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1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64.72 6.6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刚主编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93203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9787512693203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刚,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教育部社政司、思政司副司长,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目录
简要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 1
第二章 百年党史发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
第三章 高校党的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 36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 / 5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73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 92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研究 / 108
第八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 128
第九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 150
第十章 高校课程思政相关问题研究 / 165
第十一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 182
第十二章 高校教书育人研究 / 201
第十三章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 / 220
第十四章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38
第十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260
第十六章  学生班级与社团建设研究 / 274
第十七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91
第十八章 后疫情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13
第十九章 时代新人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30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349
第二十一章 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368
第二十二章 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85
第二十三章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404
第二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 / 423
第二十五章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 / 439
第二十六章 交叉学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 461
参考文献 / 482
后 记 / 513



内容摘要
本书为学术研究著作。回顾了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发展、新成果、新贡献,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和前沿问题,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研究等基础理论问题,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保障、高校文化育人实践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实践探索,着眼新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前沿视角,以期通过研究现状的梳理和研究特点的分析,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趋势和发展走向,助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精彩内容
第九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党和国家的整体布局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重要的地位。本年度学界对于思政课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增加,产生了一批极具指导性、创新性、实效性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研究成果,全面总结研究特征,尝试预测研究趋势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向好、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成果综述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含“思政课”为篇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本年度学界关于思政课的研究在发文量上同前两年保持基本一致,通过对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四史”教育同思政课的融合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做出了重要指示。从时间上看,学界关于“四史”或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研究开始于2020年,主要围绕“四史”教育的意义以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2021年,学界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在发文数量和研究广度上均有大幅提升,在“四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原则确立与路径规划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想法。
一方面,原则的确立有助于为路径的提出明确方向。在研究原则方面,“四史”,尤其是百年党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也正是因此,在研究思政课同“四史”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学科视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充分把握历史赋予的深厚底蕴。在内容原则方面,“四史”融入思政课的基础是以正确的原则评价历史,即“坚持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和整体性原则等基本原则。”在教学原则方面,党史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整体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原则。所谓整体性,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将“四史”视为整体,科学把握其内在有机联系。
另一方面,本年度学界就“四史”教育或党史教育同思政课相融合的路径问题存在“内含式”和“附属式”两种声音。持“内含式”观点的学者认为党史教育是思政课内容的一部分,扮演着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双重角色,需要从“八个统一”之中寻求融合发展之道。而持“附属式”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建立一门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是对现有“4+1”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完善。
总的来看,在“四史”教育同思政课相融合的研究方面,学界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为基本遵循,在融合原则、融合路径上产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思政课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同思政课的融合研究
本年度学界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了对信息技术同思政课的融合的研究力度,在技术维度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新思路,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方面产生的新情况新现象进行了深度审视,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转换中的话语转换和话语权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专项突破。
首先,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是一种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前沿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该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始于2018 年,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融合的不断推进,本年度学界在明晰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之上从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增进思政课教学主体信息化思维的培养,推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加快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并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基于操作理论就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空的灵活性、教育的长效性和课程的贯通性拓展高校思政课的学习空间提出了合理建议。这是其一。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不断融合,技术的二重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信息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方法,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多种选择,但是却使得教师面临职能弱化与角色缺位的不利情况。从学生的角度上看,由文字到图像的视觉转换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接受习惯,而网络信息内容的鱼龙混杂也容易造成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一定偏差。从主客体关系上看,信息技术在思政课上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存在弱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的可能。
最后,全媒体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转换的表现、特征和原因分析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重点,本年度则主要侧重于建议提出与对策探索。互联网的去主体化、去中心化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导致教师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相对降低,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网络内容的纷繁庞杂导致教师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线上线下授课的难度逐渐增加以及出现传统教学话语体系难以很好地与之相匹配的情况。“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发展的视域需由‘独白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叙事的‘多元复调’转向”
总的来看,当前学界关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主要集
中在对新技术同思政课融合可能性分析以及路径探寻之上,呈现出在发展中
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基本趋势,需要继续推进、持续跟进。
(三)“大思政课”研究
当前学界围绕“大思政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什么是“大思政课”,如何上好“大思政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大思政课”的建设可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横向上主要是指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思政课同社会、政府、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同发展、合力育人;纵向上则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本年度学界关于“大思政课”的文献占比较大,且主要围绕“大思政课”的教学规划与建设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和贯通两方面展开。
从横向上看,近些年学界关于大思政课的研究重点经历了从整体布局、资源整合、价值确证到结构优化、课程思政、协统育人的发展进程。本年度学界关于“大思政课”的研究更为细化,主要聚焦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统筹“大思政课”教材是关键。“大思政课”必须充分运用社会发展这部思政课大教材,紧密贴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同的同时深化对所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致力于解决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两张皮“的情况。此外,“大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也要和社会实践相联动,把社会资源引入思政大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与此同时也要拓展时空,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让思政课堂走入社会天地,彰显实践品格。
从纵向上看,在学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引领、原则把控、目标确立等方面明确了基本方向,达成了有效共识之后,该过程中不同学段之间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成为了大多数学者所关注的重点。本年度的相关研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一体化衔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并且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视角的选择上均有所创新。有学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材文本一体化和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还有学者结合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个案访谈三种方式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从教师的视角剖析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供解决方案。思政课教材的一体化是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夯实理论基础,注重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把握不同学段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侧重,做到有效衔接、科学贯通;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价值遵循,注重科研先行,发挥政府在教材一体化建设中的调控职能。
总体来看,学界关于“大思政课”的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在深度上不断下潜,呈现出高度垂直化、具像化的趋势,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用数据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思政课守正创新研究
“思政课建设得如何,能否做到既‘守正’又‘创新’,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关系到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本年度学界在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深耕,产出了一系列成果。
如何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众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本年度相关文献中所着重讨论的问题。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疫情防控需要的催化下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融合框架,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发展。针对分众教学模式,有学者基于教育赋权理论对其进行了内涵上的拓展、建构原则上的厘清与路径上的优化。有学者从理论上提出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指导,有学者则从实践维度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实践教学模式的不同具体模式下学生的获得感进行测量与研究,并从教学提升、制度完善和兴趣激发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本年度关于教师的自信树立和能力培养引发了学界的持续关注。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自信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信,更要善于传递自信,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把思政课讲好、讲活。对于教师能力的培养问题,有学者将魅力视为教师能力的组成部分,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展现出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用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思想力”的培育与提升是能否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当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切实提高课堂的思想含量,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授课层面,更要对学生予以启迪,激发其探索真理的热情。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上下功夫、花力气,用高水准的科研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成效。
总体上看,思政课教师要在“四真”精神的引领之下处理好知识性和政治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四对重要关系,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全面提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