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0.87 1.6折 66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10032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9787020110032

上书时间2024-07-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王树增所著的《抗日战争(第1卷1937年7月-1938年8月)/王树增战争系列》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目录
《抗日战争》卷
序章
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

后关头

第二章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第三章
寇深矣!祸急矣!

第四章
丧师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

第五章
八路军上来了

第六章
从滑稽故事的迷雾中脱颖而出

第七章
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

第八章
舍抗战外无生存

第九章
用精神和血肉争取一个像样的结局

第十章
台儿庄是吾人光荣所在

第十一章
不让鬼子过黄河

第十二章
保卫“东方马德里”

第十三章
日军没有后方

《抗日战争》第二卷

第十四章
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第十五章
纵使天崩地裂,民族绵延不绝/

第十六章
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十七章
中国实在太大了/

第十八章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第十九章
究在何地可以一战?/

第二十章
用大的韧力和敌人拼下去/

第二十一章
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

第二十二章
危机四伏的“一刹那”/

第二十三章
结成胜利之果报答国家/

第二十四章
抗战史上大之耻辱/

第二十五章
伯陵防线/

第二十六章
我们总算赢了/

第二十七章
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第二十八章
为自己国家的命运而战/

第二十九章
祖国万岁/

《抗日战争》第三卷 目录

第三  十章     剥开表皮露出红瓤                                  
第三十一章     杜利特尔轰炸                                      
第三十二章     把我等的血肉英名涂写在岩石上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继续打下去
第三十四章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第三十五章     挫师失地,罪戾难辞
第三十六章     血腥之月                                          
第三十七章     我们是否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声折江河
第四  十章     “一号作战”到此停止        



内容摘要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代历史中次全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主编推荐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有《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系列作品问世。他开创了全新的战争史写作范式,也为战争文学树立了新标杆。
这一系列作品所具备的坚实宏大的结构、视角、对现实的关照以及详尽的资料,使他拥有了数百万忠实的读者,而《抗日战争》于2015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中国战争系列作品将完满收官。
《长征》基调乐观,以这一人类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写出民心向背之别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朝鲜战争》以对万千战士的悲悯之情,构建起对战争整体格局的无奈与戏谑;而《抗日战争》基调庄严,全景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这是属于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史!



