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有氧气套装(《论行走》+《论爱美》+《论好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有氧气套装(《论行走》+《论爱美》+《论好运》)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6.58 1.2折 142.8 全新

库存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弗里德里克 · 格鲁 著,(法)夏尔 · 佩潘 著,(法)弗雷德里克 · 勒诺瓦 著, 新经典 出品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73664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42.8元

货号27922980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哲学有氧气系列由三本法国当代哲学散文构成,包括《论行走》《论爱美》《论好运》。三本书的主题与当下个人生活发生联结:以行走、独处、美的个人体验和幸福的多元感受,来抵御当下生活的琐碎无聊,在都市繁杂的声音中找到个体心灵的安宁。

《论行走》是一本哲学散文集。作者在25篇散文中,用优美如诗歌般的语言和鲜活的哲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行走的重要性。尼采通过行走,在诞生的悲剧中发现向上的力量;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

《论爱美》让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怀疑,让我们觉醒,重新给我们力量。《论爱美》告诉我们的,并非美从何而来,而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美如何拯救我们。美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学会爱上自己不懂的东西,是让我们坚定地接纳自我,从日常的繁琐和恐惧中抽离,让自己自由。学会爱美,才会真正爱上自己。

《论好运》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哲学散文集,也是一部引领焦虑的都市人群去思考知足、快乐的幸福体验书。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再贫瘠,再悲惨,都会遇到幸福的问题。在古代,人们相信,幸福具有偶然性,因此“幸福”的词源又有运气、好运的意思。那么,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亚里士多德与伊壁鸠鲁、康德与叔本华、佛祖与埃彼克泰特、蒙田和庄子……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领我们穿梭于这些古今中外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思索中,而关于幸福的答案也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论行走》作者:弗雷德里克·格鲁(FrédéricGros),生于1965年,法国哲学家,30岁即成为教授,任职于巴黎政治学院、巴黎十二大等学府,学术研究领域涵盖精神医学史、刑罚哲学、西方战争思想等。他曾负责编辑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几堂课,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著作包括《福柯与疯狂》《创造与疯狂》《暴力的状态:论战争终结》等。


《论爱美》作者:夏尔·佩潘(CharlesPépin),生于1973年,法国哲学家、作家,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HEC商学院。发表随笔、小说、绘本等十多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已被译介到二十多个国家。主要作品包括《坐在长沙发上的哲学家们》《这不是一本哲学教科书》,以及与朱勒合著的畅销漫画《智者星球》。他同时也是多家报纸和杂志的专栏作家,擅长用哲学和心理学融合的视角阐述生活,并在电视台参与多档哲学、心理学节目。


《论好运》作者:弗雷德里克·勒诺瓦(FrédéricLenoir),1962年生于马达加斯加,后迁居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Paris)社会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学者、《宗教世界》月刊总编辑。三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并曾邀请他到爱丽舍宫共进晚餐。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目录

《论行走》


行走不是体育


自由


我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尼采)


室外


缓慢


出走的愤怒(兰波)


孤独


寂静


觉醒的步行者(卢梭)


永恒


对野性的征服(梭罗)


能量


朝圣


重生与存在


犬儒学派的步伐


良好的状态


忧伤的游荡(内瓦尔)


日常出行(康德)


散步


公共花园


城市中的游荡者


沉重


基本


神秘与政治(甘地)


重复


章隐约看到和谐


第二章活在意义里


第三章升华力比多


第四章拥抱神秘


致谢


导言


热爱我们当下的生活


在快乐的花园里与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共舞


赋予生活以意义


伏尔泰和幸福的傻瓜


所有的人都向往幸福吗


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苏格拉底,耶稣,康德


论“做回自己”的艺术


叔本华: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力


钱能够带来幸福吗


指挥激情的大脑


专注……和梦想的艺术


我们存在,缘于我们所思


生命的长度


没有他人,我们能够幸福吗


幸福的传染


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


追寻幸福会导致不幸吗


从欲望到厌烦:不可能的幸福


佛祖与埃彼克泰特的微笑


蒙田和庄子微笑


斯宾诺莎和安达玛伊马的快乐


后记



内容摘要

哲学有氧气系列由三本法国当代哲学散文构成,包括《论行走》《论爱美》《论好运》。三本书的主题与当下个人生活发生联结:以行走、独处、美的个人体验和幸福的多元感受,来抵御当下生活的琐碎无聊,在都市繁杂的声音中找到个体心灵的安宁。


