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粲然9787229104740重庆出版社2016-01-01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4.42 2.5折 58 九品

库存4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粲然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04740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9787229104740

上书时间2024-09-25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幼儿园……”一个看似天方夜谭般的神话,粲然和她那些一呼百应的伙伴们,居然几个月之内就硬生生地把它变为现实。
    “三五锄”,一个好听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家庭式幼儿园,还是一个小小的理想国,一片小小的耕耘之地,粲然和她的伙伴们在它身上竞相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而我*喜欢的,就是他们对自己也发出了成长邀约:来,入园吧,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吧。
    粲然,不夸张地说,**是百年不遇的洪水……哦,不对,**是百年不遇的一位奇女子。她几乎记得住每一个针鼻大甚至更小的细节,再透过她生动、绵密、直白坦率到几近看得见心底的描述,让每一位读这本书的人都变成了“三五锄”的亲历者,变成了苦尽甘来的粲然。
    “三五锄”,不遥远,它就在每一位妈妈的心中,就是每一位妈妈心中理想的幼儿园。既然我们暂时还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既然粲然已经身先士卒地替我们实现了,那就让我们跟随她去体验一番吧——反正她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亲子共读推广人 彭懿

粲然老师用她充满温情、率性、幽默,却时而略带惊悚的文字,记录了“三五锄”创办、成长的故事,以及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中不仅读到了她和几位同道对自己孩子童年的捍卫和守护,对新教育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所家庭式幼儿园创业者的艰辛、坚持和坚守。原本,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几位父母自身的勇气、智慧和爱,促进了“三五锄”的创办,而“三五锄”的创办和实践,在为孩子们自我成长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之外,本身也促进了创办者的跨界发展和自我超越,孩子、父母和“三五锄”,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中,对“育儿即是育己”、“育己即是育儿”做了**的诠释。
    接纳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表达了对这些新教育理念的认同和支持,而推崇此种教育理念的幼教机构也越来越受家长欢迎,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地,如何去具体操作,仍然很让人困惑和迷茫,这本书对此给出了很多非常有操作性、建设性的方法,无论是对普通父母,还是幼教工作者,都非常有启示性和学习价值。期待有更多的父母、老师能看到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我一样,从中受益。 
——新浪育儿名博 王人平

我喜欢读粲然的童话故事,如果童话的出版状况好些,粲然兴许能安身立命于她的作家身份,一本接一本地写下去,不愁生计。本来她还可以顶着“育儿大V”的名头行走幼教养育江湖,凭借清晰思路、善辩言辞和粉丝拥趸,名利双收。远不用像这本书中所剖陈的那样,艰难创办后苦心经营。粲然选了一条*难走的路——创办家庭式幼儿园。
    在此前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以罕见的活力、效率、精力和毅力奔走于她个人生命同期遭逢的几个事件中,都是关乎人生老病的大事。阅读中间,忍不住停下来回想,她在互动往来中云淡风轻、打死不改一贯戏噱搞怪本色,其实正经历着的却是生命中*难捱的时刻。
   在这本书里,粲然比以往更直截了当地亮出自已,真实锐利得仿佛一下子就能印刻出我们自已的影子:作为父母的我们,与作为孩童的他们,纠结、困惑、成见、不智,以及一些尚不算迟来的领悟。为着这样的领悟,我读粲然的书,读她的清醒,仰视她的自省,受她的激励,努力叫醒自已不瞌睡,唯愿与童心世界不辜负。
                           ---启发文化副总编辑 郑先子

读罢这本书,好像又经历了一次生产的过程。成为母亲,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身心灵全面重塑,这中间有多少欣喜与忧惧,多少脆弱与强悍,时而卑微到尘埃里,时而又可力拔山兮。“三五锄”的孕育和成长中,粲然就是这样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她不随便拜山头,不愿辜负所有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就种在自己的实验田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加剧了揪心拉肺的戏剧感。人们聊起当下社会,总爱叹中产岌岌可危,所以再观粲然的举动,实是意义重大,因为从自身需求出发,改变社会的力量才会更持久一些。

