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擂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6.98
6.1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惠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1845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787517601845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妈妈的擂茶》作者王惠明生活经历丰富,写作风格质朴,笔下散文均来源于个人的实际生活,从童年的美好回忆,到成长历程的艰辛,从家人浓郁的亲情,到日常的工作思考,无不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眷恋,对工作的热忱,对国家的忠诚。作者身份比较特殊,是一位有着近40年军龄的职业军人,他来自中国湖南桃江县,出生于解放后最贫困的那个年代,为了生存,他的家人无不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无私的奉献,而他自己,也深深感恩于这个温暖的家庭,从而塑造了个人坚强、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成了他讴歌生活的主题,让人读来内心温暖,看到了生活之美,生命中充满了正能量。
作者简介
王惠明,大校军衔,1960年生于湖南桃江。系*国散文学会理事,《海外文摘》签约作家。近年来,他在工作之余进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后勤文艺》《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军内外报刊。
目录
自序
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令人尊敬的野六星上将
工程袁功臣
那一杯酒
酒历
雪舞心飞
我们家的名片
爱要大声喊出来
妈妈的擂茶
送别母亲
父亲的水碾坊
父亲
再送父亲
三弟驾到
守岁
倔牛
轻轻触动木卡姆
桃江有个响水洞
诺言
风水宝地
野背二哥的微笑
美丽的因特拉肯
心不设防
喀什,喀什
天使之子
上海忽闻桂花香
游白石山
丰盛的野晚餐
心灵驿站
老师,我最珍爱的称呼
金钱树开花雄艳艳
不想逃出围城
又是一年高考时
快乐的童年
住院查体
不屈的屈原
读史明志
名家评论:
如果王惠明不写散文/梁晓声
王惠明散文的名片/蒋建伟
王惠明散文的温暖笔调/王宗仁
质朴和真诚的文字/贺绍俊
真情实感写生活/高尔纯
内容摘要
本书是王惠明的第一部散文集,是作者对生活中最重要人物——父母、兄弟、妻子、女儿——真情实感的表达,也是作者近30年写作经历的积累。
作者是一位有着近40年军龄的职业军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亲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多次获得军内外文学创作奖,收录到由梁晓声等编辑的《我们伟大的母亲》等多种文集之中。在《妈妈的擂茶》《送别母亲》《父亲》《父亲的水碾坊》《我们家的名片》《爱要大声喊出来》等多篇散文中,作者用军人的独特情感和经历,描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表达了他对家庭,对父母、兄弟、妻子的爱,感情细腻,生动感人。
近几年,《妈妈的擂茶》作者王惠明更是勤于读书写作,作品创作视野更加开阔,语言功底更加厚实,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诺言》《风水宝地》《“背二哥”的微笑》《桃江有个响水洞》《心不设防》《喀什?喀什!》《天使之子》《轻轻触动木卡姆》等一篇篇优秀作品相继问世,这是作者深入生活,通过实地采访后精心创作的,故事真实生动,很有思想深度,语言活泼幽默,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赏心悦目。
精彩内容
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一封信王惠明这是1985年我在云南前线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为了不让母亲为我的安全担忧,这封信始终没有寄出。
时至今日,虽然时间有些久远,稿纸已经泛黄,泪痕依稀可见,母亲也已离世,然而当我重读这封信时,思念母亲的那颗心依然无异于当年。
——题记敬爱的妈妈:您好,家里人都好吧!
今年的春节我没有回家,没有给您写信,没有吃上您亲手做的年宴饭。妈,儿子想您了!
妈,我现在不在北京,而是在云南前线的指挥所
里给您写信。在离开北京前我给您写了一封信,不知收到没有,可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那时我怕自己到了前线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在信里没有说实话,为的是不让您为我担心。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几次生死考验,胆子变大了,心里豁然了,连死也不怕了!妈,现在我才觉得,作为军人,如果没有亲历过战争,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不是一个成熟的合格
军人!
