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龙脉
  • 正版书龙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龙脉

150万书目一件代发,需要的私信联系~很多书籍没上架

9.9 1.8折 56 全新

库存1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廷佑

出版社中原出版

ISBN9787555906339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W9787555906339

上书时间2024-03-27

轩逸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京官手记

 

 

 

《龙脉》一书,真正的名字应该叫“京官手记”,至少也应该叫“龙庭侧记”,更贴切和点出要害。但该书毕竟是小说,故事的中心事件某部委要建一座涵盖“中华文化”的“国学”楼,且地块在北京奥运村中心的“龙脉”上,地球人都知道,这事要闹大了。你尽可以发挥想象,围绕这样一个流着肥油的项目,得让多少人像狼看见羊一样“流着口水”。又有多少“狼”明争暗斗,撕扯出一个又一个宫斗和床斗的阴谋和戏码。

 

然而,本书的作者既是体制内的旁观者,也是诗词大家。像历史上那些曾经入仕的文人一样,他们既是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也是忧国忧民的清流,也正是这样可以旁观侧记的身份,使他们能够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既是天堂,也是地狱”的官场变迁,清晰地把握着“京官”的心理结构,细致甚至是精致地刻画出堕落与升华的瞬间变化和表情。因此,本书没有狗血,没有猎奇。有的是从容不迫,有的是不疾不徐,有的是击中人的脆弱的点点滴滴。

 

然而,读者却在故事里读到一种忍而不发的紧张感:当狼发现虎在觊觎羊的时候,假装对羊不感兴趣甚至是擦身而过,但狼的心跳和满腔的口水,让它的脚步蹒跚,神情怪异;当虎试图独吞羊的时候,蓦然发现无数的狼早就各就各位,远远地上演着合家欢的晚会,虎不得不离羊三尺,躲避嫌疑。天上的渡鸦,地上的狐狸,土里的蚂蚁,在“贪腐”与“食腐”的生态链上,小说的细节时而让人捧腹,时而让人窃笑,其心里期许和内在紧张以及中心事件的悬念,都敲打着读者的神经,甚至需要几天的时间,来赶走不断浮现的眼前的某些官场画面和人物表情。

 

小说写到本书的程度,就有点逼近明清小说的格了。

 

尤为叹道的是作者的诗词功底,只有读到了,品到了,才能知道梨子是什么滋味。

 

由于小说叙事的真实和准确,估计连作者都没有想到,这部书提供了一个反思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视角:

 

为什么我们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为什么我们习惯并创造性地甚至不惜用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来歌颂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安波舜 

 

 2016年3月23日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长篇小说《龙脉》,是作者陈廷佑根据本人参与筹建中国国学中心论证和申请立项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公务员生活经历,创作完成的。
 “龙脉”这个概念,首先是一个地理学、风水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文化学、文明学的概念。中华文化也构成一条龙脉,而且这条文化龙脉几千年未断,经过百年劫难,今日正振翅欲飞。世界到了今天,实际上已经在呼唤新的文化统领,即从既有的各个统领里面,由优质的一种经过彻底改造,也可能会经过战争的萃炼,才得以成形。而中华文化是潜质的统领文化,我们这条文化龙脉非常可能经过改造升华,继续延续下去,承担艰巨的使命。
 作者为了表现党和国家重视和着力传承传统文化,重视并支持筹建大型文化项目--中国国学中心的重大题材,“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于2014年5月开始动笔,10月写出初稿。经汪兆骞、安波舜、王改正等专家审读后,认真听取批评意见,进行了多次调整增删,形成了40万字的*后文本。
 作者在着力塑造具有高度人文学养的公务员群体形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部小说中几个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陶砚瓦,以及重要人物尚济民等,写得很有个性。对其他不同层次的公务员描写,大都栩栩如生,既在在符合其公务员身份,也形象逼真地刻画出其人性特点。
 这部小说里结合人物情节,出现比较规范的诗词歌赋30多件次,全部为作者原创。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小说中主要人物用诗词来与人交流,而且多次论及诗词作法,在长篇小说的情节里大量出现,比较罕见。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王改正先生考据,起码建国以来还没有。
 总之,这部小说不同于当前流行的情爱小说、穿越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纯文学的小说,是一部耐看、耐琢磨的小说,一部有思想、有品位的小说,一部可以传世的小说。

 

