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海导航系列:相约北大[ 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海导航系列:相约北大[ 1]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7.72 7.9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春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6799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787301206799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秦春华主编的《相约北大(1)》是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考取北大的新生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梦想自己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本书提供了众多梦想北大并成功实现的案例。在考上北大的这些优秀学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学生,也有农村家庭的学生;既有文科生、理科生,也有通过各项竞赛获得高考加分的特长生;既有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也有高考复读生。他们也曾经迷茫,曾经痛苦,但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破茧而出。这些成功案例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因为青春的梦想与知识的探索是所有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们共同的话题。

作者简介
秦春华,博士,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目录
我在晨雾中抵达
化蛹——妄议中小学基础教育
在学海中浮沉
竞赛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眼中不一样的中德教育
对中学生学科竞赛的一点思考
教育的真谛
且行且成长
高三高四,在灰色中寻梦
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
读懂教育,读懂高考
对基础教育的一些思考
浪遏飞舟
对中小学教育的思考
所谓卓越,尚在远方——一个北大预录生的学前遐想
父母陪我走过的路
我的上半半生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地位
让理想存在于热情激荡中
理想?现实?——关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思考与感受
对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
没有“不得不”——当雏菊遍布山野的时候,你或许嗅不到芬芳,但你却可以触碰阳光
Never Stop
宝剑锋从磨砺出——杂谈高中学习
正确对待压力学会自我调节
高吟低唱论学习
学海觅渡
放眼观书,宽心量物
笑忘歌
十二信条——高中学习生活浅谈
学习谈
一路追寻
墙里秋千墙外道(后记)

内容摘要
 也许你正在求学路上跋涉,为艰涩的作业愁
眉不展,为青春的友谊伤感无措,为未知的明天兴奋焦虑……那就读一读秦春华主编的《相约北大(1)》这本书吧,看看这群相约北人并走进北大的学子们曾经的奋斗、困惑与收获。
《相约北大(1)》是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考取北大的新生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故事。
在考上北大的这些优秀学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学牛,也有农村家庭的学生;既有文科生、理科生,也有通过各项竞赛获得高考加分的特长生;既有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也有高考复读生。他们也曾经迷茫,曾经痛苦,但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破茧而出。
当然,你的目标可能不是北大,但这些成功案例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北大,因为梦想与激情没有什
么不同,对知识的探索与内心的锤炼是青春共同的追求。阅读他们的昨天,思考我们自己的未来。

精彩内容
 化蛹——妄议中小学基础教育我听闻曾有人向康有为提议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改变,才能实行一切新政。”却被康南海断然驳回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话音犹在耳畔,然而从1898年到现在,飘摇百余年矣!那时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在湖光塔影里走过了一百一十三年的光阴,早就不再叫做京师大学堂了;而我巍巍中华的教育大业,固然少了子日诗云,多了ABCD,却似乎骨子里还是当年的样子。
对于和我同龄的很多孩子来说,他们与梦想之间,早就不仅仅是高考这一根独木桥了。国外的大学早已向他们开启了大门,港校更是在今年成为了招生的大赢家,然而即使漂洋过海地求学,很多东西似乎依然不能改变。在许多国外教授的眼中,千里跋涉而来的中国学生有着极高的GPA、托福或者GRE成绩,可惜一旦等到进了实验室,操作、讨论、分析的能力就跟别人相差甚远。梁任公先生
曾在《少年中国说》里赞颂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然而如今的中国少年,似乎仍然与启超先生文中描述的有一定的差距。
我常常看到抱怨中国教育的文章。有的时候我想我们或许过于偏激了,这样的现状固然不令我们满意,却绝不仅仅是一人一力所
能改变的,绝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谁能一劳永逸地为教育起沉疴,那么早就解决了,为什么还要拖到现在?我本身也不过是中国教育的产物,“只缘身在此山中”,也难做出清晰的判定。不过我敢保证的是,这绝不仅仅是焦急浮躁的抱怨与抗议所能解决的。
这一切的种子,估计早在百年以前就埋下了——当我们的国力和工业奋起直追,教育却被丢在了身后无人问津。康有为先生地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
抛开往事不谈,我们的现状确实堪忧——许多别国的基础教育,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基础教育,重的是知识的积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习惯了得到知识,却不习惯去创造知识。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的首先要是“道”,是思想,是方法,其次方才是授业,解答问题。而我们无意之间,常常将讲坛神化,而且时常急功近利——其实筛选人才的体制逼得我们不得不急功近利——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长在北京,感觉北京的老师们还是非常谦和的,也是相对而言鼓励孩子们自己探究的,然而毕竟在很多很多地方,人才毕竟是稀缺的,难得的。我相信在那些地方的我的同龄人,有很多因此而不能让自己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考试的体制不改,教育的形式改了又有何用?而关于高考这个体制,我相信即使是教育工作者也跟我们一样感到无力——说实话,在没有科举或者高考这种全国性考试之前,我们不是没有过别的,比如九品中正,举孝廉,但是事实证明,在所有这些里面,高考已经是最为公平的。我们每一年的考生太多,大学的普遍质量又有待提高,更何况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几千年来都以情义为重的社会。
真要说改用了西方国家的考试制度,也未必就能成功在我们这里开
花结果。
自然我并不是鼓励因循守旧,康梁在维新变法时曾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之纲之本,自然要跟着社会的发展改变,绝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制度倘若不变,不能自成一路,那么我想,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
不过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
我想我们作为普通的学生,生活跟中小学基础教育紧密相连,而我们本身却没有什么办法改变它。为了去改变它,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成为有能力修正、改变这个制度的人,而达到这个水平,又必须首先通过高考。
固然我们如今的教育制度并不完善,弊病不少,然而对于我等莘莘学子而言,这绝不该是我们放纵放弃的理由,也绝不该是我们不能在这个制度里杰出的借口。我并不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就一
定是所谓扼杀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凶手,毕竟即使在死板腐朽的科举制度下,这个国度仍然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英杰,那些唤醒国民、给我们带来今日的智者,他们依然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出生并且成长起来的,受到的还是八股式的教育。如果真的有杰出的人才,那么再刻板的制度也不会动摇他成功的信念,扼杀他的天才,遮蔽住他的光彩。相反,为了改变这一制度,使其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服务,我们才更应该奋发图强。总而言之,我们当务之急,是应该积极地面对,而非消极抱怨,我们来日之任,是该批判地改进,而非因循守旧、。
梁氏有云:“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那么我们依此类推,如果我们这一代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现行教育和考试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改变它而奋斗,那么我想教育制度的革新,恐怕也并没有那么难以付诸实践了。
我以为,抱怨教育制度、逃避教育制度,人人皆可为之。独独在一片抱怨声中挺身站出来,尝试改变制度——这是非有大智慧大气度人所不能为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做的——我们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旧的制度,尝试树立新的规定,才能够让我们的后辈受到更好更完善的教育。
倘若要我作比,我愿将我们如今的基础教育比作一颗茧。在教育这一点上,我们将自己封闭在世界之外几百年,想要迎头赶上总非一朝一夕的功力。然而希望总是还在的,总有许多许多的人如春蚕一般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虽然此刻自己仍然备受束缚,却终有冲破一切化蛹成蝶的一日。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在中国想要改变什么总不是件容易事,然而我相信,哪怕是移山填海的浩大工程,只要我们愿意——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得到。
只不过,现在的我们,仍然还在漆黑的茧中慢慢摸索,慢慢蜕变。
P8-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