《论行走》是一本哲学散文集。作者在25篇散文中,用优美如诗歌般的语言和鲜活的哲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行走的重要性。尼采通过行走,在诞生的悲剧中发现向上的力量;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


《论爱美》让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怀疑,让我们觉醒,重新给我们力量。《论爱美》告诉我们的,并非美从何而来,而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美如何拯救我们。美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学会爱上自己不懂的东西,是让我们坚定地接纳自我,从日常的繁琐和恐惧中抽离,让自己自由。学会爱美,才会真正爱上自己。


《论好运》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哲学散文集,也是一部引领焦虑的都市人群去思考知足、快乐的幸福体验书。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再贫瘠,再悲惨,都会遇到幸福的问题。在古代,人们相信,幸福具有偶然性,因此“幸福”的词源又有运气、好运的意思。那么,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亚里士多德与伊壁鸠鲁、康德与叔本华、佛祖与埃彼克泰特、蒙田和庄子……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领我们穿梭于这些古今中外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思索中,而关于幸福的答案也呼之欲出。



主编推荐

《论行走》作者:弗雷德里克·格鲁(FrédéricGros),生于1965年,法国哲学家,30岁即成为教授,任职于巴黎政治学院、巴黎十二大等学府,学术研究领域涵盖精神医学史、刑罚哲学、西方战争思想等。他曾负责编辑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几堂课,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著作包括《福柯与疯狂》《创造与疯狂》《暴力的状态:论战争终结》等。

《论爱美》作者:夏尔·佩潘(CharlesPépin),生于1973年,法国哲学家、作家,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HEC商学院。发表随笔、小说、绘本等十多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已被译介到二十多个国家。主要作品包括《坐在长沙发上的哲学家们》《这不是一本哲学教科书》,以及与朱勒合著的畅销漫画《智者星球》。他同时也是多家报纸和杂志的专栏作家,擅长用哲学和心理学融合的视角阐述生活,并在电视台参与多档哲学、心理学节目。

《论好运》作者:弗雷德里克·勒诺瓦(FrédéricLenoir),1962年生于马达加斯加,后迁居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Paris)社会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学者、《宗教世界》月刊总编辑。三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并曾邀请他到爱丽舍宫共进晚餐。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精彩内容

我为什么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尼采)

“尽量少坐:只能对在露天、在身体自由摆动、在肌肉恣意活动情况下得出的想法顶礼膜拜。所有的偏见都来源于封闭的心灵。我再重复一遍:成为一个闭门不出的人,是对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

尼采写道,断绝关系总是很困难,也总让人备受折磨,因为切断的是本来紧密的联系。但是,就尼采的生平来看,绝交有时也可为人们插上自由之翼。尼采的一生充斥着绝交、孤立,他总在切断各种不同的关系:与这个世界、社会、旅伴、工作伙伴、女人、朋友、亲人的关系。然而,每次寂寞的加深就意味着向自由又迈近了一步:不再需要向谁汇报,无须受到妥协的牵绊,视野也因此变得更为开阔、明朗。

看得出,尼采一定是一个坚韧卓越的行走者。他自己也经常提到这点。在露天的行走俨然已经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要素,是他写作时不变的伴侣。

