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工厂:双城记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5.48
4.3折
¥
3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05734852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05734852
上书时间2024-10-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遭遇,其作品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批判,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张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哈代评论》、《世界散文经典·英国卷》、《哈代·乡土小说》、《画家宗其香传》等专著,译著《牧师情史》、《罗曼斯和幻想故事·哈代中短篇小说选》、《双城记》(与丈夫张扬合译)、《傲慢与偏见》、《孤寂深渊》、《呼啸山庄》等。
目录
目 录
译本序/1
作者序言/22
第一卷 起死回生
第一章 时 代/3
第二章 邮 车/6
第三章 夜 影/11
第四章 准 备/17
第五章 酒 铺/30
第六章 鞋 匠/42
第二卷 金色丝线
第一章 五年之后/57
第二章 观者如堵/64
第三章 眼福未饱/71
第四章 庆贺逃生/86
第五章 为狮猎食/93
第六章 宾客数百/100
第七章 大人进城/114
第八章 大人回乡/124
第九章 女妖之头/130
第十章 两相许诺/142
第十一章 另一光景/151
第十二章 善体恤者/156
第十三章 不体恤者/164
第十四章 正经商人/169
第十五章 编织毛线/181
第十六章 一直编织/193
第十七章 难忘之夜/205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210
第十九章 一则高见/217
第二十章 一个请求/226
第二十一章 足音回响/230
第二十二章 波澜壮阔/243
第二十三章 星火燎原/249
第二十四章 吸赴魔礁/256
第三卷 风踪雨迹
第一章 秘密监禁/273
第二章 磨刀霍霍/286
第三章 阴影逼来/293
第四章 风暴暂息/298
第五章 锯木嚓嚓/304
第六章 凯旋而归/311
第七章 有人敲门/318
第八章 斗牌好手/324
第九章 赌局已定/338
第十章 虚影实显/352
第十一章 暮色朦胧/368
第十二章 黑夜深沉/372
第十三章 五十二个/382
第十四章 编织完结/395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408
内容摘要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
精彩内容
第一章时代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连它那叫嚷得最凶的权威人士中,有些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字来表示。
那时候,英国的宝座上坐的是一位地阁方圆的国王和一位容颜欠佳的王后。法国的宝座上坐的是一位地阁方圆的国王和一位容颜姣好的王后。在这两个国家那些享有高官厚禄的肉食者们看来,有一点比水晶还要明澈透亮,那就是江山永固,国运绵长。
那是我主基督降生后的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在那个幸福的年代,英国正如现今一样,得到种种神灵的启示。索斯考特太太新近才过了她的二十五岁大寿,禁卫军中一个能够预言吉凶的士兵早在她的大驾光临之前就已预先宣告:诸事已安排妥当,就要淹没伦敦和威斯敏斯特。公鸡巷的鬼魂叩击发出它的种种信息,然后遭到驱逐祓除,也只不过刚刚满了十二个年头;而在刚刚度过的这一年当中,那些精灵鬼怪又叩击发出它们的种种信息,与原先相似得令人惊异。真正符合俗世人间的信息,从美国那些英国治下臣民的一次会上发出,最近已经传到英国朝野。说来也怪,这些信息对于人类,竟比公鸡巷鸡窝里随便哪只鸡雏传出的信息更为重要。
