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内在觉察

正版图书 书友可放心

11.53 2.3折 49.8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在天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3753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559463753

上书时间2024-05-30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很多人好像永远都在忙,忙什么?忙着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大家都忙着追逐,却忽视了我们本来拥有的东西和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无法真正地享受当下。正因如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观察动物,父母就催促孩子该去其他地方了。子女带父母旅游,两位老人刚到景点没多久就开始问接下来要去哪。心理学家约瑟夫·班克斯·莱因把这种现象称为“存在性不安”,指的是没有感受到完整的自我存在或者说没有真实、稳固的身份和自主性而引起的不安。这种不安会驱使我们去抓住某些东西。有位来访者对我说,她希望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在以后的人生中才能有竞争力。虽然她也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同样很重要,但就是无法控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过分在意。如果孩子的成绩好,那一切都好;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她就会陷入不安的状态,担心孩子的成绩会继续下降、将来考不上一所好的学校、找不到一份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表面上,这位母亲的不安是出于担心孩子的未来,但她的孩子还在念小学,而这位母亲已经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这种担心似乎在表达,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他的未来就没有了意义。再深入一些地看,如果孩子的未来没有意义,似乎她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当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感时,就会拼命地抓取别人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只在意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意孩子的情绪,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更能够尊重自己,构建出真自我;只在意孩子的成绩,是把成绩放在了首位,也是父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首位,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会由此产生存在性不安,进而构建出一种假自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认可,之后会形成一种意识,只有别人的认可才能让自己的存在被确认;如果别人没有认可,自己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停不下来,我们永远会问接下来要怎么样、要去哪里、要干什么。我们无法真正地享受当下,只是在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取得成绩,如果没有,就仿佛失去了自我。很多父母,自身的自我都没有构建起来,没有真自我,没有个性和自主性,后只能去寻找集体性标准。所谓的集体性标准就是大家都认可和追求的,我们看到别人怎么样,自己也要怎么样。我们看到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时,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怎么样,可你是否想过,你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有位朋友对我说,她的邻居婆婆要送半岁多的孙子去学习爬行,原因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爬了,自己开始着急了。看见别人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进行专门的“训练”,这位婆婆整天念叨着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孙子送去。朋友对她说不用特意训练,孩子下次要拿什么东西的时候,家长不替他拿就好了,孩子很快就会爬会走了。当然,朋友的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婆婆仍然为此焦虑不已。其实孩子能不能爬,这只是婆婆的表面焦虑,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婆婆的存在性不安。别人家的孩子能爬,我家的孩子还不能爬,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家的孩子不好?就像我曾经接待过一位被父母逼婚的女生,她的父母指责她没结婚导致家里人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对她父母来说,如果她还没有结婚,父母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让人感觉好像家长病了,却抓着孩子喂药吃。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认可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一种任务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怀疑自己。这些内在的冲突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身体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父母以这样的状态和孩子相处,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入侵孩子的边界,如果察觉到自己和孩子都有这种不安,那在以后的相处中,需要开始尊重孩子的边界。因为存在性不安,很多人无法和别人建立深切的关系,只有改变这一点,才能让人好好地面对生活。接下来,本书将从“症状”入手,去认识关系带来的伤害如何在个人身上呈现,以及应该怎样避免伤害循环的发生。 拥抱你的不安,这是改变的步。【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这是一本帮助人们走出关系之伤的治愈之书,讲述了在当今社会下,我们在不同关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论点清晰,案例丰富。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发现与自身境遇对应的情况,并且从中学会疏导和开解自己的方法,以摆脱受过的伤害,拥有一个自洽的人生。

作者简介
吴在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婚姻与家庭》杂志专栏作者,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咨询领域具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曾出版《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把生命活给自己看》。

目录
章 症状,是对关系的渴望察言观色也许是带着症状获得的认可自己受了委屈,为什么还要给别人道歉你是否背负了太多的善解人意为什么你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被绑架的愧疚经常说“但是”,是在回避内心的冲突你对获得有恐惧吗明明想了很多,偏偏就是不做失眠的“真相”心里的伤,身体知道第二章 关系,揭开过去的伤疤每个成年人曾经都是一个孩子 我们渴望亲密,却无话可说 走不出的伤痛怪圈 向左走,向右走 自恋的创伤 被“我不会害你”吞没的孩子 情绪没有分离,行为没有边界 孩子变成父母的“超级照顾者” 为什么很容易对人感到内疚 每个孩子曾经都有一颗拯救父母的心 第三章 旋涡,亲密关系的分化她和爱情的距离为什么那么远依恋关系:内在的防御与分裂 当我们失去自己 我们总想改变对方却又拒绝看清自己 当期望变成权力 每一次当爱在靠近,就想着如何躲开 你是害怕被抛弃,还是需要被嫌弃 拯救者与受害者 不断付出,后却赶走了对方 第四章觉察,摆脱伤害的循环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拖延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如果你的情绪找不到出口 你以为的指责可能只是别人的提醒 成长,是温柔地一推 独立的假象 放弃与自恋的“双人舞”写下你的创伤 学会止损 从今天开始,做个“难以相处”的人 后记【前言】

主编推荐
★人的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作者通过丰富的咨询经验帮你走出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关系带来的伤害。★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借助实用的方法来觉察自己,告别过去由关系形成的痛苦漩涡。★在书中的真实案例中看到自己,直面自身的情感焦虑,开始拥有自洽的人生。重磅推荐:【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