作者简介

陈廷佑,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深县(现深州市),上了11年学,当了14年兵,做了近30年公务员,任巡视员退休,曾任《中华书画家》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西抹东涂集》、《诗文骈翼》两部专著,多次举办全部是自己原创诗词的书法展览。


【媒体评论】

《龙脉》是部重要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它以一个*大型文化项目的论证、立项、建设为背景,生动勾画出主要策划、论证参与者等公务人员、相关专家乃至升斗小民的各色生动形象,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精彩中国故事。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有机会亲身参与了小说中所表现的这个重大事件,因此故事就变得更加真实生动、精彩纷呈,故作品蕴含的文化意义与重要的出版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

真实,贴切,灵魂的碰撞与交锋,奠定了小说《龙脉》的品位与格调。写官场而不落俗套,讲官腔却不见媚气,贬时弊乃不失公允,显才情竟不露酸腐。一门褒贬,两相日月。三六九等,和而不流,群而不党,是为忠于写生。
 国务院参事、作家、书画家忽培元 ????

长篇小说《龙脉》的作者原本是官场中人,但这部作品并非所谓“官场小说”。作者不屑于揭秘或偷窥,也不屑于描写某种蝇营狗苟。小说在对民族的根与魂的追索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真实深刻,精彩纷呈。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接受使命 001
第二章 窗外风景 016
第三章  “诗魔” 来了 028
第四章 必走程序 035
第五章 才大三千 044
第六章 领导小组 055
第七章 落在龙脉 067
第八章 超级享受 077
第九章 让磨推鬼 089
第十章 又有麻烦 100
第十一章 石头项目 115
第十二章 异国 “书寇” 123
第十三章 梵宫胜缘 138
第十四章 砚光瓦影 153
第十五章 排兵布阵 163
第十六章 年终总结 180
第十七章 二虎争锋 191
第十八章 大人虎变 208
第十九章 爹娘是佛 215
第二十章 狂躁时代 228
第二十一章 荷兰大使 247
第二十二章 批准立项 258
第二十三章 深州清梦 277
第二十四章 换了人间 292
第二十五章 台湾之行 (上) 303
第二十六章 改变命运 319
第二十七章 台湾之行 (中) 331
第二十八章 风言雾语 350
第二十九章 台湾之行 (下) 366
第三十章 烂在肚里 378
第三十一章 割舌计划 396
第三十二章 知恩图报 406
第三十三章 浊泾清渭 411
第三十四章 抱琴而归 426
尾声 451