    粲然张口不是“犬子”就是“小书”,但她的犬子常常催人泪下,她的小书看得我惊梦连连。这本小书上架时,我怕会很难归类,因为她可以当homeschool攻略看,当育儿看,当传记看,当心灵成长看,当小笑话看,也可以当惊悚悬疑看。无论怎样看,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如同粲然这个人,当然,她可能更希望我这是在评价她的身材。
                        ——知名记者、主持人 李小萌

粲然书写的,并非她一个人的勇敢传说。相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充满了挫折、失败、焦虑、无助,以及时时生出退隐之心的粲然。
一个写作者,或许她*擅长处理的,还是写作,因为在写作中,才是*自由的时候。而一旦要起而行事,她将遭遇做梦也想不到的诸多困境,比如观念的冲突,比如沟通的无效。所以,与其说这是粲然办幼儿园的经验之谈,毋宁说,这是粲然个人的“失败之书”。要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能、时常缺乏对事态的掌控,等等,该是多么艰难!
然而粲然的英雄气概就在这里:她承认自己的无能,却要从无能之中生出**的能;她也经常被无力感缠绕,却时时给读者以*充沛的力量。在起而行事之中,在与困境不停歇的周旋之中,粲然发偌大之愿力,以慈悲之心,面对人事,亦面对人生无常。
所以,也许这是一本“失败之书”,但更是一本治愈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做父母的旅程,何尝不是自我治愈之旅程。
——当代新教育探索者 蔡朝阳

每当有妈妈跟我说要做一个幼儿园,或是计划homeschool时,我的态度都是摇头。我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态度:你们太小看教育的专业性,太高估自己的爱心了。
   但当粲然要办自己的幼儿园时,我无比支持。因为我能强烈感受到她对儿童的那份燃烧不尽的欣赏和爱恋,以及她由儿子米尼、由推动童书阅读引发的对教育的深研。我坚信,在她那里不会存在我所担心的专业性和持久性问题。然而,我想错了。
    书稿到手时,我以为会读到一个探索自主教育的妈妈在嬉笑怒骂中的沾沾自喜。可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份酣畅淋漓的自我解剖与深刻内省:从选址的挣扎带来的对初心的拷问,到伙伴间的龃龉导致的对理念的探寻,粲然不惜以*真实的自我揭露,全景呈现了她创办“三五锄”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思考、疑虑和坚守,以及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深刻关照。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掩卷长思,因为我所读的不是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史,而是一位和我一样追寻夹杂着困扰的妈妈的成长故事。阅读过程中太多的触动与共鸣,让我有理由相信,这将是值得所有向往新教育的妈妈阅读和珍藏的教育启示录。

                            ——《父母世界Parents》执行主编 朱正欧

导语摘要
本书是粲然与朋友们亲身践行创办家庭式幼儿园的故事记录与教育反思。书中的每一段孩子和成年人的故事,都令读者感同身受,欢笑之余,读者不免会深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
全书既有幼儿园故事记录、家长成长指导,又包含珍贵的幼儿成长观察笔记,是0-6岁父母选择幼儿园、反思家庭教育的书。

作者简介
粲然,5岁男孩的妈妈,作家、电视台策划,新浪微博热门博主,拥有14万粉丝。在出版了小说集《季节盛大》《你的一切像海难》《爱恨书》、童话《你是世上**的妈妈》,和亲子共读工具书《骑鲸之旅》(1、2)之后,粲然和朋友亲身实践建立了一所家庭式幼儿园“三五锄”,利用游戏和大自然的力量,探索幼儿园教育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她也致力于个体阅读跟踪、童话叙事追随之“勇读者”计划。

目录
目楔子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幼儿园

1.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家庭式幼儿园

2.谁能给我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钱钱钱!向钱看!