他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四个重要时期。

首先是求学阶段:从他出生开始到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他的父亲是一名正直、诚实的牧师,可惜英年早逝。尼采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某一波兰贵族后一代后裔。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也从此成为母亲、祖母、姐姐的希望和热切关怀的对象。尼采天资聪颖,他在以训练严格著称的普夫达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接受了良好的古典教育。尼采在后来意识到了这段严苛训练的伟大之处,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言:要想学会指挥,首先要学会服从。尼采的母亲无条件地信任儿子,并对他表现出了崇拜,希望他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为上帝服务。她期盼尼采能成为一个神学家。当时,尼采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只是患有严重的近视,后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之后,他在波恩大学继续深造,随后来到莱比锡大学求学。二十四岁那年,经学者谢尔思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这一成就在他那个年纪实属难得。尼采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他教了十年的希腊古典语言学,这十年充满了艰辛和失败。首先,工作量大得惊人:除了在巴塞尔大学授课,他还需要在一所教育学院兼课。可是,尼采真的只想当一名古典语言学者吗?他曾长时间痴迷于音乐,后来又狂热地迷恋上了哲学。诚然,确实是古典语言学先向尼采张开怀抱,但投入对方怀抱时,他却略带苦涩,因为他并不以成为古典语言学者为其终的天职。然而,无论如何,这一学科帮助他阅读了许多古希腊名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荷马、赫西俄德的诗歌,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著作,以及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历史作品(尼采很喜欢他的作品,他说在拉尔修的作品中,他读到了人是凌驾于系统之上的)。工作的年过得十分美好:尼采充满热忱地准备着上课内容,他的课也受到了学生的大力追捧。同时,丰富的教学生活也让尼采结识了新的同事,有一位名叫弗兰茨·奥弗尔贝克的神学教授很快成为他亲近而忠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后来成为尼采一生的挚友,总在危难之时向他伸出援手—正是他,在那场灾难后,在都灵接纳了尼采。一八六九年,尼采辗转来到卢塞恩,为的是能够更便捷地到达特里布森去拜访栖身在当地豪宅里的“大师”瓦格纳。在那里,他为瓦格纳夫人科茜玛的魅力所倾倒。在后来写给科茜玛的炽热信件中,尼采把她唤作:“我的公主阿丽亚娜,我心爱的人—外界流传我应该会成为一个人物,然而,事实却是:很久以来我只是有幸和真正的人物们保持着联系罢了。”

对艺术的激情和对大学工作的热忱让尼采良好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保持多久。他的身体开始变差,并时常伴有疾病发作。自此,尼采的身体开始在各种沉重的误解中开始了它的报复。

尼采遭遇的首先是事业上的误解。事件的导火索来自他一八七一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这本著作震惊了当时的知识界,也激怒了一批古典语言学教授。是否隐隐之中他们本来自己也打算写一本这样的书?这不是一本以严肃研究为基调的著作,全书充满了模糊的直觉判断和抽象的形而上观点,展现了混沌和规范的永恒冲突。紧接着是友谊上的打击。虽然他还会经常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往拜罗伊特去拜访音乐大师,然后回到特里布森,顺带游历欧洲。然而,每次拜访完毕,尼采都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瓦格纳狂热的教条主义和盛气凌人的作风,而且这一切都已经浸润到他的音乐创作中,以至于听到他的作品总让尼采感到胃不舒服,甚至有种病态的体验。尼采写道:“瓦格纳的音乐让人消沉,又让人沉溺,只有懂得在他的音乐汪洋中不断划水才能幸存。因为瓦格纳的作品就像一阵无序扰人的波浪将人淹没,每次听到他的作品都会让我不知所措。相反,罗西尼的作品会让人产生跳舞的冲动。更不用说比才的《卡门》了。”随后到来的是情感上的重创:他的多次求婚请求都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后是社交上的失败。因为尼采始终无法在拜罗伊特花哨的上流社会圈里左右逢源,也无法融

入质朴的教授、学者圈。



媒体评论

那些作家、哲学家:卢梭、康德、兰波、史蒂文森、尼采、凯鲁亚克,同时也是不懈的行走者。——《金融时报》

一次徒步远行能让我们与崇高对话。——《纽约时报》

再不爱运动的人也会被这本绝妙的小书激励。——《世界报》

这本书热情地肯定了简单生活,以及简单事物给人带来的愉悦,并且写得十分优美:明晰、简洁、精准。——《观察家报》

鲜活的哲学家故事,辅以作者的个人智慧……向我们发出坚决的倡议:起身,出门,行走吧!——《独立报》

一本激励人心的书。——《国家地理旅行者》

本书带给我们快乐的冥想之旅,作者所提供的与美接触所带来的好处,疗愈xiaoguo可以轻松地胜过心理医生。——《费加罗报》

夏尔·佩潘把美当作个人品位和幸福的表达方式,赋予了美全新的意义。——《Vogue》

由歌颂美的感动所下结论的冥想是深入且深奥的。夏尔·佩潘结合了个人经验及参考数据,斟酌地给予每个人的观点一些限制,但内容却恰到好处。——《人文科学杂志》

一本有趣又平易近人的幸福指导书,勒诺瓦先生让我们听见了幸福到来的声音。——《华尔街日报》

一本精简但是深思熟虑的书,对于许多学校来说是适合用来学习思考知足、快乐和幸福的指导书。——《柯克斯书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