-V2复合结构。本书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探讨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上述三种使动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作者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投射到句法上的是动词短语(VP),而不是动词短语壳(VP shell);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含有一个功能范畴,即体短语(AspP)。作者对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三种使动结构在中介语中的表征做了实证研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语言迁移情况,二是考察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中包含的功能范畴。实证研究由完形填空和试验主体两部分构成,试验主体部分使用了产出测试、可接受性判断测试和理解测试三种测试工具,试验对象包括55名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56名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和73名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控制组由28名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组成。为了发现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是否具有同样的句法表征以及英、日、韩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作者对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发展研究,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心理动词的习得相比较,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容易在非宾格动词上出现使动错误;在三个使动习得上,复合使动结构对学习者来说难掌握。作者的结论是,语言迁移现象并不是随处都出现,第二语言有而语言无的功能范畴可以在中介语中具有适当表征。

主编推荐
赵杨,男,1995年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获奖“教学优秀奖”。主要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刑物上发表了《第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