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新书--中国古兵器集成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新书--中国古兵器集成精装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

531.6 7.8折 680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融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2779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0元

货号L9787532642779

上书时间2024-06-04

轩逸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兵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的原始兵器,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兵器、秦汉隋唐时期的铁兵器,再到两宋以来的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每一次进步都关系到王朝的兴亡盛衰、国家的聚散离合,铭刻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里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轮又一轮阵痛、融合、进步、壮大的漫长历史。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正是对于兵器、军队、战争极端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中国古兵器大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古兵器的大型工具书,以十四编、近150万字的篇幅体量,将几千年来中国古兵器的基本概念、实体名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释,完整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体系的发展全过程。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古兵器实物和有关古兵器的壁画、雕刻等一手资料,梳理了繁多的兵器制作、功用和图像等历史文献资料,汲取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和观点,更融入了作者本人的细致考证。作者擅长归纳总结,在前人大量微观研究、静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国古兵器的宏观研究和动态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中国古兵器大典》资料翔实、系统完整、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体现了严谨与平易的统一,条文风格不落俗套,专业性和可读性兼具,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文博考古工作者和兵器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沈融(1952—)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青铜兵器。
目录:
序杨泓
序张云
序陈燮君
绪言
凡例
分类词目表
彩色图版目录
正文
彩色图版
彩色图版来源笔画索引
词目笔画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沈融,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有条件考研博物馆库房中所有的兵器藏品,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环境,三十年余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古兵器研究,学风严谨,通晓国内外古兵器的历史和*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巨著,体例特显统一,文风至协,逻辑严谨。《中国古兵器集成》是中国数千年來的古兵器大展现,理论上的大总结,是一部特别受读者、专家欢迎的工具书。

目录
《中国古兵器集成.上》

《中国古兵器集成.下》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兵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的原始兵器,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兵器、秦汉隋唐时期的铁兵器,再到两宋以来的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每一次进步都关系到王朝的兴亡盛衰、国家的聚散离合,铭刻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里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轮又一轮阵痛、融合、进步、壮大的漫长历史。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正是对于兵器、军队、战争特别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中国古兵器大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古兵器的大型工具书,以十四编、近150万字的篇幅体量,将几千年来中国古兵器的基本概念、实体名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释,完整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体系的发展全过程。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古兵器实物和有关古兵器的壁画、雕刻等一手资料,梳理了繁多的兵器制作、功用和图像等历史文献资料,汲取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和观点,更融入了作者本人的细致考证。作者擅长归纳总结,在前人大量微观研究、静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国古兵器的宏观研究和动态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中国古兵器大典》资料翔实、系统完整、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体现了严谨与平易的统一,条文风格不落俗套,专业性和可读性兼具,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文博考古工作者和兵器爱好者阅读参考。

主编推荐
★ 2015年11月21日,新京报公布2015年度全国好书120本入围书单,《中国古兵器集成》有幸入围,榜上有名。

★ 2016年《中国古兵器集成》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 2016年《中国古兵器集成》荣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

★《中国古兵器集成》被列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古兵器集成》问世短短三个月已经售罄

《中国古兵器集成》是沈融先生耕耘三十载之力作,是建国以来*全面、*完整的中国古兵器资料汇编,也是体现当代科研水平的学术专著。全书在资料收集方面兼收并蓄,在理论综合方面博采众长,特别是加入了作者治学多年的考证、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物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以大量实物资料结合历史事件,实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书特点如下:

1,全面。《中国古兵器集成》的亮点是全面而完整的资料。全书以史为纲,按时间先后分成十四编,选材广泛,既收录工艺精湛、知名度较高的珍品,也收录形制一般、知名度不高的凡品。“精品”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和贵族舆服制度,“凡品”反映了当时的一般生产技术和军队装备面貌。精品、凡品并重,体现了《集成》的完整性。

2,释文独到。《集成》条目释文准确度高,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也显现出许多敢为人先的独到之处。在当代学人包括作者本人多年微观研究、静态研究的基础上,《集成》进而展开了宏观研究和动态研究:如中国*特色的兵器“戈戟类”,学界研究已有时日,《集成》在实证的基础上,将其发展过程高度概括为史前石镰—三代青铜戈—汉魏六朝铁戟三个阶段,*后为铁矟所取代;汉代一部分青铜兵器本体较窄而薄,《集成》将其从青铜兵器中划分出来,称“仿铁兵铜兵”,从而为实物资料贫乏的汉魏六朝兵器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3,作者站在当代中国的高度,在古兵器研究领域内将先秦非华夏民族分成八大系统,用丰富的资料复原其发展进程,用器物形态比较法探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上海博物馆青铜器收藏颇丰,作者对冷兵器,包括青铜兵器有所研究本在情理之中。然而,《集成》对于宋以后火器的分析研究,也达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比如,明代有些火器设计理念非常优选,却未能创造成功的战例;《集成》究其原因,是缺乏可操作性。对某些具体品种,如“水底龙王炮”的形制、开花炮弹的中衰及其原因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4,图文并行,出典紧随着条目,使读者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兼得,并且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原始资料出处。这部称得上是学术精品的杰作,诚所谓初学者之良师、专业者之益友。尤其是《集成》几乎所有条目皆附有“参考文献”,记录条目引用资料、理论的来源,内容真实正确,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作者对原作者的尊重和感恩。

媒体评论
“以一人之功力,历时三十年,完成近140万字的书稿,不能不令人钦佩沈君的决心和毅力。这也引起我们缅怀对中国古代兵器史有开创之功的周纬君,在旧中国他也是经三十年的努力,自中外博物馆蒐集中国古兵器近千器,但仅成书稿,没有来得及修改,就去世了。时至今日,中国古兵器资料的积累、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非当年可比;周纬君开创中国古代兵器史研究事业亦当与时俱进。沈君以三十年的努力实践了周纬君的未竟之业,周纬君泉下有知,亦当欣慰。”---中国权威兵器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泓研究员

“《中国古兵器集成》是沈融先生耕耘近三十载之力作,是建国以来*全面、*完整的中国古兵器资料汇编,也是体现当代科研水平的学术专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张云大校

“是学术精品的成果,诚所谓初学者之良师、专业者之益友。”---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陈燮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