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之路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8.17
6.7折
¥
42
全新
库存99件
作者(韩)李旭正|译者:(韩)韩亚仁//洪微微
出版社华中科技
ISBN9787560982533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560982533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面条之路》专治看罢《舌尖上的中国》后的不满足感,更具文化深沉度。
李旭正所著的《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内容改编自第36届韩国广播大奖中荣获数项殊荣的纪录片《面条之路》。该片在热映期间便已经向全球10余个国家发行销售,受到了高度关注。
这部纪录片由筹备至拍摄历时三年,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各地面食文化。从面条的传播,反应出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书中除纪录片中的内容,还收录了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这些内容又重新编织成了一部崭新的探索之旅。
作者简介
洪微微,专业翻译家,从事笔译和口译工作,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韩语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翻译研究生院中韩口译硕士班,韩国文学翻译院指定翻译家,代表作有《爱过之后来临的》(南海出版社)。
韩亚仁,专业翻译家,从事笔译和口译工作,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翻译研究生院中韩口译硕士班,韩国文学翻译院指定翻译家。
李旭正(Wook-jung,Lee),韩国首尔大学文化人类学硕士,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与政策专业硕士,法国巴黎蓝带学校西餐师专业课程结业,韩国广播电视台(KBS)纪录片部分制片人。其代表纪录片有《追击60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韩国》等时事节目及《8.15的记忆》等特别纪录片。文字作品包括《面条之路》(2009)及《CookCook(面条之路制片人在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生存记)》(2012)。
Email:wookandcookchina@gmail.com。
目录
序言 漫长旅途的开始
第一部分 寻找小麦和面条的起源
质疑“最古老的面条”
专家眼里“最古老的面条”
乌鲁木齐的一天
见到面条的祖先
前往吐鲁番
火焰山的干尸墓穴
火焰山的面条和拉条子
专家对火焰山面条文物的意见
2500年前面条主人的真实身份
第二部分 在中国绽放的面条文化
当火焰山面条遇上中国汉族
有趣的“蛮夷”饮食——西安的胡食
暧昧的小麦中国起源说和未完成的面包
改变面食文化的中国汤文化和蒸食文化
重现中国最古老的面条“水引饼”
中国面条的圣地—山西省和煤炭
宋朝,面条文化的鼎盛时期
第三部分 亚洲厨房的面条
崇拜大米灵魂的广西人
在云南取得重大收获
相似的傣族米线和素攀武里米线
在泰国扎根的中国米线
探索隐秘王国不丹的理由
惊险的本塘行
山西面条机和本塘面条机
专家对不丹面条发源的意见
韩国汉江以北,压面机做的荞麦面条
汉江以南,小麦刀切面
中国面条文化的传道师——韩国僧人
传播中国面条文化的日本僧人
永平寺——日本精进料理的中心
永平寺面条带来的短暂“解放”
制粉技术的发展引领日本面条大众化
三面三色,日本面条故事
乌冬面败走“麦”城?
面条成为江户的快餐
第四部分 意大利面史诗
威尼斯狂欢节说意大利面
传播意大利面的不是马可波罗
意大利面来自伊斯兰?
中国的面条,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面,在那不勒斯华丽起飞
飞向宇宙的游牧民食物
后记 永恒的面条之路
内容摘要
面条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最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最初的面条又会是什么模样?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个中玄机竟然能从木乃伊的面具中窥出蛛丝马迹?面条是怎样走进意大利而被称为pasta?对日本僧侣来说,面条又是怎样一种特别的佳肴?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
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面条——这一承载人类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过的奇妙之旅!
