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新书--伊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新书--伊达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

47.5 7.0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卡塔琳娜·阿德勒 后浪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03390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L9787555033905

上书时间2024-05-20

轩逸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伊达是弗洛伊德治疗过的著名病人——少女“朵拉”的真名。弗洛伊德在1900年对伊达因歇斯底里引发的失语症进行了十一周的治疗,并将病例记录下来,1905 年出版了《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片段》。借由此案例增进了自己对于移情现象的研究。
身为一个女性,伊达受到的创伤在当时的社会不受到重视,促使她逐渐形成了喜怒无常、苛刻、专横的性格。在20 世纪变动不安的欧洲,家庭成员接连遭遇厄运打击,她自由叛逆的心灵如何应对种种变故……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夹杂精神分析的应用,对那个时代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卡塔琳娜·阿德勒,德国作家,出生于慕尼黑。曾在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学习美国文学史,而后进入莱比锡的德国文学院学习。撰写的散文曾在Plumbum、EDIT 和Akzente 等出版物上发表,创作的戏剧曾在德累斯顿国家剧院、曼海姆国家剧院和纽伦堡国家剧院上演。著有小说《伊达》《伊格豪特》。其中《伊达》于2019 年荣获巴伐利亚艺术促进奖,2020 年荣获意大利Adei-Wizo文学奖。
译者简介
李晓旸,曾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及南京传媒学院,现为莱茵春天德语学校南京中心教学总监。始终专注两件事——教学与翻译。
目录:
I
到达
手袋
肚子
孙女
II
新世纪
1901
最后的诊治
恩斯特

宝贝女儿
疗养
意外生病
店里
庸医
首都
IV
周日之子
遗产
时代转折
1914
枪击
医院
休养
共和国
没落
治愈
建造
剧院
登门
V
湖畔
漆黑人影
躺椅
VI
最后的办法
首演
运动
启程
“J”
求婚
同志
1941
远航
VII
广播剧
委员会
怀疑
1945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卡塔琳娜·阿德勒,德国作家,出生于慕尼黑。曾在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学习美国文学史,而后进入莱比锡的德国文学院学习。撰写的散文曾在Plumbum、EDIT 和Akzente 等出版物上发表,创作的戏剧曾在德累斯顿国家剧院、曼海姆国家剧院和纽伦堡国家剧院上演。著有小说《伊达》《伊格豪特》。其中《伊达》于2019 年荣获巴伐利亚艺术促进奖,2020 年荣获意大利Adei-Wizo文学奖。

目录
简  目
I
到达
手袋 
肚子 
孙女 
II
新世纪 
1901 
最后的诊治 
恩斯特 

宝贝女儿 
疗养 
意外生病 
店里 
庸医 
首都 
IV
周日之子 
遗产 
时代转折 
1914 
枪击 
医院 
休养 
共和国 
没落 
治愈 
建造 
剧院 
登门 
V
湖畔 
漆黑人影 
躺椅 
VI
最后的办法 
首演 
运动 
启程 
“J” 
求婚 
同志 
1941 
远航 
VII
广播剧 
委员会 
怀疑 
1945 

致谢 
参考文献 

目  次
I
到达 3
手袋 12
肚子 18
孙女 21
II
新世纪 31
1901 39
最后的诊治 51
恩斯特 54

宝贝女儿 71
疗养 79
意外生病 88
店里 101
庸医 106
首都 115
IV
周日之子 123
遗产 128
时代转折 134
1914 141
枪击 148
医院 154
休养 158
共和国 166
没落 176
治愈 181
建造 187
剧院 192
登门 198
V
湖畔 207
漆黑人影 217
躺椅 225
VI
最后的办法 281
首演 311
运动 326
启程 339
“J” 346
求婚 357
同志 366
1941 369
远航 377
VII
广播剧 387
委员会 393
怀疑 399
1945 402

