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9.37 3.8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邓巍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5795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507664
上书时间2024-10-24
一方面,饱受北面游牧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时常受到从南至北的内乱侵扰。在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外族入侵大多止于晋中,民族内乱大多不过雁门。因此在内外交战的环境中,形成了晋北、晋中、晋南(包括河东和上党)三个影响区域。明代,整个山西几乎暴露于在元代残留势力的威胁之下,元代接壤的晋北地区更是元、明决斗的主战场,甚至多次冲破雁门,直指晋中。同时,明清时期富裕的几大盆地又成为农民起义的劫掠之地,沿汾河一路向北,直指大同。故晋北主要受游牧民族的入侵威胁,晋南主要受到内乱的威胁,而晋中地区兼而有之,在不同的战乱环境下,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防御核心和防御模式:晋北以国家防御为目的的军事堡寨,晋中以家族防御为单元的防御堡寨,晋南以村落防御为特色的村落堡寨。
本书将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阐述:一是古村镇空间特色生成的逻辑研究。针对当前古村镇特色保护中的重空间表象而产生误读等问题,研究古村镇特色生成的逻辑。从古村镇长期的自然演化与环境适应中,认识古村镇的空间基底;从古村镇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特殊事件的影响中,研究古村镇的空间变化,从而探明古村镇空间中的图底关系,并探讨古村镇空间特色的本质。二是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区域机制研究。针对当前古村镇保护中的重本体特色而轻区域环境等问题,进一步研究古村镇的演化与区域环境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如何为村落演化的提供“载体”;从历史发展的中时段和短时段,研究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如何为村落演化的提供“动力”,从而建立古村镇特色生成与区域环境的基本关系。三是山西古村镇空间演化的格局及形态特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城乡规划学博士。长期在城乡遗产保护领域展开研究和规划实践,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建筑学报》等*威期刊发表文章8篇,主持并参与研究性工程实践20余项,其中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章 绪论
节 山西古村镇:不得不说的乡村遗产
第二节 古村镇空间特色研究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古村镇空间演化的机制与区域研究
第四节 区域: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探索
第二章 古村镇空间特色的演生逻辑
节 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形式
第二节 内生式演化与空间基底
第三节 介入式演化与空间特色
第二章 古村镇空间特色的演生逻辑
节 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形式
第二节 内生式演化与空间基底
第三节 介入式演化与空间特色
第三章 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区域机理
节 古村镇演化的区域要素
第二节 区域地理与古村镇演化的载体
第三节 区域社会与古村镇演化的动力
第四章 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区域环境
节 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区域机制
第三节 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区域格局
第五章 山西古村镇防御形态的区域特色
节 晋北军堡
第二节 晋中家堡
第三节 晋南村堡
第六章 山西古村镇流通形态的区域特色
节 泽潞长街
第二节 晋中直街
第三节 太行关街
后记
参考文献
本书将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阐述:一是古村镇空间特色生成的逻辑研究。针对当前古村镇特色保护中的重空间表象而产生误读等问题,研究古村镇特色生成的逻辑。从古村镇长期的自然演化与环境适应中,认识古村镇的空间基底;从古村镇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特殊事件的影响中,研究古村镇的空间变化,从而探明古村镇空间中的图底关系,并探讨古村镇空间特色的本质。二是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区域机制研究。针对当前古村镇保护中的重本体特色而轻区域环境等问题,进一步研究古村镇的演化与区域环境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如何为村落演化的提供“载体”;从历史发展的中时段和短时段,研究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如何为村落演化的提供“动力”,从而建立古村镇特色生成与区域环境的基本关系。三是山西古村镇空间演化的格局及形态特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城乡规划学博士。长期在城乡遗产保护领域展开研究和规划实践,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建筑学报》等*威期刊发表文章8篇,主持并参与研究性工程实践20余项,其中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早在2017年次接触到山西古村镇--娘子关历史文化名镇)。娘子关是一座关隘型古镇,位于太行山之中的温河之畔,是太行八陉中井陉古道的隘口。当时我沉迷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雄关古道)和古人的建造技艺(民居院落),但导师何依教授却跳出村落本身的局限,从其整体历史环境出发,以汉代防御为源头,以古商道和古驿道为路径,全方位演绎了娘子关的历史并揭示了关隘村镇的特色)。尽管当时的知识水平还不足知其所以,却启蒙了我对古村镇历史环境的关注。
2011年,迈进硕士阶段学习,第二次走进山西的古村镇--苏庄村)。与娘子关不同,这是一个处于河谷平原的农耕村落,经过漫长的家族繁衍,而后经济繁荣,仕商成群,历经明清两代。富足的商人建造了大量的院落,鳞次栉比%令人惊叹。在苏庄村驻扎一月有余,测绘了近10座保存完好的、精美的院落。11月的山西已渐寒冷,乡村条件着实艰苦,也许正是这刻骨铭心的经历,赋予整个团队极大的热情去深入接触这座村落。在对每一个院落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院落呈家族分布的规律。这一次经历建立了对传统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的深刻认识,村落不是院落的堆叠,而是血缘关系在空间上的投影。
2011年,再次开启山西古村镇之旅--沁河流域中游地区古村镇的系统考察。沁河中游地区在历史上虽然不是沃野千里,但煤铁资源丰富,在明中期,煤铁行商贸易促进了该地区300年的繁华,使之成为山西富足的地区之一,遗存了大量的古村镇。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里几乎所有的村镇,无论以何种形式,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防御性,有的围筑高墙,有的建楼设防,更有甚者合全村之力围村筑墙,在不足30 公里的流域范围内形成“三里一堡,五里一寨”的壮观景象。究其原因,农民起义军中的流寇曾在此地抢掠,富绅民众为自保纷纷筑墙防御,使这一带古村镇的形态定格于明末。这次经历将我对古村镇特色认识的视野,从自然生长转向外力演化,从村落环境转向区域历史。
博士求学期间,又多次踏入山西的历史城市和村镇。印象中的“中华建筑艺术宝库”又增添了许多真实的感受。2013年,有幸参与“山西省区域城乡遗产保护专题研究”的课题,力求真实准确,几乎走遍山西,实地考察了晋北、晋南、晋中、晋西、晋东和晋东南地区约150座古村镇)每踏入一片区域,与地理环境融为一体、与社会环境相伴而生的古村镇都以一种特殊的姿态引起我的关注,所谓“特殊的姿态”,就是本书试图阐述的核心内容--形态特色。
聚落地理学家胡振洲先生曾一语中的地指出,聚落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聚落之所以如此的答案,知其因果相关,彻底明了其所以,以便斟酌改进。本书旨在运用区域史的观点,从区域历史环境出发,探讨山西古村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下所形成的空间特性,发现、归纳并解释山西古村镇的形态特色,试图解决长期困扰山西古村镇保护中的“特色”问题,以期为山西古村镇的特色保护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寄希望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扩展古村镇形态特色的内涵与外延,拓展古村镇特色研究的视野,为乡村文化遗产的特色保护提供参考。
本书针对山西古村镇整体特色的模糊认识以及长期以院为本的认识局限,分析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历史格局及整体特色。首先从山西古村镇演化的外部环境和历史过程,总结影响山西古村镇空间演化的外力因素,总结山西古村镇的历史格局和典型特征。并进一步在山西内部的历史区域环境中,比较分析山西古村镇防御形态和流通形态古村镇的区域特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