4.装修全武行

5.“你这个园是什么园?”

上篇  那些人那些事:守护童心的探索之旅

1.商捷的“游戏疗愈”

2.为什么叫“三五锄”?

3.如”珠贝”一样的老师

4. “三五锄”的小苗儿:米尼和翅膀

5.家长约谈:你为什么选择“三五锄”?

6.新苗苗儿:函函和菠萝

7.**个男老师:小暖

8.新教育模式下的父母成长课:非暴力沟通

9.风波再起

10.**重天:期待

11.小暖离开了

12.第二重天:孤独旅程中的同路人

13.哄孩子大战

14.第三重天:哄孩子技能大比拼 

15.新教育模式下的父母成长课:夫妻

16.第四重天:米尼

17.家长理事会

18.第五重天:珠珠

19.所有童心,都是魔法王国的开创者和守护者

下篇  在“三五锄”的孩子们怎样上课?

1.一个孩子老是抢东西,一个孩子老被抢。该怎么办?

2.孩子有分离焦虑情绪的时候大人能做些什么?

3.当看到孩子专注于自我成长时,需要夸奖他们吗?怎么夸奖他们?

4.怎么协助孩子养成东西归位的好习惯?

5.孩子怎样做“表里如一”的道歉?

6.孩子老是有畏难情绪,我该做些什么?

7.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脾气时爱撕咬人,怎么办?

8.我的孩子很胆小,根本不敢跟别人说话。我要怎么做?

9.我想和我孩子谈谈“合理利用时间”的问题。但我孩子还小。怎么和他一起做“时间管理”?

10.我孩子老被其他孩子欺负,我该怎么鼓励他?

11.孩子遇事总是胆小害怕,我该怎么引导他?

12.我的孩子老会编一些“杀人”故事,听得我心惊肉跳的。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13.我们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育儿教育理念上有非常大的不同。需不需要做沟通?该怎样沟通?

外来观察员的观察笔记

1.“三五锄”魔法小屋亲历记

2.心灵的魔法



内容摘要
本书是粲然与朋友们亲身践行创办家庭式幼儿园的故事记录与教育反思。书中的每一段孩子和成年人的故事,都令读者感同身受,欢笑之余,读者不免会深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

全书既有幼儿园故事记录、家长成长指导,又包含珍贵的幼儿成长观察笔记,是0-6岁父母选择幼儿园、反思家庭教育的书。

主编推荐
粲然,5岁男孩的妈妈,作家、电视台策划,新浪微博热门博主,拥有14万粉丝。在出版了小说集《季节盛大》《你的一切像海难》《爱恨书》、童话《你是世上**的妈妈》,和亲子共读工具书《骑鲸之旅》(1、2)之后,粲然和朋友亲身实践建立了一所家庭式幼儿园“三五锄”,利用游戏和大自然的力量,探索幼儿园教育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她也致力于个体阅读跟踪、童话叙事追随之“勇读者”计划。

精彩内容
楔子: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幼儿园(篇章页)
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标1)

每一段悲伤都在酝酿觉醒体验。
                               ——欧文?亚隆《诊疗椅上的谎言》

翅膀爸多次提醒我,这个故事的开头应该这样写——
一天早上,躺在床上的翅膀爸忽然被一阵铃声惊醒。他拿起手机一看:哦,是粲然发来的消息。“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自己的幼儿园……”翅膀爸看完,立刻回复道:“既然想做,那就做吧!”这条信息一发出,他就风一般奔向他那辆老破车。寒风凛冽、引擎轰鸣、无边落木萧萧下,伴随着激昂的《斗牛士进行曲》,他的车犹如离弦之箭,向中国幼儿教育的大道驶去。
每次坐在“三五锄”主题课教室里,谈起这个家庭式幼儿园的缘起,他就要把当时那段对话表演一遍,末了还会做出云淡风轻的表情,把手一挥,说:“然后,就做出来了啊。”好像眼前这彩色的课堂、窗外无边的海景、身边跑来跑去的熊孩子们……在他一挥手之间,就会魔法般涌现了。
每次听他这样说,我都会穷尽目力,对他翻一个大白眼。