内容摘要
《龙脉》全书40万字,以一个国家级大型文化项目的论证、立项、建设为背景,生动勾画出主要策划、论证及相关参与者等公务人员、相关专家乃至升斗小民的各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了表现党和国家重视和着力传承传统文化,重视并支持筹建大型国家级文化项目--中国国学中心的重大题材,响应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于2014年5月开始动笔,10月写出初稿。经汪兆骞、安波舜、王改正等专家审读后,认真听取批评意见,进行了多次调整增删,形成了40万字的最后文本。
????作者在着力塑造具有高度人文学养的公务员群体形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部小说中几个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陶砚瓦,以及重要人物尚济民等,写得很有个性。对其他不同层次的公务员描写,大都栩栩如生,既在在符合其公务员身份,也形象逼真地刻画出其人性特点。
????这部小说里结合人物情节,出现比较规范的诗词歌赋30多件次,全部为作者原创。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小说中主要人物用诗词来与人交流,而且多次论及诗词作法,在长篇小说的情节里大量出现,比较罕见。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王改正先生考据,起码建国以来还没有。
????总之,这部小说不同于当前流行的情爱小说、穿越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纯文学的小说,是一部耐看、耐琢磨的小说,一部有思想、有品位的小说,一部可以传世的小说。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接受使命这天是农历立春第三天.头年入冬以来.天气少雨.南北大旱.北京本来就干冷干冷.这天更是冷风刺骨.马路无水而冰.行人车辆履冰而行.都格外谨慎.陶砚瓦开车从和平门向南来到琉璃厂.把车停在马路边.他这会儿心情不错.刚才他不管外面冰寒.车内方向盘也凉凉的.他冻得不时搓搓手.但他也不开热风.一路唱着京剧.自已开心痛快.他先唱了奚啸伯的.哭灵牌..这是他自认为最华美的男腔段子.又唱了言菊朋的.让徐州..这是他高兴时爱唱的.一路上兴致来了.他竟把裘派的.铡美案.也溜了一遍.唱得过瘾.连等红灯他都没觉得不耐烦.唱到佳绝处.他自己叫“好”.竟双手离把狠拍了三掌.前年卫生部一位副部长来机关讲课说.在车上唱京剧有利健康.还讲吃鸡蛋不吃蛋黄是谬说.这两句话他最认可.开着自己的车.尽管是在繁华热闹的都市.但还是感觉到解脱、自由、畅快.半个小时前.陶砚瓦办公室里来了两个人:杂志社编辑梁守道和物业处长屠春健.前者是他叫过来的.后者是自己进来的.屠春健推门进来的时候.正看见陶砚瓦和梁守道站在一起.评论墙上挂着的一幅字.字一看即知是陶砚瓦写的.只听梁守道说:很好.章法、笔法都没问题.墨稍微浓了点儿.笔有点儿滞.下次加点水.一见屠春健进来.梁守道赶紧说:你们谈.我还得去赶个稿子.说着匆匆走了.屠春健便凑过来.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说:老陶你听说没有?昨天中午咱们“一把”打球把腰扭了!还挺厉害!当时就送积水潭了!“一把”是“一把手”的简称.机关里用此简称的只有屠春健和车队的几个人.陶砚瓦听了不以为然道:说是检查了一下.没什么大事儿.当时就回来了.屠春健说:是暂时没什么大事儿.你想想.他天天打球.怎么以前没事儿.现在有事儿?陶砚瓦略带讥讽地说:怎么?难道是他流年运势、家宅风水的事儿?屠春健故作惊讶道:嘿!老陶果然是个文化人.一句话就点到位了!服了!陶砚瓦说:少来!你是不是发现什么了?屠春健说:我有意无意间听到看到.“一把”最近老是一个人从窗台里往外看.就站他办公室里.这么看.一看就看半天.陶砚瓦听了十分不解.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经常站在窗前往外看啊.屠春健冷笑一声说:你看的是这儿.“一把”看的是那儿.你看是无心.“一把”看可能是有意.怎么能一样?陶砚瓦更加不解问:有什么意?难道他在看谁上班在院子里闲逛吗?屠春健又冷笑一声.这次笑得比刚才更冷:你老陶总是不善于理解领导意图.陶砚瓦也冷笑一声说:你这个春健啊.你又理解出什么了?说我听听.屠春健更加神秘地依然低声地说:他站在窗前看什么?