妈,我现在就给您说说前线的经历和故事吧。
我是受单位委派到前线调研的,同行的还有5个人,年龄最大的近50岁,最小的是我,都是各单位派出的精干力量。这次战争是我国与越南的边境之战,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4年多了。我们是总后派出的第六批工作组,主要任务是了解前方官兵的战斗、生活情况,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到前线后,我们就住在战区后勤指挥所。这里原
来是一所学校,条件较差,四面透风,加上天气多雨潮湿,老天爷天天阴沉着脸,衣服、鞋子总是湿漉漉的,刚来时很不习惯。头两天,我们主要是听取汇报,了解部队部署、战斗任务、后勤保障等情况,第三天就安排到一线阵地调研。上前线的头天晚上,我一
直睡不着觉,在窄窄的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的,像北方人烙烧饼一样,不知为什么,脑袋里总有想不完的事。想阵地上官兵们吃的、穿的、住的是什么样?炮是什么样的炮?枪是什么样的枪?当然更多的还是想如
果万一出现意外,我再也见不着您和家人了,那您该会有多痛苦!千万种可能在我的脑海里像幻灯片一样反复出现,我甚至想要不要给您写一封遗书。心里越想越睡不着觉。整个晚上就这样迷迷糊糊、紧紧张张地熬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被人叫醒。床前的胶鞋潮湿得快要倒出水来了!
通往前线阵地的路茅草丛生,坑洼湿滑,坡陡弯多,非常难走。空气中始终飘着零零星星的水珠,说雨不是雨,说雾不是雾,朦朦胧胧,路也看不清。而且为了避免暴露目标,防止敌人袭击,车灯都已关闭,车上的人被颠得东倒西歪,没有人说话。越往前走,气氛越紧张,直叫人憋出冷汗来。当车子开到一处被茅草笼罩的地方时,我们发现有人在雾蒙蒙、湿漉漉的路边慢跑。带车的干部介绍说,这里是我军的炮兵阵地,请大家不要紧张,路上跑步的人都是自己的官兵。我打开车窗,注视着他们的身影,在官兵的脸上,我没有看到紧张和恐惧。我为他们的乐观态度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心里的紧张感顿时减轻了许多。
两台吉普车又跌跌撞撞地往前行驶了不知多长时间,在一个山脚下突然停了下来。带车干部告诉我们说已经到了,上山的路只能靠我们自己走了。汽车刚刚停稳,我打开车门一看,旁边站着六七个人,他们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腰上围着一圈子弹夹,里面装满了子弹,有的腰上还别着手榴弹。我的两只脚刚刚着地,汽车就“呼”地一下隐蔽去了,气氛又顿时紧张起来。
下车后,全副武装的官兵给我们工作组的同志每人发了一顶钢盔,然后由一名干部简要介绍了战场情况。
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老山!它是通向越南西北部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越双方都志在必得。因此,这里的控制权经过了几次反复,双方多次实施拉锯战,山上的泥土几乎都被炮火烧成了焦土。
是啊,从它满目疮痍的容颜中,我们现在还能看得到战时的惨烈,闻得到硝烟的味道!这位干部介绍说:“现在这座山已由我方控制,但越军仍蠢蠢欲动,伺机进行反扑,争夺战随时都有可能打响。”然后,他又提醒我们,这座山上到处都是地雷,由于敌我双方都在这里埋过地雷,所以山上到底埋过多少地雷、埋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眼前的这条路不知是用多少生命换来的呢!上山时大家要紧跟前面的战士,踩着战士的脚印走,千万不要偏离。带队干部说着说着嗓子就有些嘶哑了,眼睛也湿润了。我们工作组的同志都不约而同地肃立着,以无比崇敬的目光凝望着
前面的这条山路。我们按照要求一个紧跟一个,谁也
不敢偏离方向。当走到一处稍平坦的地方时,我发现了一个连着一个的小土洞,外面还有人站岗放哨。“这些都是‘猫耳洞’,是我们的宿营地。”前面带路的战士说。“猫耳洞!”听到这三个字,我又兴奋又好奇。在经得值勤战士的允许后,我猫着腰走进了其中的一个。洞口外面用茅草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地面上有些积水,通道仿佛是抹了油的泥巴路,走一
