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路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在路上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5.79 3.7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培建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60022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6272218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人生之路,无论是大人物、名人,还是小人物、凡人,都一样有个头,有个尾,无非是路况不同,情景不一罢了。大人物有许多大事可写,名人有许多趣事可叙,一般人虽没有那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总有一些经历是可以记录的。不论是谁,把一生的大致经历及时代背景用文字写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大有益处。我父亲去世较早,加之我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实际上对父亲的许多情况,我是不知道、不清楚的,但在他的遗物中,有一份他于1953年写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思想总结,尽管不很长,但从中我了解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求学过程、参加革命的经历、家乡及家族的许多事,也知道了更多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这对我很有启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留给后人,留给他人,或许对他们了解自己、了解我所经历的时代是有所帮助的。即便是自写自读,也十分有益。
有了上述想法,就想动笔,但由于工作很忙,只是断断续续写了几节,如怀念杭州、湖州中学的三年、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等。后来,经航天宣传部门的介绍,请一些参加过航天活动采访与报道的同志配合,我打好腹稿后进行口述,她们记录整理,我再修改完善,这样形成了另外几节,如故乡?童年?先人、留学瑞士、奉献等。这些章节记录了我至今的主要经历,我自己姑且称之《路与足迹》。
《路与足迹》的一至六节是在2008年7月一次成文的,后续七、八等节则是每隔几年补充一段,写后一段时并不去修改前面的,以保持所述事情的原貌。从中可以看出有些事还是很有“预见的”,但也有不少事起了较大变化。
这些年来,一些媒体也曾关注过我的工作与学习,发表了一些专访和报告类文章。这些文章说的都是我那点儿平凡事,因此不同的文章在内容上难免有些重复。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载体写作时,因与我的不同联系也有他们不同的视角,所以尽管有点重复,我还是收集其中一部分在此形成第二篇——《媒海掠影》。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也有写点什么的冲动与欲望,抽空儿会写一些专业论文之外的其他东西,作品很少,更无佳作,但多年下来,也发表过一些文字,选几篇,收集于此,形成第三篇——《笔花拾零》。
针对不同时期,选了一些照片,形成第四篇《照片中的历史》,遗憾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老照片甚少。有几张照片是2017年5月结稿后补的。
这些文字和照片,都是自己编排,谈不上华丽,但是真实,也算是对自己曾经的工作与生活做个阶段性回顾。

二○一七年五月

导语摘要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篇《路与足迹》记录了作者至今为止的主要经历;第二篇《媒海掠影》收集了一部分媒体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专访和报告类文字材料,讲述的都是作者的平凡事;第三篇《笔花拾零》主要收集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零散随笔;第四篇《照片中的历史》针对不同时期,作者选了一些照片收录在其中。本书对后人了解作者所经历的时代是有所帮助的,也是年轻人了解航空航天的读物。 

作者简介
叶培建,中国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撰写过多份重要工程技术报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 江苏泰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瑞士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我国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任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总装国防973和探索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清华等高校兼职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目录
篇 路与足迹
一、故乡•童年•先人 003
1. 童年的回忆 003
2.深情思亲人 012
3.再回故乡 017
二、从小学到大学——杭州的回忆 019
1.西湖小学 019
2.从杭四中到湖州中学 021
3.浙江大学的六年 022
4.2007年的同学聚会 028
三、在湖州中学的三年 030
1.困难时期的三年 030
2.长存的友谊 034
四、不堪回首——“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回忆 036
1.不堪回首的年月 036
2.永远的悲伤 043
五、我的留学生活 044
1.留学准备 044
2.读一个瑞士的科学博士 049
3.亲情与友情 057
4.轶事回眸 064
六、我的工作 074
1.军垦农场斗天地 074
2.计量战线初试刀 081
3.研究室里勇攻关 082
4.计算机与卫星应用 085
5.打造中国“智多星” 087
6.“嫦娥奔月”应有时 093
7.读书学习求进步 102
8.当选院士担更重 105
9.播撒航天种子忙 107
10.改革开放看外国 108
七、月球探测稳步前进(2007—2012.4) 114
1.“嫦娥一号”卫星在月球上永生 114
2.新的任务与角色 115
3.走向行星际探测 117
4.其他工作 118
5.欧亚见闻 120
6.眼睛的折磨 121
八、开始行星际探测(2012.5—2017.5) 122
1.“嫦娥二号”的争论 122
2.“嫦娥三号”落月 124
3.“嫦娥五号”任务正在进行时 126
4.“嫦娥四号”要去月球背面 127
5.火星探测项目正式启动 128
6.青年人才培养 129
7.热心科普活动 131
8.严格质量把控 131
9.眼光看得更远些 131
10.叶培建星 133
11.其他 134
第二篇  媒海掠影
1.中国卫星首席专家登台亮相 139
2.应用卫星 造福人类 139
3.叶培建才智尽现皆忠诚 142
4.道尽才智皆忠诚——卫星专家叶培建 147
5.冲刺时刻方显总师本色 152
6.从“智多星”到“嫦娥” 154
7.打造中国的“智多星” 156
8.矢志航天著风流 158
9.矢志航天写辉煌 161
10.他常在看湖州地图 163
11.绕月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叶培建院士访谈 166
12.1962届的四位高才生 169
13.月球探测:话不能说得太满 171
14.发射场的大忙人 172
15.航天科技先锋——叶培建 173
16.叶培建院士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74
17.叶培建:2007“嫦娥”飞天 175
18.撩开“嫦娥”的面纱 176
19.鹏飞银河梦万里 187
20.叶培建:问讯“嫦娥”在此时 194
21.“嫦娥一号”的质量经 198
22.叶培建——中国的卫星专家 200
23.航天院士叶培建:助推“嫦娥”奔月 206
24.叶培建与“嫦娥”工程 215
25.“嫦娥奔月”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 219
26.叶培建:挂帅研制“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21
27.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 229
28.泰兴走出“嫦娥”总设计师 237
29.“嫦娥”奔月终可能撞月 241
30.Fulfilling the Hopes of a Nation 244
31.演绎“嫦娥奔月”神话 245
32. “嫦娥”总师讲“奔月” 249
33.绕月功臣昨载誉归故里 251
34.叶培建回湖中讲述中国人的探月故事 254
35.航天科学家的质朴情怀 256
36.母亲眼中的“嫦娥”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 259
37.从扬州走出去的“嫦娥之父” 266
38.绕月功臣荣归母校 湖中学子放飞梦想 269
39.难忘的聚会 274
40.遥呼“嫦娥”  近月漫步 276
41.巡天遥看一千河 280
42.在苏黎世感受叶培建 294
43.为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 296
44.中国具备独立探索火星的能力 302
45.中国有能力独立进行火星探测 304
46.仰望星空去探索 脚踏实地干航天 306
47.叶培建:为了那片深邃的天空 307
48.爱国敬业航天专家叶培建 313
49.家乡变化真大! 317
50.叶培建应邀作航天科普报告 318
51.“嫦娥之父”叶培建 319
52.化身而为叶培建 326
53.仰望星空 探索宇宙 328
54.三院士 泰中行 329
55.为何探月?中国要去开采资源 330
56.中国航天器飞向遥远的深空 334
57.畅想中国梦 实干兴邦国 334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篇《路与足迹》记录了作者至今为止的主要经历;第二篇《媒海掠影》收集了一部分媒体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专访和报告类文字材料,讲述的都是作者的平凡事;第三篇《笔花拾零》主要收集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零散随笔;第四篇《照片中的历史》针对不同时期,作者选了一些照片收录在其中。本书对后人了解作者所经历的时代是有所帮助的,也是年轻人了解航空航天的读物。 