我今天早上六点半进他办公室站在他站的地方站了10分钟.我把他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捊了一遍.我考虑的也不一定正确.但还是有所发现.你说说你的伟大发现吧.我也跟着长长见识.陶砚瓦也冷冷地说.我猜测他能盯着看的东西.只能是假山和小水池.屠春健颇有几分得意地说.咱们领导是个文化人.有点闲情逸致不足为怪.你再好好琢磨琢磨.他看假山水池有什么深意吧.陶砚瓦仍然提不起兴趣.有什么深意我还琢磨不透.但领导天天盯着一样东西看.那可就不是一般的事儿.时间长了.没意思也就变成有意思了.那一定会弄出什么意思来的!屠春健十分肯定地说.好好.你继续琢磨着.我有事儿先出去一下.陶砚瓦说着顺手拿起手包.明显是要走了.屠春健说:你老陶总是这样.也不改改这个毛病.你先稍等.我这儿有个单子你得批一下.陶砚瓦接过单子一看.是一张“神灯治疗仪”发票.就问:谁的?屠春健故弄玄虚地说:还能有谁 ?“一把”呗!前几天打球腰就不舒服.我赶紧打电话让人家送了一台过来.别说这玩意儿还真管事儿.烤了烤说腰不疼了.这昨天伤了.还说回来接着烤.人家说给领导用.别给钱了.我说不行.让他们送了张发票过来.陶砚瓦一边听着.一边拿笔签字.顺便看了看是468元.然后递给屠春健后.两人相跟着出了门.陶砚瓦心里确实有点烦这个屠春健.烦他有事没事儿围着一把手转.整天揣摸领导心思.还到处卖弄.甚至还找他说什么“一把”喜欢中午打乒乓球.都是机关里几个人陪打.水平参差不齐.“一把”有时尽兴有时兴味索然.他认识一个女教练.早年打过专业.建议调过来.放在物业处.“一把”一定会龙心大悦.陶砚瓦一听就给否了:专门为陪一把手打球调一个女干部来.这事儿要传出去.还不得在中央国家机关成为新闻?陶砚瓦就是烦屠春健只想着拍马屁.其实陶砚瓦只看穿他想拍马屁这一点儿外皮.实际上屠春健是早知道他最烦拍马屁的事儿.但还是不断提些这样乱七八糟的建议.诱使陶砚瓦表态说话.而这些话经常会成为他向领导汇报的生动材料.有的领导恰恰是正想着听呢.陶砚瓦进了自己的车.关上车门.就感觉进了自己的私密空间.他把身子坐正了.长长出了口气.心情才算舒缓过来.开着车.又唱了几嗓子.他终于感觉畅快起来.陶砚瓦一直对琉璃厂文化街颇感兴趣.经常闲来一逛.多少总有收获.除了这里的古旧书籍和笔墨纸砚.较浓的文化氛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曾被称作“衡水街”.当年衡水人在此立足者甚多.特别是书画、古玩生意.绵延不绝.特别是书画生意拉动的装裱生意.操此业者多为陶砚瓦的同乡:河北深州人.如今文化产业大兴.市场越来越红火.这里的生意人已是南腔北调.陶砚瓦无意观看繁华.他随手拿上一个大信封.把车锁了.转身朝东侧小胡同走去.这个小胡同因在琉璃厂附近.所有临街房子都改成店铺.内外装潢争奇斗艳.门匾楹联各显神通.陶砚瓦走着.不由得放慢脚步.有几个店也着实吸引眼球.他感兴趣的是字好不好.够不够文气.他一驻足端祥.就有店里小姑娘跑出来礼让:“先生需要什么?进来看看吧!”有个小店的牌匾上“聚雅堂 ”三字.落款是“栗有德书”.栗是某部委一位司长.平素雅好笔墨.出了诗集.担任了书协理事.听说还有可能更上层楼.奔副主席.甚至主席去了.陶砚瓦认识他.知道他对一些文化项目的审批.很具影响力.陶砚瓦目光向店门里一扫.已大致认出几幅栗有德的东西.陶砚瓦今天本来高兴.是因为他昨天下午下班前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湘西某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沈婉佳打来的.说她获得了年度诗歌大奖.等下月要来京领奖.她按要求准备了获奖感言.填了一阙.鹧鸪天..马上发他手机上.希望陶砚瓦帮着书写装裱.届时拿到台上展示.以增加现场效果.陶砚瓦此前已听京城诗友讲过.说本次诗歌年度大奖的奖金.是历年最高的:获古体大奖的30万元.新体大奖10万元.古体、新体青年奖各两人.古体每人5万元.新体每人3万元.建国后在诗歌这个领域里.一直是新诗独领风骚.动不动就是“啊!大海啊!”古体诗词平平仄仄.规矩很多.格律很严.不招人待见.在文坛上连个丫环都不如.近年来情况有变.从中央领导到平民百姓.写古体诗词的人多起来了.看的人也多起来了.竟有否极泰来.由敲边鼓到打头阵之势.真个是风水轮流转了!这不.在陶砚瓦印象里.从奖金的设置上.竟然第一次由古体风头盖过了新体.沈婉佳得的是青年奖.电话里陶砚瓦问她.这次奖金够请客了吧?沈婉佳干脆说:不够 !你们北京的饭店宰人太狠了!陶砚瓦连说热烈祝贺.也以一连串“好、好、好、好”.答应了沈婉佳的所有要求.果然手机上收到沈婉佳一条短信.内容便是.鹧鸪天.词:诗海无涯任我翔.诗心有翼上穹苍.