法国,从总的方面来说,有关神灵方面的种种事物,没有她那位以盾牌和三叉戟为记的姐妹那么幸运,正在畅通无阻地走着下坡路,制造纸币,用纸币。除此之外,她在她那些基督教僧侣的指导之下,竟取得了如此仁慈的成就并聊以自娱,诸如给一个年轻人判刑,剁掉他的双手,用钳子夹掉他的舌头,然后把他活活烧死,只因为他没有在雨地里双膝下跪,向从他眼前五六十码处走过的一队龌龊的僧侣致敬。
很有可能,在那个受难者赴难之时,一些植根于法国或挪威森林里正在生长的树木,已经让名为“命运”的伐木人打上标记,以备砍伐,锯成木板,做成一种带口袋的刀子和活动木架,名垂青史,令人心惊胆战。很有可能,在紧邻巴黎的那些黏湿的土地上,一些庄户人家屋子外边搭的简陋窝棚里,有些做工粗糙的大车,就在那一天在那儿躲风避雨。这些车上溅满烂泥,肮脏不堪,猪鼻子在上面嗅来嗅去,家禽在里面栖止休歇。这些大车正是名为“死亡”的庄稼人搁置起来,作为那次革命时供他驱使的囚车。不过,这伐木人和这庄稼人,虽然无休无止地劳作,但他们都是一声不响,而且他们走起路来都蹑手蹑脚,谁也听不见他们的声息,尤其是因为,如果有谁心存怀疑,以为他们已经觉醒,那么谁就要被视为谬天背神,大逆不道。
在英国,几乎没有什么秩序和保障可供国家自矜自诩:明火执仗的夜盗和拦路抢劫在京城夜夜发生。各家各户公然得到告诫,离家出城必须先将家具寄存家具商行仓库保管,以策安全。夜深月黑之时的劫路之人,正是光天化日之下的行商坐贾。他以“头领”的身份,拦劫同路商贾,如果有人认出,并对他明确表示要较量一番,他就飒爽干脆地打穿他的脑袋,策马扬长而去;七个强盗拦住一辆邮车,一个护卫打死了三个强盗,随后自己也被那另外的四个强盗打死,“盖因弹尽之故”,在这之后,不动一刀一枪,邮车就给洗劫一空;那位堂堂一邑之宰、伦敦市长大人,让一个强盗在特恩厄姆草坪截住,要买路钱,这位声威赫赫的人物就在自己扈从的众目睽睽之下,让这个强盗搜掠殆尽;伦敦监狱中的囚犯和狱卒大打出手,于是司法当局用装好霰弹或子弹的火枪,朝他们中间放射;小偷窃贼在王宫召见厅里从贵族老爷们脖子底下把一个个钻石十字架剪走,火枪手进入圣贾鲁斯区搜查私货,于是乱民朝枪手开火,枪手朝乱民开火,谁也不认为这些事情有多么越乎常轨。在这些事情当中,绞刑吏屡屡动用,虽说徒劳无益,却又仍然屡屡动用。一会儿,挂起一排排各式各样的罪犯;一会儿,在星期六绞死一个星期二被执的盗贼;一会儿,在新门监狱烧炙成打成打的人;一会儿,在威斯敏斯特大厅门口焚毁宣传品;今天结果了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凶犯的性命,明天又结果了一个偷了庄户孩子六个便士的小扒手。
所有这些事情,以及成百上千件和这些类似的事情,发生在那令人怀恋的好时候——一千七百七十五年,以及紧跟这一年的时候。就在这种种事情纷至沓来的时节,伐木人和庄稼人一如既往地劳作,而那地阁方圆的两位国王以及那容颜欠佳和容颜姣好的两位王后,则颇起劲儿地忙来忙去,以高压手段行使他们的神授权力。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就是如此这般地统领着他们治下的那些赫赫伟人和芸芸细民,沿着铺展在他们面前的条条道路行进;本书所述细民,也忝列其中。
第二章邮车在十一月下旬一个星期五的夜晚,摆在与本书故事有关的第一个人物面前的那条路,是多佛大道。那辆多佛邮车叽隆咕隆地爬上射手山的时候,就他来说,多佛大道是在这辆邮车前边,一直通到前方去的。他跟在邮车旁边踏着泥泞步行上山,其余旅客也是如此,这倒并非由于他们在那种情况下怀有遛腿儿的雅兴,而是因为山路陡,套难拉,泥浆滑,邮车重,几匹马已经三次驻步不前,还一度拉着马车横穿道路,打算抗命把车拉回苍草地。不过缰绳、鞭子、车夫、护卫联成一气,早已宣读了制止这一意图的檄文。其实这种意图倒是与某些畜类也富有理性的论断完全吻合,于是这套马也就投降归顺,回过头来执行它们的任务了。
它们低着脑袋,颠着尾巴,蹚着深厚的泥浆,步履笨重地一路前进,在泥浆中挣扎,失蹄踉跄,仿佛浑身都散架了。车夫每次小心翼翼地吆喝一声“喔——咿”,让它们缓一缓,停一停,那左侧的辕马就猛力摇晃一下马头以及头上的每件东西(就像一匹特别善于表情达意的马那样),坚决相信这辆马车不能够爬到山上。这匹辕马每次这样一抖擞,这位旅客就像胆小的旅客常有的情形那样,吓一大跳,被搅得心慌意乱。
所有的低谷洼地都飘动着如拥白絮的雾气,无着无落地游荡到山上,像一个身负罪恶的幽灵,意欲觅得休憩之所,却毫无所得。可以看得见,黏稠浓重的冷雾一股接着一股,一股盖过一股,在空中缓缓飘过,像混浊海水的波浪。雾气很浓,遮住了车灯,除了它自己所形成的重波叠浪和几码路面,什么也照不见。马奋力拉着车,呵气喷到雾中,仿佛那雾气都是马喷出来的。
