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全译本-在人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0.73
5.8折
¥
3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75780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60575780
上书时间2024-10-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高尔基在其自传体三部曲中记录了他充满磨难的成长经历,也展现了一个革命者淳朴而坚韧的灵魂。《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本书描写的是小阿廖沙在度过苦难的童年之后初涉社会人生的那一段生活。高尔基以纯熟的现实主义手法把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揭示给每一位读者,让压抑、沉重,包括很多鄙俗的社会现实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刻画出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是那样地栩栩如生;善良的外祖母神圣得像圣母再世一般,悭吝刻薄的外祖父令人可气又可怜,嫉恶如仇的轮船厨师斯穆雷粗俗中却透着本原的正直,熟知宗教古董的彼得对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狡猾奸诈,裁缝妻子为沉重压抑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馨……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的笔名,他是沙皇俄国后期和苏联初期的有名作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政治活动家。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干过活,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这在小说《童年》里都有反映。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靠前篇短篇小说《玛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留下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和书信、政论文章等。尤其是他作于1901年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的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首诗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靠前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投身于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内容摘要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人公阿廖沙十一岁时不得不到社会上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洗碗工,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广泛地描写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下层的社会生活。
精彩内容
所有的人——船长、机械师、水手长,谁想骂他就骂他,但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解雇他呢?司炉们显然比其他人对他好,尽管他们也嘲笑他爱说废话和爱打牌。我问他们:“雅科夫是好人吗?”“雅科夫吗?还不错。他不害人,你怎么对他都可以,哪怕把烧红的炭放在他怀里都行……”虽然雅科夫在锅炉房干的活几十分繁重,并有一
个像马一样的好胃口,但他睡觉很少——交班以后,他常常连衣服也不换,浑身汗淋淋、脏兮兮的,整宿待在船尾,跟乘客聊天或打牌。
他在我面前就像一只上锁的箱子。我觉得,箱子里藏着我所需要的东西,于是我苦苦地寻找着开启这只箱子的钥匙。
“我真搞不明白,老弟,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呢?”他探问道,一双隐在眉毛下边看不出来的眼睛仔细打量着我。“嗯,世界嘛,我的确到过许多地方,还有什么呢?你真怪!好吧,你好好听着,我给你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他讲的故事:在一个县城里,住着一个害痨病的年轻法官。他妻子是德国人,身强力壮,没有孩子。她爱上了一个集市上摆摊卖布的商人。那商人有家室,妻子很漂亮,有三个孩子。商人察觉到德国女人爱上了自己,便打算捉弄她一下。一天夜里,他把她叫到自家的花园里,另外又请来两个朋友,让他们藏在花园里的灌木丛中。
“妙极了!喏,德国女人来了,对他说这说那,最后她说,我来了,现在整个人都是你的了!他对她说:太太,我不能令你如愿,我有家室。不过我为你准备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鳏夫,一个是光棍。德国女人啊呀叫了一声,照他脸上‘啪’地打了一耳光,他从长椅上折过去了,德国女人照准他的脸,好一顿拳打脚踢!是我把她送来的——我在法官家当管院人。
我从板墙缝里望着,只见那边打成了一锅粥。这时,那两个朋友急忙跳出来,揪住她的发辫,我也纵身从板墙上翻过去,把他们推开。我说:‘你们不能这样对她,诸位商家先生!’太太怀着一腔真情来会他,他却想出这馊主意羞辱她。我把她领走时,他们用砖头把我脑袋砸破了……德国女人十分苦闷,不知所措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对我说:‘等我丈夫一死,雅科夫,我就回国,回到自己人那里,我一定要走!’我说:‘当然,应该回去!’法官死了,她回国了。
她是个温柔贤淑、通情达理的女人。法官为人也很和气,愿他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我感到困惑莫解,不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所以没有说话。我觉得这里边有一种熟悉、残酷而荒唐的东西,可是能说什么呢?
“这故事好吗?”雅科夫问我。
我说了几旬,气愤地骂着,但他却平静地解释说:“有吃有喝的人,一切都心满意足。有时候想开
个玩笑,结果没开成,他们好像不会似的。当然,生
意人倒都是正派的。做生意脑瓜得灵,可是光靠脑瓜灵过活,试试看,太枯燥,所以就想点子寻开心。”船尾后面,河水泛着泡沫,滔滔流去,听得见汹涌奔腾的水声。黑魃魑的河岸伴着河水徐徐向后移动。甲板上,乘客们呼呼大睡,发出鼾声。在长凳之间,即沉睡的乘客中间,一个细高干瘦的女人悄悄走动,向我们靠近过来。
这女人穿着黑色连衣裙,一头白发,没有扎头巾。司炉捅了一下我肩膀,小声说:“你看,她多苦闷……”我似乎觉得,别人的愁苦使他感到很开心。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我贪婪地听着,他所讲的一切,我都能牢牢地记住,但我不记得有一件愉快的事。他讲起话来,比书上讲得还要平静。我看书的时候,常常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愤怒、喜悦以及悲伤和嘲弄。司炉从不嘲笑人,也不责难人,没有任何东西会使他生气,也没有任何东西明显地使他感到高兴。
他说起话来,就像法官面前一个镇静自若的证人,同被告、原告、法官都同样是毫无关系的陌路人……这种冷漠越来越引起我难以忍受的苦恼,对雅科夫产生一种气愤的厌恶感。
P185-18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