灯窗唤取同三韵.星月邀来共一章.花世界.梦衣裳.小城郊外总芬芳.今生幸有诗陪伴.小鸟合当作凤凰.陶砚瓦看了.感觉还行.没什么问题.沈婉佳是他最信赖的诗友之一.自己的作品经常给她发过去求正.婉佳也从不客气.有意见就提.而且还很坚持.陶砚瓦也不是言听计从的主儿.也经常与她争论.这正是作诗所需要的.当晚他便在机关食堂草草吃了点东西.返回办公室就铺纸挥毫.把那首新词竖写在一张四尺宣纸上.挂起来.端祥一阵子.看到几个毛病.又折腾一遍.挂起来再看.直写了五遍后.并排摆在一起.看过来.看过去.最后还是选了第一次写的.看看摆放在桌子上的手表.已是10点多钟.他拨通家里坐机.告诉爱人杨雅丽.今晚单位有事加班太晚了.就在办公室睡了.早晨爬起来到食堂吃了饭.上楼拿了挑的那幅字.让梁守道帮着看了看.放心了.就开车来“咏宏斋”.准备让张嵘的媳妇小王抓紧装裱出来.张嵘的店很小.但其名号“咏宏斋”却很典雅.张嵘的爸爸张殿奎是个语文特级教师.从安徽老家退休后.进京创业.开了这家小店.张殿奎雅好诗文.和陶砚瓦在一次诗会上相识.由诗友成了挚友.这个店名就是陶砚瓦起的.“咏宏”二字出自谢灵运的.山居赋.:“指岁暮而归休.咏宏徽於刊勒”.“咏宏”二字后面是“徽”字.暗藏着他的籍贯.另因他既经营装裱.也经营牌匾刻字.恰与“刊勒”吻合.此名一出.张殿奎拍案叫绝.可惜他几年前患肺癌走了.留下这个小店由儿子张嵘经营.张嵘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叫张峥.接替父亲在老家教书.张嵘的媳妇小王是深州人.从老辈人那里学得一手装裱技术.张嵘娶了她.既是媳妇又是技工.小两口把小店打理得风生水起.店里也挂着陶砚瓦的字.明码标价.可惜陶砚瓦人无名.字乏力.少有问津.陶砚瓦昨晚已打过电话.一进门就见张嵘和媳妇小王都在等他.两口子熟练地把字展开来.略带夸张地先夸陶哥的字越写越好.这幅尤其好.布局、章法、整体感觉都特好.确实是越写越好.陶砚瓦笑道.行了.一个捧一个逗.跟说相声似的.那当然是越写越好啦.都是自家人.别吹了.再吹就破啦.一席话把两口子都逗笑了.陶砚瓦就交待他们手工裱.加急.下周四下班来取.说话间口袋里手机响了.是机关传达室老罗打过来的:陶主任.你怎么没在办公室?门口有人找您.是您老家来的.一男一女两位.说是有急事.陶砚瓦是河北深州人.冀中平原一个县级市.经济不甚发达.平时有人问起老家.陶砚瓦总是跟上一句.是个穷地方.而不少去过深州的人也会跟着说.啊当年是很穷的.偶尔会有人近年去过.往往客气一句:哪里哪里.还不错嘛.陶砚瓦就知道人家心里的印象是怎样的.在陶砚瓦看来.家乡别说跟南方一般县市比.就是跟那边一些国家级贫困县比.深州都还落后很多.爹娘在世时.他每年都回一两次.如今爹娘不在了.老家在心目中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老家.它是熟悉的.又夹杂着丝丝陌生感.它是温暖的.但又让人心里阵阵悲凉.把车开回院内停好.陶砚瓦匆匆来到传达室.来人是陶砚瓦高中同学许清江的弟弟.小名许三儿.当年和许清江同学时.陶砚瓦去过他家.还曾经住下过.印象中三儿的鼻涕从未利落过.总是从鼻孔里露出一节子.偶尔还能过河--就是淌到嘴唇下面.没等他鼻涕利落.陶砚瓦就当兵走了.只记得叫他三儿.大号叫什么.陶砚瓦也不知道.前两天许清江打电话说他弟弟当着村支书.有事要来北京找他.一见面.不用问.看长相就知道许清江的弟弟来了.许三儿也认出了陶砚瓦.他从沙发上弹起来.一脸毕恭毕敬的样子.像见了皇帝一样.旁边的女子30岁上下.按许三儿的要求.嘴里叫着叔叔.陶砚瓦领他们到了接待室.倒了两杯水.听许三儿一一道来.许三儿当着村支书.每年都要把集体树地结的桃子梨子等水果卖出去.作为村里办公费用.前年许三儿在城里认识了一个保定老板.口气很大.还带他到保定走了一趟.回来说村里水果不分集体个人.全部包销.还打了预付款.结果东西拉走了.余款至今拖着不还.有欠条.一共五六十万.全村人的血汗钱.没法儿向父老乡亲交待.许三儿急得够呛.跑保定多次.见老板无数回.总是说钱有的是.但都在帐上.别人欠他还不了.他也没办法还许三儿.态度很真诚.事情没着落.许三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时上吊的心都有了.正郁闷时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那边的法官.法官说可以帮他追款.但有个条件.就是他小姨子在深州南边邻县冀州市的一个乡村小学教书.其夫是市一中的老师.相距几十公里.孩子又小.谁也照顾不了谁.生活十分不便.希望帮她往城里调.跟来的女子就是法官的小姨子常笑.陶砚瓦这才注意端祥了一下女子:身材还算匀称.面容也算姣好.怯生生的望着陶砚瓦.