主编推荐
叶培建,中国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撰写过多份重要工程技术报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 江苏泰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瑞士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我国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任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总装国防973和探索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清华等高校兼职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精彩内容
 一、故乡·童年·先人1.童年的回忆我于1945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腊月十六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7年后(1952年)我就离开了故乡。有诗云:“远游不思归,久客恋异乡。”实则不然。虽然在故乡生活的时间短暂,但我始终怀
着真挚而强烈的赤子乡情。我祖辈的血脉在这里流
淌生息,我的人生也从这里起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在先辈人的回溯中,那些亲切的、鲜活的一幕幕都是以故乡泰兴为背景的。
泰兴历史悠久,自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始建县治以来历经一千余年。泰兴原属泰州,后又曾划人扬州、通州辖制。元代时泰兴被擢升为上等县,属扬州路。1914年泰兴被并人苏常道,1916年直属江苏省,1922年泰兴重属泰州行政督察
区,次年又改属扬州行政督察区。1949年以后,泰兴在行政上的归属亦数经沿革,1992年撤县改设泰兴市。关于泰兴县名的由来,历来说法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因泰州是泰兴的母县,“泰兴”乃取“随泰州而兴”之意。也有人认为,五代十国期间,南唐皇帝李升即位后改海陵县为泰州府,是暗含“国泰民安、兴邦建国”的美好寓意。
泰兴的地理位置优越,它西拥波涛汹涌的长江
,滚滚怒涛在这里偃旗息鼓,形成了“黄金水道”。邻近的江阴长江大桥飞渡江面,将泰兴与隔江相望的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地区勾连为一体。
泰兴腹地开阔,道路四通八达,是会通南北的要津,宁通、宁靖盐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从泰兴市到上海虹桥机场也仅有2个小时的车程。
泰兴地处长江下游丰饶的苏中平原,物产富庶,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文渊薮。丁文江、丁西林、
陆文夫、朱东润、郑肇经……蜚声文坛,享誉学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泰兴人民为打倒国民党反革命浴血奋战。1940年陈毅、粟裕决战泰兴黄桥镇,仅凭七千人的兵力就一举粉碎了十万敌军的顽固进攻。泰兴人民素有深厚的革命传统,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以“黄桥烧饼”支援前线。解放战争期间,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积极参加解放军,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苏中“七战七捷”就有两次是在这里。抗美援朝期间,泰兴籍国际主义战士杨根思英勇捐躯,被授予“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我就降生在泰兴市胡庄镇海潮村,过去它叫作宣堡区焦荡乡海潮村。古(古溪)马(马甸)干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潺潺流过,在这里拐弯向北呈“r”形蜿蜒而去。村民大多数亲水而居,遂形成东西走向的带状村落。我们家的祖宅就坐落在河的拐弯口,坐北向南,前三间,后三间,中间有一个小院,为高祖父时始建。祖宅沧桑古朴,但也安适静谧,也算是周边一带的好房子。祖父母与我们三代同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