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故宫(限量珍藏/安意如亲笔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再见故宫(限量珍藏/安意如亲笔签名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6.85 6.7折 39.8 全新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少白

出版社光明日报

ISBN9787511234261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11234261

上书时间2024-10-2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座城,是往事,也是未来。
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
再难相见——它属于过往,不属于现今。
它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
它满目恢弘,又满是疮痍。
在它面前,我们始终是过客。
再次遇见——去故宫,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践行的约定。
当念想成为现实,这相遇就变成一种似旧还新的再见,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
《再见故宫》书中的图片由李少白拍摄,安意如编写文字。

作者简介
李少白/摄影著名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家。
因《看不见的故宫》中英文双语画册轰动国内外。
被称为“故宫摄影第一人”。

目录
序:旧欢如梦
第一品:奈何
第二品:涟漪
第三品:遗恨
第四品:秉政
第五品:哀荣
第六品:盛衰
第七品:凄怨
第八品:悲凉
跋:山河岁月

内容摘要
 《再见故宫》内容介绍: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
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
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
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
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
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再见故宫》书中的图片由李少白拍摄,安意如编写文字。

精彩内容
 不管朱棣即位后所授意撰写的《明实录》如何篡改,不可改变的是,他是由一个默默无名、不被朱元璋所宠爱的妃子所生。出生时正值陈友谅率军大举进攻应天,朱元璋忙于战事,应接不暇,对这个儿子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和感情。
所有的皇子中,朱元璋唯一付出真感情悉心栽培的是太子朱标,他非常注重对朱标的教育。不单给他指派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学者宋濂为帝师,更任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这三位洪武年间的大才子组成一个相当强大的教育阵容,分别从学识见识、文韬(行政经验)、武略(军事经验)上给予朱标指导。早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已放手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要诀“仁、明、勤、断”。朱元璋自知驭下极严,他有他的苦心,不惮把恶人做了,留一个铁桶江山给朱标。届时,朱标再以仁治国,搏一个万民拥戴,江山永固。
朱元璋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时辰一到,绝代强人也躲不过无常催命。他没有看错,朱标确实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继承人,他有着朱元璋所没有的仁慈,连他的儿子朱允炆也是个好人,如果条件允许,未必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奈何,朱标死在朱元璋之前;奈何,年少的朱允
炆身后有一位野心勃勃的燕王叔叔。
相较于同为庶妃所生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身为四皇子的朱棣实在凄苦,是一个丢在朱元璋的儿子堆里也不容易被他爹想起的角色,下面有22个弟弟,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可以说,如果坐等皇位的话,一
个个挨着数过来,也未必轮得到他。
自幼奔波沙场,在刀光剑影中长大的朱棣,跟随着洪武年间的名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习惯了腥风血雨,战争和权谋将他磨砺得心如铁石,城府极深。他知道,如果要赢得父王的器重,就必须要有过人的真本事。
为此他抛头颅,洒热血,深入大漠,远征元军,立下赫赫战功。奈何,在他的父亲眼中,他只是一柄镇守边陲的利器,可以用来靖边绥远,安邦定国,皇位却依然属于那个少不更事的朱允炆。虎踞龙盘的应天,少年天子朱允炆尚未登上皇位,远在金戈铁马的北平,虎视眈眈的燕王已是杀
机暗涌。
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朱允炆即位之初,身边的两位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已经开始建议建文帝着手削藩。此事的尴尬在于,不削藩则坐视藩王做大,削藩则藩王必反,这个锅是怎么端都烫手。削藩之事源远流长,前史可鉴。从汉朝开始,削藩之事必然导致朝野震动,汉景帝时引起七国之乱,唐宪宗时亦曾引起兵祸连连。
此事不是不可行,倘若在君权不稳的时候贸然动手,很可能得不偿失。建文帝虽然也不笨,但跟老谋深算的朱棣比起来,还是嫩了许多。他手下的两位谋臣跟朱棣手下的道衍(姚广孝)相比,韬略明显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后来的靖难之变里,黄子澄屡出昏招,加剧了建文帝的失败,另一位被朱允炆倚重的齐泰也没强到哪里去。
我每每看到这一段,都会掩卷长叹——所谓书生误国,信矣!事后朱棣起兵正是打着“锄奸反正”、“清君侧”的旗号。
随着建文帝削藩之策大刀阔斧地进行,形势越来越紧迫。摆在燕王朱棣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两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放手一搏。
这是一条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的路。
这是一个绝对的世界,成王败寇,仅此而已。没有模糊的边界,没有中间道路可循,对志在天下的人而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容逃避。
转眼间,血流成河,江山易主。人世间的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有时就在顷刻之间。这一支【倾杯玉芙蓉】写的就是燕王朱棣谋反之后,建文帝逃出京城,与追随他的大臣扮作——曾一道。隐姓埋名,辗转千里:一路目睹大臣被杀,内心极为惨痛。曲辞荡气回肠,又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意味。
对朱允嫂来说,人生可不就是无可奈何么?天地间,其他的角色有很多,皇位却只有一个:叹只叹,他经验太浅,错用了书生;’叹只叹,朱元璋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他翦灭功臣,定下“藩王戍边”之策。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结果藩王势大,朱允蚊无力弹压,削藩不成反失了皇位。
换言之,面对着朱棣这样志在必得的对手和周围那群不安于室的藩王叔叔们,朱允蚊就是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保不齐会有江山失守的一
天。
从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的那一刻开始:他注定要面对这场无比惨烈的决斗,赌注是江山社稷、皇位尊荣。权位之争没有真正的公平,从他失败的那一刻开始,他是生是死,已经不再重要。
“靖难之变”这场宗室之战的过程和结果无须我再多言。历时四年,朱棣成功夺位,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不久便迁都回自己的根据地—北平。攻破南京城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是葬身火海,有说是隐姓埋名逃遁而去。有传日后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重要的秘密使命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幼年因战争牵连成为“宫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留青史的好宦官。他自幼随着明军南征北战,成为朱棣的随从。在“靖难之变”中,还叫“马三倮”的他就曾在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中准确判断出形势,看出建文帝方主帅李景隆的虚弱,提出攻击中军的建议,连破对方七军——因在郯村坝战役中立下大功,马三保被朱棣引为心腹,赐姓为郑。后来他为自己改名为和。P10-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