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3.57 6.2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宇琪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8956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2627892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八角鼓曲种系统”是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以来,随着北京八角鼓的外传,以此为基础与各地文化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的曲种系统,包括北京八角鼓、山东八角鼓、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扶余八角鼓、毫州清音、郧阳曲子以及内蒙古八角鼓。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多集中于对曲种进行个案性研究,尚缺乏对这一曲种“系统”的整体性关照。由王宇琪编著的《“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将整体性与个案性研究相结合,上编(章至第四章)重在以纵向与文化联系的角度对“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进行论述,包括北京八角鼓的产生、北京八角鼓早的形式——岔曲、岔曲向牌子曲的发展以及“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等内容。下编(第五章至第九章)重在以横向与文化联系的角度,通过对单弦牌子曲、兰州鼓子、南阳大调曲子三个曲种在所处文化环境、发展历史、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探讨曲种的音乐特征及其成因。



目录

绪论

 一、正名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上编 总述

 章 北京八角鼓的产生背景

  节 社会根源——满汉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第二节 艺术根源——深厚、丰富的音乐艺术土壤

  第三节 直接动因——八旗子弟的尚曲之风

 第二章 北京八角鼓的早形式——岔曲

  节 岔曲的形成

  第二节 岔曲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 岔曲向牌子曲的发展

  节 牌子曲的雏形

  第二节 牌子曲的形成

  第三节 牌子曲的发展

 第四章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

  节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成因

  第二节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共性特征

下编 分述

 第五章 单弦牌子曲

  节 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六章 兰州鼓子

  节 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七章 南阳大调曲子

  节 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八章 代表性曲牌分析

  节 【曲头】

  第二节 【罗江怨】

  第三节 【剪靛花】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三个代表性曲种音高性润腔使用情况统计表

  附录三 三个代表性曲种使用曲牌一览表

  后记



内容摘要


  “八角鼓曲种系统”是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以来,随着北京八角鼓的外传,以此为基础与各地文化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的曲种系统,包括北京八角鼓、山东八角鼓、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扶余八角鼓、毫州清音、郧阳曲子以及内蒙古八角鼓。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多集中于对曲种进行个案性研究,尚缺乏对这一曲种“系统”的整体性关照。由王宇琪编著的《“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将整体性与个案性研究相结合,上编(章至第四章)重在以纵向与文化联系的角度对“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进行论述,包括北京八角鼓的产生、北京八角鼓早的形式——岔曲、岔曲向牌子曲的发展以及“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等内容。下编(第五章至第九章)重在以横向与文化联系的角度,通过对单弦牌子曲、兰州鼓子、南阳大调曲子三个曲种在所处文化环境、发展历史、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探讨曲种的音乐特征及其成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