致谢 411
参考文献 413

内容摘要
伊达是弗洛伊德治疗过的有名病人——少女“朵拉”的真名。弗洛伊德在1900年对伊达因歇斯底里引发的失语症进行了十一周的治疗,并将病例记录下来,1905 年出版了《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片段》。借由此案例增进了自己对于移情现象的研究。
身为一个女性,伊达受到的创伤在当时的社会不受到重视,促使她逐渐形成了喜怒无常、苛刻、专横的性格。在20 世纪变动不安的欧洲,家庭成员接连遭遇厄运打击,她自由叛逆的心灵如何应对种种变故……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夹杂精神分析的应用,对那个时代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主编推荐
本书讲述了弗洛伊德的有名女病人,少女朵拉——即本书主人公伊达的故事。一直以来我们所熟知的少女朵拉,仅从弗洛伊德单一视角来分析、论断,而这个由当事人曾孙女所写下的故事,将一个一直无法愈合少女时代创伤的女性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原生家庭及童年创伤的阴影以及医生失败的治疗,使伊达偏执易怒、我行我素,但她也在一生的折腾中,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当年医生对自己诊断的真意。
《伊达》故事的时间线从十九世纪末延伸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将那段历史通过一个生在富裕家庭的奥地利女性视角生动地演绎出来。伊达的哥哥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之一,曾一度有机会实现理想,但终究因为国际情势的剧烈变动导致失败,连带地伊达的家庭也逐步走向衰败,并在二战中被迫离开祖国远赴海外。从故事中后段开始,读者能够看到个性倔强的女主人公怎么以自己的勇气和坚强度过那些困难的。
《伊达》不仅聚焦于女主人公伊达,对于伊达身边人物的描绘,包括她关系不融洽的父母、造成伊达创痛的采勒卡一家、冷酷犀利的医生、一直仰望着的哥哥和他太太、没用的丈夫、心头肉儿子和儿子前后两任妻子,等等,性格都相当真实,宛如身边就有这样的一群人,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继而对人性、心理和家族关系能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媒体评论
将文学再度转化为文学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年轻的作家卡塔琳娜·阿德勒就做到了这一点。她的曾祖母作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病人而闻名于世。弗洛伊德在研究歇斯底里症时,将她描述为 “朵拉的病例”,一位因失声症、不谙世事和行为不良而前来求医的年轻女性。而这位固执的女主角最终独断专行,令这位大师感到恼火……倔强的女主人公让人难以忍受,但在书的结尾却很容易让人爱上,这是一部充满历史和故事的温情、巧妙的处女作。
——MDR Kultur广播电台 卡特琳·舒马赫
也许需要三代人的时空距离,才能看清伊达·鲍威尔的一生。也许还需要一位女性亲属的好奇心,来关心这位年轻女性的无声之痛。无论如何,小说《伊达》填补这家族的一个空白——难道偏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了算吗?!
——《明镜》 克劳迪娅·福格特
卡塔琳娜·阿德勒为弗洛伊德的病人赋予了在心理分析中中断的生命……她以一种简单而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的叙述方式,感人至深地描绘了一个无法愈合创伤的女孩。阅读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能够以高度的文学水平研究文学在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差异。
——德国《日报》 斯特凡·瓦克维茨
小说的时间跨度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一部社会画卷、成长小说和家族史。小说的中心是一个散发着危险光芒的女主人公……卡塔琳娜·阿德勒为这一敏锐的人物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纤细的语言,并因此为自己发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之声,或许正如卡塔琳娜·阿德勒所说:“这个女人也为我发出了声音。”
——《南德意志报》 伊冯娜·波佩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达前行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和勇气,以及第二次审视的丰富性。当我们知道这位女性一生中都在耳边听到“一条钟表链的银色咔嗒声”,这是弗洛伊德医生的钟表链……那么她后来的苛刻和自以为是就突然间显得不那么糟糕了。这其实适用于我们遇到的所有人。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逃离过哪些地狱。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柏林日报》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引人入胜的处女作,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德国SWR2广播电台 沃尔夫冈·施奈德
一部艺术巧妙的小说。
——德国《时代在线》 达维德·休根迪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