精彩内容
 纵观世界近现代的一百多年历史,没有哪个民族如同中华民族一样,在动荡与战火中度过了漫长的岁
月。
在所有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中,没有哪个事件比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创伤更为惨重。
那场战争,中国战史称之为“抗日战争”,日本战史称之为“中国事变”。
日本,太平洋北部一个由四个大岛和无数散碎小岛组成的岛国。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岛国上衣衫褴褛的农夫、饥肠辘辘的武士、
阴鸷贪婪的庄园主在狭窄的火山缝隙里构成了一幅贫穷混乱的社会场景。自公元六百多年始,岛国上的海盗、浪人以及官员们,年复一年地乘船向西——无论是为了抢劫、偷盗还是朝贡——当他们踏上隔海相望的巨大大陆时,总是战战兢兢的。他们长久地把这个国土面积足有日本三十一倍之多的富饶国度称为“天朝上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块未开发的“新大陆”。
当哥伦布还没有发现美洲、库克船长还没有在澳洲登陆的时候,中国已经殿宇金碧辉煌,城郭密如繁星,江河舟楫穿梭,沃野稻黍摇曳。数千年来,中国的哲人们捧读经典洞察玄机,诗人们浅唱低吟华章如锦,农人们参悟天象耕云播雨,武人们琴心剑胆横刀立马。中国国土广袤,边塞飘雪南岭飞花;中国人口众多,挽手为岳哈气成云;中国人杰地灵,豪杰辈出圣贤代代。
这样的中国,屹立在日本人可望不可即的大海的另一边。
然而,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叶长达数年的中日战争,却使中国大半国土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近两千万中国军民在战火中丧生。
时至今日,日本右翼政客依旧认为,日军对中国残暴的战争行为,是值得大和民族骄傲的壮举。
而中国人是否知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
四百多年前,中国明朝万历年间,首次完成国家统一的日本庄园主丰臣秀吉,在向荣立战功的将领们分发领地时,明确意识到日本本土狭小与贫瘠的局面必须改变。一五九二年,丰臣秀吉指挥二十万日军跨海冲进东亚大陆。为计算并领受战功,日军将领和士兵用盐和醋保存了无数朝鲜人的耳朵和鼻子——这些耳朵和鼻子一部分是战死的朝鲜官兵的,另一部分是割下来的朝鲜老弱妇孺的——它们被当成战利品,埋葬在日本京都方广寺的西侧,被称为“鼻冢”。
毫无疑问,中国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耳朵和鼻子,还有足够分赏的无边无际的肥沃土地。丰臣秀吉发誓,终有一天要让日本天皇去中国当皇帝,把中国分割成无数碎块,成为日本将领和大臣的私属领地:“准备恭请天皇于后年行幸唐都,呈献都城附近十国(州)予皇室,诸公卿将予采邑。”丰臣秀吉的最终目标是: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直入大明国,使四百州化我俗,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此乃吾之宿愿。
这一发声于四百年前的狂言,不仅表明地处弹丸之地的日本早巳对中国怀有侵略野心,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日本从那时起就不认为世界上有“侵略”存在——他们把野蛮入侵别国国土叫作“直人”——四百年后的日本右翼政客把武装侵略中国叫作“进入”。这个星球自有人类以来,发生过无数入侵别族或别国的行为,但是从认知逻辑上丧失“侵略”与“被侵略”这一常识判定的国家,前所未有。
十七世纪初,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掌权的江户时代,丰臣秀吉的思想得到拓展。日本人并河天民在其《开疆录》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将“小日本”变成“大大的日本国”的扩张理念,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大日本国之威光,应及于唐土、朝鲜、琉球、南蛮诸国……大日本国更增加扩大,则可变成大大日本国也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岛国日本仍旧是“小日本”。与近代中国一样,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使得日本经济凋零,吏治腐败,武备废弛。一
八五三年,一支美国舰队在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的率领下,“直人”日本江户(东京)海岸的浦贺,美国人要求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商品贸易,日本近代史称之为“黑船事件”。无力抗衡美国军舰的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函馆两个港口,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日本的黑船事件与中国的鸦片战争大致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但从别国“直人”的角度讲,黑船事件无论性质和后果都无法与鸦片战争相比。西方列强既没有在日本划分势力范围的企图,更没有占领那个大海中的岛国的打算,美国人不过是想跟日本人做做生
意。但是,当西方列强的舰炮在中国海岸轰鸣时,当中国人还在懵懵懂懂地观望洋鬼子如何爬上中国的海滩时,数千公里之外的日本却举国人心惶惶了。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与生俱来。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狭窄的耕地面积使得粮食
产量十分有限,火山岩浆堆积的新生陆地几乎没有可供开采的矿产,而日本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有限土地出产之物亦有限,然年年出生
国民之增加无限,国民终多于国产,国产少于所增之国民,终难遂之所欲。”——无法化解的天然生存矛盾,是形成日本危机意识的地缘因素。
因此,当看到“天朝上国”被西方列强打败后,日本人迅速生成了一种极度焦灼的情绪,这种混杂着
不解与震惊的情绪,其核心还是生存危机意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同样面临着生存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当权者和谋臣们不同,岛国上的人从来没有试图固守疆土以便苟且偷安。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的下级武士和豪商志士开始激烈地反对封建幕府,呼吁改革,畅想由“小日本”变为“大大日本国”的宏伟蓝图,其主张与丰臣秀吉等人的扩张思想混合在一起,产生
出一种极为日本式的开国方略和逻辑准则。
P2-P4

媒体评论
媒体支持:
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  新民晚报  光明日报  经济观察报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文汇报  新闻出版报  中国图书商报 新华社通稿  北京日报  解放日报 银潮  作家文摘  北京青年报  楚天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中国新闻网  新浪  腾讯  凤凰网  网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