步滑一步,洞里点着蜡烛,但还是看不清楚。我伸手摸了摸战士们的“床”,被子、垫子都是湿漉漉的,稍微用一点劲都可以挤出水来。我走进洞里,发现有人在睡觉,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摸索着走到洞的尽头。
好家伙,洞子还真不小,大概可以睡十多个人。在洞里,我的腰始终不能伸直,直起来就会碰到头。我走出猫耳洞,问值勤的战士参战多长时间了,他说已经快半年了。我又问他参加过哪些战斗,吃的怎么样,想不想家,他都认认真真地告诉了我。当我再问他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时,这位战士胆怯地说:“首长,如果能给我们配发一些防潮的被褥就好了!别的都挺好的,什么也不需要了。”“多么可爱的战士啊!”我心里说。
快到山顶时,带队干部再次提醒我们把钢盔戴好,过战壕时一定要猫着腰。山顶上一条条战壕连成了迷宫一般,一处处观察孔直面敌人,一挺挺机枪在战位上时刻警惕着。带队干部一边走一边给我们介绍地形地貌和越军兵力部署。我走着走着不自觉地直了一
下腰,紧跟在后面的战士迅速按下我的头,大声喊到:“快卧倒!”刹那间,一排子弹飞过我们头顶,一
行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这样的危险我们还遇到过几次,特别是大年初一
的那一天,我们工作组分头下部队慰问官兵,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这天,天还没亮就出发,部队机关也
派人参加。为防止遭到越军伏击,我们在离目的地几百米远的地方停了车,下车后,所有汽车迅速后撤到安全地带。我们刚刚步行到阵地,只听身后一声炮响,在刚才下车的地方,一股浓烟裹挟着石块和泥土腾空而起。“真悬啊!”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来得知,越军趁我方过年,加强了对我方的侦察和袭扰,我方多个阵地遭到越军炮击,并造成部分伤亡。妈妈,战场真的不是儿戏,子弹也真不长眼睛啊!
前两天,我们工作组到后方医院看望和慰问伤病员。这是一个帐篷医院,条件非常简陋。住院的伤病员多数是受了外伤,有的断了腿,有的没了胳膊,有的炸瞎了眼睛。我从一个个病床前走过,越看心里越难受。我想,这些战士都还是孩子,他们为了保卫国家边疆而负伤,今后他们将如何生活?再想想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官兵,他们的爹妈又该如何面对啊?我强忍着悲痛向伤兵们表达敬意。当走到一个刚刚入院的战士床前时,我惊呆了!只见他浑身是血,左腿膝盖以下被地雷炸飞,伤口处血肉模糊,鲜血还在往外流,医生们为他清洗了伤口,又开始为他截去被炸烂
的残肢。战士的军装还没有脱下,他仰卧在床上,身体用绷带绑住,双手紧紧地拽住床头,嘴里紧紧地咬着一顶解放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流淌不止,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痛苦!但他不喊不叫,表现得很坚强,我打心底里敬佩他!不一会儿,我的身体好像不听使唤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脸色苍白,头上冒出虚汗,工作组的同志看我快要倒下了,便把我搀扶出病房,十
多分钟后我才缓过劲来。医生说,这是因为晕血造成的,离开血就好了。
妈,在前线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对了,我们工作组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经请示总后首长批准,为战士们增配了防潮被褥和作训服,解决了他们的急需,每人补助了15元过节费,带来了军委总部首长的温暖。官兵们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我也感到能为部队做点实事而欣慰!
再过20多天,我们就将结束调研返回北京了,到那时我再把这封信寄给您,您就不用为我担心了!
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想您的儿:惠明1985年3月10日于云南前线P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