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写作者,认定每一个正儿八经的故事都应该把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交代清楚。因此,每当想到多年后如何与孩子们讲“咱们三五锄”的故事时,我就觉得开头应该这样写——
很久很久以前,远在2013年时,有三个小孩:快四岁的小宝,三岁出头的翅膀,以及两岁十个月的米尼。当他们的爸爸妈妈觉得他们足够大了,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
一开始,他们哭啊喊啊,以此抗议和爸爸妈妈分开。但爸爸妈妈看着他们的眼睛,坚定地说:“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成长的时间。”
后来,他们逐渐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园里唱歌、交朋友、学规则……嗯,或者时不时地调皮捣蛋一下。
他们之前关于“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的问题似乎都被时间和自己的新兴趣消解了。唯独一个问题留下来了,而且留在了爸爸妈妈的心里。
这个问题是:“妈妈,如果幼儿园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
爸爸妈妈们暗自觉得,这个困惑也许比大人们的回答还接近成长的真相——当下许许多多的幼儿园,阻隔了父母和孩子成长之间的联系。父母成了孩子幼儿园生活的观望者、甲方、验货员、短时间陪伴者……很少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同伴。
“如果幼儿园像爸爸妈妈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孩子这一提问背后,也许并不仅是大人们所认为的“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能在幼儿园陪我玩”这个表面含义。
“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舒服了”——孩子在大人的态度里,敏锐感受到某种真正的淡出和缺席。

“爸爸妈妈,如果幼儿园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
“如果3~6岁的成长真像你们说的那么重要,为什么你们要替我们接受那些不合理的社群规则?”
“为什么我们在成长,你们却龟缩回原来的生活里?”

请和我们一起努力长大吧。在更广大、更多元、更多可能性的空间里,长成更宽广、更有力、更好的人——这是孩子们给躲在问题背后的爸爸妈妈们的诚挚邀约。
但是,在许多隔着围墙、家长的任务只是“管接管送”的幼儿园里,这样的邀约是一封无法回复的信。
希望有那么一个地方,父母和孩子会在“单独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段分离,但他们却始终一起成长。共同建立规则、一起缔造环境、携手发现世上的万事万物。在天地之中,在漫长的嬉游里感知彼此。这样的幼儿园,会是多美好的地方啊——小宝的爸爸妈妈、翅膀的爸爸妈妈、米尼的爸爸妈妈都这样梦想着。
因为这三个孩子的一个小问题,他们萌生了创造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到过的幼儿园”的想法。
一直到很久之后,他们才知道,许许多多相似的家庭式幼儿园,都是因由父母的愿力,得以降临于世的。
说到这里,貌似关于家庭式幼儿园“三五锄”的缘起、草创就交代完了。
但我知道,事情绝不是这样简单。

