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踏遍青山人未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踏遍青山人未老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8.78 6.7折 28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召政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ISBN9787547312421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787547312421

上书时间2024-06-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召政,中国当代有名历史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文化学者。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1985-1989年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现为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等职。创作有诗集《瘠地上的樱桃》《南歌》《闲人诗稿》《闲庐诗稿》等,散文集《千寻之旅》《青山自在红》《醉里挑灯看剑》《文明的远歌》等,八卷本《熊召政历史文学选集》;剧作有话剧剧本《司马迁》、电影剧本《威继光》、歌剧剧本《八月桂花遍地开》等。1979年创作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很好新诗奖;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先后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政府图书奖、屈原文艺奖等多种奖项。2005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特殊贡献奖”,并当选2005年度湖北十大新闻人物。

目录
水墨江南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运河是一段乡愁
周庄的迷楼
访严子陵钓台
绍兴古桥
仙叠岩记
游九曲溪
雨中登滕王阁
桃花潭记
黄山听雨
饮一口汨罗江
衡山的日出
初到双峰荷叶乡
金鞭溪记
岳阳楼散记
北纬28°的传奇
茅台镇夜饮
飞觞赤水河
阆中小记
八节洞记
夕阳中的海螺沟
九寨沟三记
黄龙沟一日
双桥沟游记
峨眉山散记
鹿回头看海
登黄鹤楼
漫步荆州古城墙下
桃花溪印象
东山访废寺
菩提本无树
清江行
在龙船调的故乡
厉山本记
踏青赏梅
花朝游双峰山
鸡鸣山中泡温泉
吴家山避暑手记
天堂河谷记
翠河谷
娄子石寻杜鹃记
游远安金家湾记
听松
依旧的青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
历史的驴友
廊桥何处不遗梦
长白山秋色
镜泊湖的黄昏
绥中碣石记
地藏菩萨的誓言
访洛阳白园
谒汤阴岳飞庙
皤溪半日
永远的楼观台
在西峰的夕照中
游蓝田记
石头上的画
康巴人的家园
游西千佛洞
穿越柴达木盆地
啊,纳木措!
欢喜佛与媚态观音
自古名山待圣人
天堂中的花园
最后的童话

内容摘要
《踏遍青山人未老/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主要
收录了著名作家熊召政的50多篇作品,包括水墨江南、烟花三月下扬州、运河是一段乡愁、周庄的迷楼、
访严子陵钓台等。这些作品承继的是经典文化的血脉,同时也是用双脚“走出来”的,是虚实结合的产物。

精彩内容
 水墨江南水墨江南,是我最为心仪的画轴。峰峦中的涧水、烟树里的人家、晨炊上的鸟啼、落日下的橹声,匍伏在蛰气上的春梦无痕、浮漾于绵雨中的秋叶满山,或宁静、或喧闹,或尺幅玲珑、或无远弗届。我心中的江南,永远是一幅常读常新的水墨。
现在,我又置身在水墨之中。趁着紫燕衔来的微雨,沐着杜鹃染红的熏风,坐在涡轮搅水的画舫上,我航行在干岛湖中。
因为在建德县修筑了拦江大坝,在古淳安的县境里,在旧时的新安江的中段,一座580平方公里的湖泊出现了。干余座与白云厮守的青山,变成了泽国中的岛屿;十余万与鸡犬相伴的烟灶,变成了水族中的另类。人定胜天只是人的一厢情愿,但智能风景,却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
比之承载过大汉湍流盛唐烟雨的新安江,千岛湖太过年轻。几十度春花秋月,它甚至还没到天命之年。然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江南水墨中的神来之笔。
抑或,它可比拟于桂林阳朔的鬼斧神工。
春雨时断时续,画舫渐行渐远。俯视水底,深黛而明澈;近岸浅波,虫鱼戏逗,荇草摇曳;远眺众岛,岩苍而螺翠;树林深处,茶烟袅袅,山市嚣然。山重水复,一湾一胜景;水复山重,一岛一生机。揽水湾中,可见鸥影横波,银鱼似雪;徜徉山间,可赏石窦飞瀑,小岛依人。有茶山处必有茶寮,有胜景处必有长亭。山一伸必至浅滩,浅滩即船市;水一折必有码头,码头即花坞。大哉瑶池落人间,美哉千岛湖!
遥想当年,被两岸青山逼窄的新安江,亦是一条流淌着春梦的河流。从皖南的屯溪,到西湖边上的杭州,数百里航程,它汲纳了多少幽谷兰露,桃花流水。夕阳下的帆影,犹如杜牧在二十四桥边写下的绝句;月华中的花船,犹如百尺楼头吹响的洞箫。李白在江中朗吟,新安江绝异诸水;海瑞在岸畔叹息,新安江流着忧患。商旅经过,水泛胭脂;兵爷经过,涛凝疮痍。这一条劫难过、绮绣过、空灵过又哀愁过的河流啊,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命运。
从杭州乘船到屯溪,已经绝无可能。但是在千岛湖里品藻江南,却是难得的风雅。桂楫兰桡,在万顷碧浪中得大自在;渔歌鸟韵,在中天明月下做珍珠梦。今夕何夕,我问舟子,你的楼船将在哪一重花汛里停泊?舟子笑而不答。但是,我看到他抛出一根缆绳。立刻,我们的游船像一只敛翅的白鸥,留在了烟波深处,留在了愈久愈令人陶醉的江南水墨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儿时就背诵唐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绝句,童稚时只觉得它好,但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了。
中年以后,才晤出这诗的妙处全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上。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
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第一站盘桓之地,都定在扬州。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1000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终生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人少年得志,到老也无灾咎。
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蹂躏最多。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