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7.67 2.7折 ¥ 28 全新
库存91件
作者柏拉图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3737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2567592
上书时间2024-11-01
杨绛先生译柏拉图《斐多》
序言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宗。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的战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之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出问题,往返之间,令对手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他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从柏拉图另一对话录《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祇的存在。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我们可以想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理想国》内脍炙人口的意念论,即是其中一例。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然易见的。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心灵的外发力量。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非常能言善辩。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为活泼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缄默,不再在雅典街头与人论道。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然令人惊叹向往。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祇”,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后时刻的描述,至今天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论在西方或中国,我们都应该感谢杨绛先生把《斐多》译成了中文。推动中西思想和意念的汇合和交流,《斐多》实在是一本适当的经典著作。
德国莫芝宜佳 (博士、教授) 敬序
史仁仲译
译者前言
我这篇翻译根据《勒布经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版《柏拉图对话集》原文与英译文对照本(英国伦敦1953年版)册193—403页《斐多》篇英语译文转译。英文译者是法乎勒(Harold North Fowler)。
我的参考书有以下几种:
《哈佛经典丛书》(The Harvard Classics)收藏家版本(Collectors Edition)美国格洛列企业公司(Grolier Enterprises Corp)1980年版柏拉图对话选的《斐多》英语译文。译者纠微特(Benjamin Jowett);
《柏拉图的〈斐多篇〉》(The PHAEDO OF PLATO),附有序言及注解,盖德(WDGeddes)编,伦敦及爱丁堡1863年版;
《柏拉图的〈斐多〉》(PLATOS PHAEDO),附有评注分析,瓦格纳(William Wagner)编,克来门(Willard KClement)修订,波士顿1894年版;
《柏拉图〈斐多篇〉》(The PHAEDO OF PLATO),附有序言及注解,威廉逊(Harold Williamson)编,伦敦麦克密伦出版公司1924年版。
人名地名等除了个别几个字可意译,一般只能音译。一个名字往往需用许多字,这一长串毫无意义的字并不能拼出原字的正确读音,只增添译文的涩滞,所以我大胆尽量简化了。不过每个名字不论简化与否,初出现时都附有原译的英文译名。
本篇对话是苏格拉底(Socrates)受刑那天,在雅典(Athens)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主要谈灵魂。全部对话都是参加谈话的斐多向伊奇(Echecrates)讲述的。讲述的地点在弗里乌斯(Phlius),因为伊奇是那个地方的人。
注解是我为读者加的。
本书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年),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一所高等学院,此学院一般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斐多》中描绘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被认为仅次子基督之死。著有《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著有《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等作品。翻译有《小癞子》、《堂吉诃德》、《斐多》等作品。
本书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年),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一所高等学院,此学院一般被认为是欧洲所大学,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斐多》中描绘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被认为仅次子基督之死。著有《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著有《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等作品。翻译有《小癞子》、《堂吉诃德》、《斐多》等作品。
西米说:“肯定是的。”
“那么,我们所谓死,不正是这里说的灵魂和肉体的解脱和分离吗?”
西米说:“正是啊。”
“我们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唯独真正的哲学家,经常是急切地要解脱灵魂。他们探索的课题,就是把灵魂和肉体分开,让灵魂脱离肉体。你说不是吗?”
“显然是的。”
“那么,我一开头就说过,假如一个人一辈子一直在训练自己,活着要保持死的状态,他临死却又苦恼是荒谬的。这不是荒谬吗?”
“当然是荒谬的。”
“其实,西米啊,真正的哲学家一直在练习死。在一切世人中间,唯独他们不怕死。你该照这样想想:他们向来把肉体当作仇敌,要求灵魂超脱肉体而独立自守,可是到了灵魂脱离肉体的时候,却又害怕了,苦恼了,他们寄托毕生希望的地方就在眼前了,却又不敢去了,这不太愚蠢了吗?他们不是一直在追求智慧吗?他们不是仇恨拖带着的肉体,直想避开肉体吗?很多人死去了亲人、妻子或儿子,都愿意到那一个世界去,指望见到生前爱好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呢。一个真正热爱智慧的人,而且深信只有到了那个世界上才能找到智慧,他临死会悲伤吗?他不就欢欢喜喜地走了吗?我的朋友,假如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临死绝不会愁苦的。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唯有到了那边,才能找到纯粹的智慧,别处是找不到的。照这么说,哲学家怕死不就非常荒谬吗?”
西米说:“确是非常荒谬。”
苏格拉底说:“西米啊,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临死愁苦,就足以证明他爱的不是智慧,而是肉体,也许同时也爱钱,或是权位,也许又爱钱又爱权位。不是吗?”
西米说:“你这话很对。”
苏格拉底接着说:“西米啊,所谓勇敢,是不是哲学家的特殊品格呢?”
西米说:“准是的。”
“一个人不受热情的激动,能约束感情而行为适当,通常称为节制。自我节制,只有瞧不起肉体、一生追求哲学的人,才有这种品格吧?”
西米说:“应该是的。”
苏格拉底说:“假如你仔细想想,一般人的勇敢和节制,其实是荒谬的。”
“苏格拉底,这话可怎么讲呀?”
苏格拉底说:“哎,你不知道吗?一般人都把死看作头等坏事的。”
西米说:“他们确是把死看作头等坏事的。”
“勇士面临死亡的时候并不怕惧,他们是怕遭受更坏的坏事吧?”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