李旭正所著的《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改编自韩国KBS电视台纪录片《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书中除纪录片中的内容外,还收录了许多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这些内容又重新编织成了一部崭新的探索之旅。
精彩内容
传播中国面条文化的日本僧人东福寺坐落于京都南部,景色宜人,寺域广阔,多处建筑被指定为国家级重要文物,寺内最有名的景点是连接本堂和开山堂的回廊式木制桥通天桥,站在通天桥上观赏漫山遍野的枫叶,令人叹为观止。带我们参观东福寺的负责人永井说,这里的枫树是宋朝时期东福寺的创建人圣一国师(公元1202~1280年)从中国带回来的。
在日本,东福寺以红叶闻名。每至秋季,为了观赏枫叶美景,日本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我们来到东福寺的时候正好是10月份,寺院里游人接踵摩肩,人头攒动。这天(10月17日)正好是圣一国师的忌日,每年此时,寺院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因此游客特别多。
我们特意在这么热闹的一天访问东福寺,是跟其他游客一样,想看看圣一国师忌日的纪念活动。圣一国师是日本有代表性的僧人,也是把中国面条文化带入日本的人。1241年,他学成归国之时,带回了一副“水磨图”,是一台利用水车和齿轮做成的磨粉机设计图,从中可以得知,和韩国僧人一样,日本僧人也起到了传播中国面条文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一抵日本就马上来到东福寺的原因。
负责为我们讲解的永井先生带我们走进开山堂。开山堂内有摄影师正在拍照,拍的竟然是挂在墙壁的、一副有着700年历史的画像,画像里是一
位老僧人。永井先生说,这位老僧人就是东福寺的创建人圣一国师。每年忌日,都会在这里举办拍摄等纪念活动。
拍摄工作一结束,祭礼正式开始。祭坛上供奉的供品包括年糕、苹果、茶水、萝卜,以及没有调味的面条和可沾着吃的日式酱油(tsuyu)。在国师忌日时供奉面条,不仅是为了纪念他把中国面条文化带到日本的丰功
伟绩,还因为面条是他最爱吃的食物。
就在我观察供品的时候,我发现几个怪事。第一个怪事,面条不是放在一个大碗里,而是分开放在四个方形小碗里,然后把四个碗叠起来。当天下午,东福寺的杉井玄慎住持告诉我们,把单口分量的面条放入小碗里供奉给国师,是为了让他吃面的时候更方便。
第二个怪事,祭坛上供品中竟然有萝卜,我从来没见过萝卜作为供品
供奉,寺院僧人解释道:“萝卜是搭配面条的调味料,原本应该把萝卜搅碎放入面条,不过搅碎的萝卜模样不太好看,所以把萝卜切成方块儿作为供品,意思是可以配着面条吃。”13世纪到宋朝留学的日本僧人把面条带回日本时,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吃面条配碎萝卜的习惯。日本僧人还从中国带回了多种食材和烹饪法,比如,把芝麻放入臼里舂的技术和用黄豆做汤等等。
我们曾经有幸采访了《江户的快餐(江戶のファ-ストフ-ド町人の食
卓,將軍の食卓)》一书的作者大久保洋子,她告诉我们:“日本大部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食品都来自寺院,一般是有中国留学经验的僧人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佛教为中国大陆文化传播到岛国日本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我们还采访了日本江户时代饮食文化专家熊仓功夫博士,他主张,“禅宗”在日本与中国的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说:“到了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92~1333年),也就是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日本和中国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正值宋朝,两国经贸往来非常活跃,很多日本人到中国去,同样的,中国人也来到日本,一些中国商人聚居在九州博多地区,形成了小中国城。宋朝时的中国文化水平较高,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接受宋朝文化,其中日本僧人的地位至关重要。当时大部分日本僧人都有去中国留学的意愿,的确有很多“海归”僧人。恰逢彼时,禅宗在中国快速发展,日本僧人一边从中国引进禅宗,一边引进相关的饮食
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有面条、饺子、豆腐和豆腐皮等,这些都是禅宗僧人们从中国带回日本的食物。”东福寺圣一国师属于临济宗派别,临济宗是1168年荣西禅师从宋朝引进的禅宗派别之一。禅宗是南北朝时期达摩大师创建的佛教宗派,重视“坐禅”,主张修习禅定,把打扫、吃饭、做菜等最平凡的行为也视为修行的过程,因此一举一动都有规矩。
我们来到日本本州中西部福井县的著名寺院永平寺时,亲眼目睹了禅宗僧人的这种生活习惯。永平寺于1234年由道元禅师创建,道元禅师师从于引进临济宗的荣西禅师,他还引进了禅宗的另外一个派别“曹洞宗”,直到现在,永平寺僧人完全按照历代传承下来的纪律修行。
P267-27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