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南京城市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南京城市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1.74 6.6折 78 全新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冰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9757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9787564159757

上书时间2024-06-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薛冰所著的《南京城市史》一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回溯古代南京城市成长、变迁历程,对已有定论的内容,叙述从简;提出不同材料或不同看法之处则力求严谨。下编关注的是现代规划出现之后的一百年中,人们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

目录
引言
上篇  古代南京的成长史
  第一章  未有城市之先
  第二章  由边缘走向中心
  第三章  从石头城到太初宫
  第四章  东晋健康城的规划与发展
  第五章  南朝的都城建设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商业都市
  第七章  南唐的整合与宋元的延续
  第八章  明都南京
  第九章  清代南京——现代城市建设的前奏
下篇  现当代南京的发展史
  第十章  民国建都与《首都计划》
  第十一章  新中国最初三十年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与城市控制
  第十三章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
  第十四章  进入二十一世纪
  第十五章  走向“和谐南京”
后记
增订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由薛冰所著的《南京城市史》一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南京城市发展历程的专著。作者从解读文献和实地踏勘人手,在广阔的时空范畴中,探寻失落的环节,拼合碎裂的画面,梳理旧识,补充记忆,辨疑解难,阐明新见,为读者提供了一轴较为完整、清晰的南京城市成长史图卷;并由对史实的探寻,升华到对史识的提炼,梳理出南京城市生长的脉络和城市
建设的若干重要经验,如跨江发展、面向大海的胸怀
,善于利用自然山水的传统,功能分区明确的特色,尊重原住民权益的原则,保老城建新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等;尤其是通过反思近百年间历次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得失,探索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对于现当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做了宏观层面上的品评,也为城市未来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精彩内容
 第一章未有城市之先我们的考察,将从远古开始。
我们必须掠过历史的天际线,通过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探索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了解它的原始结构和功能,并追随它所经历的全部曲折风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弄清这座城市是怎样、又是为什么发展成现在的形态,才可能真正透彻地理解一座城市。
在沿着文字的时光隧道返回远古之前,我们需要
做一回思维的体操。
首先,我们必须放弃对于现实南京的全部印象,所有人类文明的痕迹,当时还都没有出现,真正是一
片“白茫茫大地”。那时能够作为地标的,大约只有自然的山陵江河:钟山及其余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北极阁、鼓楼岗,石头山及其余脉盋山、五台山、小仓山、马鞍山、四望山、幕府山;长江、秦淮河、金川河。甚至连它们的命名,也是后来的事情。
同时还要注意,山的位置,是不容易改变的,而江河的水道,则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水岸线。本书中借助今天的地标和地名以说明大致的方位,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也容易为今天的读者所理解。
其次,我们关注的范畴,是当代的南京,但南京这座城市也是逐渐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块土地曾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建置,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疆域。在这个意义上,建业、建康、金陵、江
宁以至明代的南京,都不能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南京。
在每一个建置时期的开始,我将对其实际内涵做出说明。同时,为了照顾今人对南京城约定俗成的观念,在叙述古代城市发展史时,本书也将范围界定为主要
是明城墙以内的区域,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南京老城区。事实上,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明城墙这个主城边界才真正被打破。
打一个比方,我们仿佛在做一个长达数千年的搭积木游戏,而且哪一块积木该在什么时候放到什么位置上,都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已经搭成的部分,还会改变形状;已经放下的积木块,还会被移到别的位置上去。最困难的是,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其实已经搭成,我们实际在做的,是按照建设顺序将它们逐次剥离,退回到自然的原初状态。就像捺下CD播放机上的后退键,能将影片从结束返回开始。
然而,在历史的大屏幕上,没有这种后退键。
所有的工作,都得由我们的大脑来完成。
人类对于南京这片土地的认识,很可能开始于五十万年之前。
一九九三年三月,在南京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中,出土了两件猿人头盖骨化石,一件属于成年女性,一件属于成年男性。随后的考古发掘中,又出土了一枚猿人牙齿化石。这一发现将南京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一下推前了五六十万年。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溧水县回峰山北麓神仙洞中,有距今一万一
千年左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尽管两者之间相隔着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南京人老祖宗的居住环境却说不上有什么进步,都是住在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里。
人类在南京地区的早期建设行为,出现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时,人类的居住状态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较为密集的原始聚居地,分布在秦淮河流域、金川河(玄武湖)迄东至栖霞山、长江两岸直到六合的滁河流域等地区。发展到距今三千年左右的青铜时代,可考的原始村落就有二百多处,而以秦淮河中游江宁湖熟镇一带最为集中,所以考古学界以“湖熟文化”命名这一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如秦淮河流域的点将台、船墩、磨盘山、神墩、朝墩、梁台、老鼠墩、前岗、橙子墩、神山头等,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处于较高的地势之上。所以考古学上又将其称为“台型遗址”。
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位于鼓楼岗西侧、金川河东岸的北阴阳营古文化遗址,在大约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厚约四米的文化层堆积,证明在大约三千年的岁月里,几度有人类在此生活。在第一层表土层之下,分为三个文化层,第二层属相当于中原西周初期
的湖熟文化时期;第三层距今约三千八百年到三千五百年,相当于商代早期;遗址的主要部分是第四层,属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被考古学界命名为“北阴阳营文化”。
北阴阳营文化是南京主城区内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因此也可以算是这一地区最早的文化形态

新石器时代,从鼓楼岗到鸡笼山、覆舟山,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间生活着鹿、豪猪等多种野兽。山岗的周围,则是大片的湖泊和沼泽,水中生
活着鱼蚌龟鳖。当时南京地区水域的分布远远大于现代。长江的东岸要更为偏东,大致到今天的外秦淮河一线。秦淮河宽达数百米,由东南而来,浩浩荡荡穿过南京地区,在鸡笼山和覆舟山之间的垭口钻出,折向西北,主流在今金川河一带进入长江,所以玄武湖(古桑泊)只是秦淮河入江水道的一部分;从今玄武湖往西,直到金川河流域,都是一片汪洋,其南岸直抵鼓楼岗下。先民们就选择了这山水密林之间的一个椭圆形台地,作为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处。遗址长约一
百五十米,宽约一百米,在发掘时还高出平地约七米。(P6-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