2014年初春,我还是个资历尚浅的妈妈。我的独生子米尼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近半年,在此之前,因为家住海边,他整天在沙滩和波浪里玩耍。
2010—2014年,中国幼儿教育已逐步呈现多极化发展局面。一方面,公立全日制幼儿园因为“正规、系统、收费低廉”,吸引着大部分家长的目光;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大量兴起,类型多样:大城市的高端国际学校;由早教系统延伸而来的技能型半日班、全日班;单纯的民办营利性幼儿园;以“蒙特梭利”、“华德福”或“爱与自由”等为理念,进行实验的新教育园,等等,接踵出现。每到入学季,许多两三岁孩子的父母就开始他们的“幼儿园考察之旅”:比价格、比距离、比师资、比理念、比课程……到2014年,大相径庭、互相质疑对方发展理念的幼儿园越来越多,以致许多家长考察完周边的幼儿园,对“什么是合适的幼儿教育”越加疑惑起来。
因为米尼出生在10月,当时还没达到公立幼儿园“三周岁”的准入标准。所以,在他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大略描述自己的感受,热衷结交朋友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了离家十几分钟车程的一家私立幼儿园。
我至今依然认为,那家私立幼儿园对两岁多的米尼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奉行“爱与自由”的理念,有六七十个孩子,混龄班,老师和学生配比大概是1:5。除了明确清晰的基本规则外,对孩子没有过多要求。当然,作为家长,通常会对幼儿园的安排设置有不同看法。每当这时,我就会对自己说:“幼儿园的安排当然有自己的道理!跳出来说些意见,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吧。为了孩子,还是算啦。”“肯定是米尼太调皮了,老师的判断怎么会有问题?”以及“较什么真儿,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2014年初冬的一个深夜,爸爸突发细菌性脑膜炎,伴随癫痫、心脏猝停和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入神经内科ICU病房。为了照顾爸爸,我在神经内科住院部待了五十多天。
如果你闲来在随便什么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遛一圈,就会发现,那里是个很奇幻的地方,里面挤满了各种猝发脑神经失序的人:有人脱衣服脱到一半,中风倒地;有的人好好走在路上,只是摔了一跤,入院检查却发现是严重脑溢血;有的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就看到许多幻象……这个过程,好比电脑突然死机,又快速重启。病人刚刚回到这世界的那段时间,发现物是人非,会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许多人会觉得委屈、疑惑、愤怒、悲伤、甚至仇恨。这时候,心智半失,人的情绪就会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他的性情是乐观还是悲观?他与他人联结的基础是信任还是疑心重重?他能否忍耐、自控,甚至能否感受爱、呼应爱……这些在幼年时已经习得的性格特征,在生死关头却显得至关重要,重要到决定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脑神经失序的病人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状况:他们会失去部分记忆。像电脑丢失程序、恢复出厂设置一样,这个过程或快或慢,或多或少,但却在每个人身上发生。每个病人似乎都在搜肠刮肚地寻找他们的回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在神经内科病房那样,让你深深地意识到:回忆代表一个人感受过的一生。
爸爸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和混乱。*严重的时候,连我和妈妈都不认得。那时候,我非常想知道他的人生回忆还“存留”多少,就每天给他出记忆问卷,问他一些问题,比如“新闻联播几点播出?”“您叫什么名字?”“您以前从事什么职业?” “您什么时候结的婚?”“您孙子叫什么名字?”……有一次,我出的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爱的人是谁?”他听后,立刻像孩子一样哽咽起来,指着“考题”抽噎着说:“*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会来看我。”“现在也每天都来看你吗?”我问。“是啊,他们经常在我的床边走来走去。”他用手指揉着眼睛说。
在神经内科病房里,有许多老龄脑血管疾病病人,和这些人聊天,他们大都会告诉你,他们的爸爸妈妈经常来探望他们,甚至会煞有介事地描述,他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带领他们回家——而这些人的父母其实早已亡故。通常,我们都把病人这套“已故亲人来探望”的说辞当作普遍幻象。可有一天,当我身心俱疲,靠在落地窗上看着外面宁静的大湖时,一个想法醍醐灌顶:不,那些说辞并非全然来源于幻象,那是当人身处命运深渊时,人生的回忆向自己发送的“信号”。
他们早已度过了生命绝大部分的时光,经历了衰老,甚至经历过生死,他们可能也把自己一路走来,大半的“战绩”都遗忘殆尽了。此时,*渴望重新获得的,不是财富、事业,不是青春,甚至不是曾经狂热追求过的爱情——而仅仅是想回到生命中百分之百被爱着的时光里。那么,一个不确定自己真正被爱过的人,他们面对回忆时会怎么样?我无法想象。

情绪管理、对世界和他人的基本判定、对爱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