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逸响——山西民国琴人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河逸响——山西民国琴人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2.13 3.2折 70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德恒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ISBN9787545713732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24146297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悠远的琴声,苍茫的余音,让浮躁的心瞬间安静,这是古琴独有的艺术魅力,入心,见情。

意境深远的诗词吟唱,耐人咂味的禅宗思想,融中国儒释道精髓于一炉,这是古琴始终占据中国古典音乐点的魔咒,雅致,释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造就了雅乐的勃然兴起。民国山西,成为中国古琴人才汇聚的圣地,造就了山右琴学盛世。而其中的琴家,也成为雅乐传承中烁烁不灭的星光。

本书收集了101位民国山西琴人的生平资料,并择取其中26位做了传记介绍,再现民国琴人雅致生活、仙骨般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近现代以来山西部古琴史著作,虽为地域性极强的山西范围,却足以展示民国时期中国琴界及琴人的状况。

书中亦辑录了文献所载之古琴史料,及数位当代琴家访谈录。



作者简介

张德恒,生于1985年,籍贯河北唐山,现居山西太原,吉林大学文学院毕业,主攻唐宋文学。在读期间出版《梦溪笔谈注评》(2009年,凤凰出版社)等著作四部。在《北方论丛》《兰州大学学报》《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外文化与文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擅长骈文及旧体诗词写作,其《珞珈赋》获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征文”一等奖,其《李林歌》获朔州市纪念李林诞辰一百周年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诗歌大赛一等奖。另有多篇诗文见载于《山西日报》、《山西市场导报》等刊物。社会兼职有山西韬园诗社社长等。



目录

目录


Ⅰ     序   一


Ⅲ     序   二


001    前   言


010    杨时百(1864—1931)


020    朱善元(1868—1922)


030    张芹荪(1869—1927后)


038    杨友三(1870?—1924后)


048    赵炳麟(1873—1927)
066    李官亭(1876—1953?)


071    孙   森(1878—1937后)


082    虞和钦(1879—1944)


094    顾卓群(1881—1935)


100    招学庵(1884—1965)


114    荣鸿胪(1885—1966)


126    冯鹏翥(1890—1944)


135    彭祉卿(1891—1944)


150    沈伯重(1899前—1956后)


158    顾梅羹(1899—1990)


178    杨葆元(1899—1961)


181    王聚魁(1900?—1929后)


183    郝效儒(1901—1941)


185    顾   藩(1901—1936后)


187    程   宽(1903—1995)


200    高寿田(1907—1986) 
202    程继元(1910—1944)


211    郭维芝(1911—1954)


217    李庆天(1918—1942)


221    李庆中(1924—健在)


232    民国山西琴人待访录


242    山西元音琴社述略


250    百年元音


252    元音琴人编年事辑


266    民国文献所载山西雅乐资料辑录


288    缘结千里  肝胆相照——古琴家王鹏入晋记


294    泠泠七弦意  绵绵家国情——古琴家张子盛先生访谈录


302    山西代县冯鹏翥将军故里考察记


310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313    跋   一


315    跋   二


319    附   记



内容摘要

悠远的琴声,苍茫的余音,让浮躁的心瞬间安静,这是古琴独有的艺术魅力,入心,见情。


意境深远的诗词吟唱,耐人咂味的禅宗思想,融中国儒释道精髓于一炉,这是古琴始终占据中国古典音乐点的魔咒,雅致,释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造就了雅乐的勃然兴起。民国山西,成为中国古琴人才汇聚的圣地,造就了山右琴学盛世。而其中的琴家,也成为雅乐传承中烁烁不灭的星光。


本书收集了101位民国山西琴人的生平资料,并择取其中26位做了传记介绍,再现民国琴人雅致生活、仙骨般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近现代以来山西部古琴史著作,虽为地域性极强的山西范围,却足以展示民国时期中国琴界及琴人的状况。


书中亦辑录了文献所载之古琴史料,及数位当代琴家访谈录。



主编推荐

张德恒,生于1985年,籍贯河北唐山,现居山西太原,吉林大学文学院毕业,主攻唐宋文学。在读期间出版《梦溪笔谈注评》(2009年,凤凰出版社)等著作四部。在《北方论丛》《兰州大学学报》《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外文化与文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擅长骈文及旧体诗词写作,其《珞珈赋》获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征文”一等奖,其《李林歌》获朔州市纪念李林诞辰一百周年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诗歌大赛一等奖。另有多篇诗文见载于《山西日报》、《山西市场导报》等刊物。社会兼职有山西韬园诗社社长等。



精彩内容
 古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中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稀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由此可见,古琴匪特历史幽邃,且在上古之时,实为某种权力之象征。声音之道与政通,彼时也,做为主要乐器的古琴,实际承担着通天人、美教化、
厚人伦、移风俗、理精神之作用。
在后世的文献中,古琴之与文人,正如宝剑之与侠客、香茗之与隐者、烈酒之与壮士,文人而无琴,即显得粗糙、不雅致。是以陶令不解音律,却蓄素琴一张;东坡不谙乐谱,终有七弦传世。倘无俞伯牙碎琴之举,谁谙知音之重?若无嵇中散临刑时那一曲绝响,魏晋风流又会减少多少历史的厚度、韧度?
近世以来,国步维艰,西学东侵,愈演愈烈,国将覆、本先颠,礼乐文化,实为华夏之本,西乐在晚清民国的泛滥,以至有志之士亦不得不承认“中乐是不行的,西乐已被肯定了”(蔡元培)、“古琴(只有)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胡适)、“好的古琴曲(只)可以供作音乐学的资料”(赵元任)。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古琴,却在中华琴人的竭力鼓扬下,实现了“中兴”。“琴学式微,亘两百载。晚近世变方亟,而琴运中兴。追踪继美,复有人在。岳云九疑树帜于燕京;南熏情情争长于湘楚;山之东西,既德音、元音一时有两;江之南北,又青溪、广陵、梅庵鼎峙而三。莫不扬风扢雅,含和吐芳”。应该说,古琴在民国危局中的“中兴”,是华夏琴人文化救国的一
次尝试,是维系华夏道统于不坠的一次努力。而民国山西的提倡、振兴雅乐运动,尤为当时雅乐复兴、文化救国之一重大关目。
一、民国山西振兴雅乐之背景、过程及意义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波谲云诡的岁月。辛亥革命虽然一举推翻了爱新觉罗氏王朝,但骤然演变的历史进程并未给人们提供重建文化体系的充足时间。因此,在广大的知识界,人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呈现出很大差异。在诸种思想文化的震荡中,尤以中西文化的碰撞最为剧烈。而中西文化碰撞之极致则显现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紧踵其后的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文化界引发了地震、海啸似的巨大效应,时至今日,我们仍习惯以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来界划中国历史的近代和现代,而很少考虑、关注在“新文化”之外苦苦求索、挣扎的人群,很少去倾听、留意他们的心声。实际上,无论是晚清遗老在沪上的悲凉歌吟,抑或是1927年颐和园昆明池的鱼藻波寒,它们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政治的急剧变化,并不代表文化的骤然变更。以突发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文化事件来生硬地切割文化思想的时限,于情理既不合,与事实亦有乖。
1920年,颁布全国的国民学校废除“国文”和文言文教科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教材的命令。这似乎可以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取得成功的一大标志。然而有趣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仲春,山西太原
元音琴社卓然而起。同年秋,以“共扶大雅之轮”为宗旨的全国性古琴雅集晨风庐琴会在上海召开。这几件事情之间说不上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细细寻绎,仍觉意味深长。
P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