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学通论(中华国学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学通论(中华国学文库)

24 6.2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仰湘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8-02

仙谷诗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仰湘 点校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101124118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8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华国学文库
【内容简介】

  《经学通论》是清代经学大师皮锡瑞的代表作。皮氏娴于汉、宋家法,故举凡古、今宗派,以至清代诸家,皆能考其流别,辨其得失;由是条析众说,断以己意,廓清旧惑,总成新书。是书依《易》《书》《诗》《礼》《春秋》次序,分为五卷,首尾共三十章,各于章首标明论旨,其下徵引论说,体例与阎若璩《尚书疏证》颇为相似;原为经学课本,故言简意赅,明白晓畅,其于今日初治经者,是一极有价值之入门读物。皮氏著述宏富,而此书以其精深简达,卓然特立,与《经学历史》并为双璧,久为学林称道,出版价值甚高,市场潜力尤可期待。

 

  本书曾由湖南思贤书局于光绪丁未年刊刻,先后收入《师伏堂丛书》《皮氏八种》。此次整理,以思贤书局初刻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校正重印本。凡初刻本中的文字错误,均据相关资料加以改正,并作说明。原书卷首无目录,兹与正文对检,新编目录,系以数字,用便检索。

【目录】


点校说明
自序
易经
一、论变易、不易皆《易》之大义
二、论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
三、论重卦之人当从史迁、扬雄、班固、王充,以为文王
四、论《连山》、《归藏》
五、论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皆无明据,当为孔子所作
六、论《易》至孔子始著,于是学士大夫尊信其书
七、论卦辞、爻辞即是系辞,《十翼》之说于古无征
八、论孔子作卦辞、爻辞,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九、论传经之人惟《易》详,经义之亡惟《易》早
十、论汉初说《易》皆主义理、切人事,不言阴阳、术数
十一、论阴阳灾变为《易》之别传
十二、论孟氏为京氏所托,虞氏传孟学,亦间出道家
十三、论郑、荀、虞三家之义,郑据礼以证《易》,学者可以推补,不必推补爻辰
十四、论《费氏易》传于马、郑、荀、王,而其说不同,王弼以十篇说经,颇得费氏之旨
十五、论王弼多清言,而能一扫术数,瑕瑜不掩,是其定评
十六、论以传附经始于费直,不始于王弼,亦非本于郑君
十七、论宋人图书之学亦出于汉人而不足据
十八、论先天图不可信,朱子《答袁机仲书》乃未定之说
十九、论胡渭之辨甚确,若知《易》皆孔子所作,更不待辨而明
二十、论黄宗羲论《易》取王《注》与程《传》,汉之焦、京,宋之陈、邵,皆所不取,说极允,近人复理焦、京之绪,又生一障
二十一、论近人说《易》,张惠言为颛门,焦循为通学,学者当先观二家之书
二十二、论象数已具于《易》,求象数者不当求象于《易》之外,更不当求数于《易》之先
二十三、论焦循《易》学深于王弼,故论王弼得失极允
二十四、论焦循以借说《易》本于《韩诗》,发前人所未发
二十五、论借说《易》并非穿凿,学者当援例推补
二十六、论《易》说多依托,不当崇信伪书
二十七、论《易》为卜筮作,实为义理作,孔子作卦、爻辞纯以理言,实即羲、文本意
二十八、论说《易》之书多,可取者少
二十九、论汉人古义多不传,汉碑可以引证
三十、论筮《易》之法,今人以钱代蓍,亦古法之遗
书经
一、论《尚书》分今、古文优选,而《尚书》之今、古文纠纷难辨
二、论汉时今、古文之分由文字不同,亦由译语各异
三、论伏生传经二十九篇,非二十八篇,当分《顾命》、《康王之诰》为二,不当数《书序》与《大誓》
四、论古文增多十六篇见《汉志》,增二十四篇为十六卷见孔《疏》,篇数分合、增减皆有明文
五、论《尚书》伪中作伪,屡出不已,其故有二,一则因秦燔亡失而篇名多伪,一则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伪
六、论伏生所传今文不伪,治《尚书》者不可背伏生《大传》初之义
七、论伏《传》之后,以《史记》为早,《史记》引《书》多同今文,不当据为古文
八、论伏《传》、《史记》之后,惟《白虎通》多引今文,两《汉书》及汉碑引《书》,亦皆汉时通行之本
九、论古文无师说,二十九篇之古文说亦参差不合,多不可据
十、论《禹贡》山川当据经文解之,据汉人古义解之,不得从后起之说
十一、论五福、六极明见经文,不得以为术数,五行配五事当从伏《传》、《汉志》
十二、论古文《尚书》说误以《周官》解唐、虞之制
十三、论古文《尚书》说变易今文,乱唐、虞三代之事实
十四、论《尚书》义凡三变,学者各有所据,皆不知专主伏生
十五、论卫、贾、马、郑尊古文而抑今文,其故有二,一则学术久而必变,一则文字久而致讹
十六、论庸生所传已有脱漏,足见古文不如今文,中古文之说亦不可信
十七、论百篇全经不可见,二十九篇篇篇有义,学者当讲求大义,不必求逸《书》
十八、论《书序》有今、古文之异,《史记》所引《书序》皆今文,可据信
十九、论马、郑、伪孔古文《书序》不尽可据信,致为后人所疑,当以《史记》今文《序》为断
二十、论二十九篇皆完书,后人割裂补亡,殊为多事
二十一、论伪孔经传前人辨之已明,阎若璩、毛奇龄两家之书互有得失,当分别观之
二十二、论焦循称孔《传》之善,亦当分别观之
二十三、论宋儒体会语气胜于前人,而变乱事实不可为训
二十四、论伪孔书相承不废,以其言多近理,然亦有大不近理者,学者不可不知
二十五、论伪古文多重复,且敷衍不切
二十六、论孔《传》尽释经文之可疑,及马、郑古文与今文驳异之可疑
二十七、论《尚书》有不能解者当阙疑,不必强为傅会,汉儒疑辞不必引为确据
二十八、论伪古文言仁言言诚,乃伪孔袭子学,非孔学出伪书
二十九、论王柏《书疑》疑古文有见解,特不应并疑今文
三十、论刘逢禄、魏源之解《尚书》多臆说,不可据
三十一、论孔子序《尚书》略无年月,《皇极经世》、《竹书纪年》所载共和以前之年皆不足据
三十二、论《尚书》是经非史,史家拟《尚书》之非
三十三、论治《尚书》当先看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陈乔枞《今文尚书经说》
……
诗经
三礼
春秋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