除了那位旅客,还有另外两位旅客也迈着沉重的脚步爬上山顶。三个都一直裹到颧骨和耳朵上边,穿着过膝长筒靴。三个当中,谁也不能就他所见到的情形说出另外那两个人是什么样子。而且在这样紧包密裹之下,每个人都蒙得严严实实,不仅避开了他那两位同伴的肉眼,而且避开了他们的心眼。在那种年月,行路的人不敢简单寒暄过后就推心置腹,因为路上不论什么人都可能是强盗或者强盗的眼线。说到强盗的眼线,在每座驿馆、每家酒肆都可找到“头领”买通的人,其身份上至老板、下至马厩里最低微下贱不三不四的人,那么这也就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了。正因如此,这多佛邮车的护卫在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十月份那个星期五夜晚艰难地爬上射手山的时候,心中直犯嘀咕。他站在车后他自己那特设的高高座位上,一边顿着双脚,一边紧紧盯着面前的枪箱,还把一只手放在上面,那里边放着一支实弹的大口径霰弹枪,摆在六至八支实弹马枪的最上边,马枪下边还垫了一层弯刀。
多佛邮车充满了它素有的那种亲切恬适的气氛:护卫猜疑旅客,旅客相互猜疑,也猜疑护卫。他们大家全都猜疑别人,而车夫则除了那几匹马之外,对谁也没有把握。至于对这些畜生,车夫则可以丝毫不昧良心地按着那部《新旧约全书》起誓:这样的跋涉于它们绝不胜任。
“喔——驾!”车夫吆喝着,“这就好了,再使把劲儿你们就到山顶见你们的鬼去吧!把你们赶上山,可真够给我招麻烦的!——周!”“啊!”护卫回答了一声。
“你看看几点钟了,周?”“十一点,哎呀,过十分了。”“我的天啊!”车夫很着急,使劲喊了一声,“还没到射手山顶呢!嘚——嘚——!嗒!加油!”那头善于表情达意的马在拼死抗命当中给一鞭子惊醒,拼死命往山上爬,其余那三匹也竞相向上爬。多佛邮车又一次奋力前进,它那几位穿长筒靴的旅客,跟在车旁咕叽咕叽踩着烂泥。车停住的时候他们已经先停下了,并且紧紧靠近车子。如果这三个当中有哪一个胆敢提出让另一个人朝浓雾和暗处往前走上一点儿,那他明摆着就是想让自己给人当作强盗挨上一枪。
这最后一阵冲刺把邮车拉到了山巅。马又停下来喘气,护卫下来给车轮加上刹车,准备下山,并打开车门让旅客进去。
“嗤!周!”车夫带着警告的语气喊了一声,从他的车座上朝下看。
“你说什么,汤姆?”两个人都侧耳静听。
“我说一匹马一溜小跑往山上来了,周。”“我说是一匹马四蹄飞跑呢,汤姆。”护卫回答,放开把着的车门,干脆利索地登上他的位置,“先生们!以国王的名义,全体上车!”随着这匆匆一声令下,他扳起了他那支大枪的扳机,准备采取攻势。
本书记述的那位旅客,刚刚迈上马车的踏脚板,准备进去;那另外两位旅客紧随其后,也准备进去。这时他仍然踩在踏脚板上,半在车内,半在车外;他们则仍然留在地上,在他下面。他们都看看车夫再看看护卫,然后又看看护卫再看看车夫,同时仔细谛听。车夫朝后边看,护卫朝后边看,连那匹善于表情达意的辕马也竖起耳朵朝后边看,毫不再表示异议。
马车叽隆咕隆奋力前进的声音归于寂静,再加上黑夜本来就寂静无声,这样就确实是万籁俱寂了。那些马的喘息使马车一阵阵颤动,仿佛车也惴惴不安。几个旅客的心跳得很响,简直可以听得见了;不过无论如何,那万籁俱寂的间歇时刻却清清楚楚地传达出了人们气喘吁吁,敛声屏气,由于期待而脉搏加速的情状。
一匹马飞奔的声音疾速猛烈地传到山上。
“喔——咿!”护卫吆喝着,扯着嗓子吼叫,“噢,喂,站住!我要开枪啦!”那马的脚步突然止住了,随着泥浆噼啪飞溅,雾气中有一个人喊道:“那是多佛邮车吗?”“是不是关你嘛事!”护卫反唇相讥,“你是什么人?”“是不是多佛邮车?”“你干吗要知道?”“要是的话,我要找一位旅客。”“什么旅客?”“加维斯·劳瑞先生。”我们描述过的那位旅客立即表示这是他的姓名。护卫、车夫还有那另外两个旅客满腹狐疑地看着他。
“先待在原地别动,”护卫对雾中那个声音喊道,“因为我要是造成了一个误会,你这辈子也就别想改过来了。姓劳瑞的先生直接答话吧。”“什么事?”这位旅客用微微发抖的声音问,“谁找我?是杰瑞吗?”“要是他是杰瑞的话,我真讨厌杰瑞的声音,”护卫自言自语地咕哝着,“他的嗓音粗哑得让我听不惯,是杰瑞。”“是,劳瑞先生。”“什么事呀?”“你走后那边追着给你个信儿,台鲁森银行的。”“我认识这位送信的人,护卫。”劳瑞先生说着,下到地上,那另外两位旅客与其说是出于礼貌不如说是出于催促,快快帮他下了车,然后便立刻爬进车里,关上车门,推上窗户,“他可以走过来,没有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