一付楚楚可怜的样子.陶砚瓦笑道:三儿.你可真行.我还以为是你女儿你亲戚.绕了半天.我才知道这小常老师的来历.我能帮你什么忙呢?许三儿说:大哥啊.你出出面.找找史凤山吧!他现在在冀州当书记呢.陶砚瓦道:笑话!我找了史凤山.他凭什么就听我的?许三儿急了:大哥啊.你是京官啊!你一句话就能管用啊!你就当是俺娘、俺哥、俺全家、俺全村老少求你了.你就帮帮俺.说句话吧!你们北京什么都不缺.来时给你带了点儿棒子糁儿.碾子碾的.熬粥好喝着哩!常笑也突然开腔了.说陶叔叔.俺的困难您也知道了.您就帮帮俺吧!俺一定催着俺姐夫追回许叔的钱!一定!陶砚瓦一时语塞.他想起许三儿娘.当年曾用老式木制织布机织土布.缝制一件夏天穿的方格上衣送他.而此前他夏天最热的时候是没有上衣穿的.陶砚瓦说:三儿.小常老师.我大体明白了你们的想法.这样吧:我抽空给史书记打个电话.但是成不成.我可没有把握.我和史书记好久没联系了.连他调到冀州我都不知道.许三儿道:那就先谢谢大哥了!你一个电话.管用!常笑这时真的笑了:请陶叔叔多费心吧!俺全家也都感谢您啊!她笑得很真诚.两个小酒窝象是盛满了欢欣.送走二位.刚刚回到办公室.就见桌子正中整齐摆放着一摞文件.旁边的水杯里已经沏好了茶.水杯盖子斜放在杯沿上.半开半盖.端起来喝一口.温的.正好驴饮.陶砚瓦心想:该干活儿了.他先翻最上面几件报销单据:有几个人刚出差回来的差旅费.有市内打车的出租车票.有购买业务学习书籍的发票.修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的发票等等.陶砚瓦看了看.全部签上自己名字了事.其实他心里清楚:差旅费的食宿补助啊.出租车票啊.包括什么购书、修理的发票啊.不敢说都有问题.起码是问题很多.经不起太较真儿、认真查的.在机关上班的人.个顶个儿聪明绝顶.象婴儿一出生就知道找奶头儿.只要到了机关.他们很快就知道这些小技巧.都会不同程度学会塞上一点私货.不动声色地揩点儿油.弄点儿小外块.这个度要把握好.既不能张扬.又不能太贪.关键是不能以为自己聪明.把别人当傻瓜.如果你是个什么“长”.你必须维护好你下属的权益.让他们或明或暗的占到一些便宜.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话不能说开.窗户纸永远不能捅破.但人人都心知肚明.又阅了几个件.一把手尚济民的秘书孙谦来电话.说砚瓦请马上过来.尚部长找.陶砚瓦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拿上笔和本子.朝门外走去.几个领导都在一个楼层办公.一出电梯.正对着一个会议室.会议室旁边有个公共卫生间.陶砚瓦下意识走进去小解.而每次在此小解.都令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来机关的情形.那是1985年9月下旬的一天.他接到通知.让他过来和领导见面.他就是这样出了电梯.先进了这个卫生间.从卫生间出来.见了那位领导.也就是简单问几个问题.更像是拉拉家常.过了国庆节.他就来上班了.陶砚瓦是百万大裁军时第一批转业的.当时才30岁刚出头.当时地方上对部队转业干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愿安置.如果是能写材料.有点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砚瓦在部队一直做文字工作:报道员、创作员、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些东西.部队里每个年度都按发表篇数给各个单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脸上有光.排名靠后的就坐不住.这就引起各级政工首长甚至军事首长重视.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们当兵就不用枪炮了.只须靠着手中的破笔头.也就有了受奖、立功、入党、提干的机会.陶砚瓦的档案里记载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都是因为他在军队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了作品.而对他转业安置至为关键的.是他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金台随感发表的作品.政府部门对此比较认可.当时国务院办公厅、民航总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