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劳塞维茨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克劳塞维茨传

9.88 4.7折 21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威廉·冯·施拉姆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8-12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27

仙谷诗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威廉·冯·施拉姆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1998-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17886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1页
  • 字数 410千字
【内容简介】
  著名的德意志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对我国广大读者来说,是并不陌生的。他的名著《战争论》在我国早已翻译出版,广为人知。现在这本《克劳塞维茨传》中译本的出版将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克劳塞维茨的生平和事业,熟悉《战争论》的读者也将会从中了解到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及《战争论》一书的形成过程。书中叙述了当时欧洲的广泛历史背景以及克劳塞维茨所处时代欧洲各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普鲁士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复杂斗争,这对于我国史学界和军事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我们在这里想就克劳塞维茨及其军事思想、本书及其作者作些扼要介绍,这或许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克劳塞维茨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近代欧洲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青年克劳塞维茨目睹了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随法国革命接踵而至的,便是震撼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占领了德意志的大部领土,将它置于被统治和被奴役的地位。尽管法军所到之处,犹如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清除了许多封建障碍,但是它对外实行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政策不能不遭到被占领国家及其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军事上的彻底失败和灭亡。在这一历史时期,战争的规模和作战的方式都有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有关战争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要求人们去认识和理解,并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的学说,正是在这种客观形势和主观需求下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体系并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
  克劳塞维茨和当时一般的德意志人一样,出于爱国热忱,不堪忍受外来压迫和掠夺,积极参加了1813—1815年的解放战争。他依据自己的战争经历,细心考察历次战争现象,先后研究了历史上一百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战例,批判地阅读了当时各种军事理论文献,系统地总结了战争经验,建立了独创的完整的军事理论,写下了不朽著作《战争论》。这本巨著自1832年问世以来,已经再版二十次,并被译成各种世界通用语言的译本,广为流传,被推崇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主要经典著作,克劳塞维茨本人也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克劳塞维茨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最大功绩,在于他能够提出一些带有某种唯物主义成分的精辟见解。他第一个正确而又深刻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这一名言。他还论述了人民群众的“小型战争”和游击战争,强调“民众武装和起义尽管在个别方面还有缺点和不够完善,但总的来说是能起很大作用的”,“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军事力量和作战力量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他还明确指出,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互为影响,认为“我们消灭敌人军队时,并不是仅仅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他在有关战争的其他重要问题上同样运用军事辩证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军事原则,如最大限度地使用兵力,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等等。他在分析防御能更充分地利用地利、战术上的攻击时机和方式、战场准备的优越条件和民众的支持等同时还指出,防御本身是比进攻更强有力的一种作战形式,主张借助防御赢得时间,以便在取得优势后转入进攻。这本传记对上述军事思想和原则的形成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和著作历来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于他所提出的关于战争的精辟见解和正确的军事原则也给予积极的评价。但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认识,从总体上看,仍未能摆脱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窠臼。他在回答“什么是战争”这一问题时,却把战争说成“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他所提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重要理论命题,虽然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战争与政治的提法在总的方面看是一致的,但其中有些概念的内涵却有所不同。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政治是国家人格化了的智慧,是“整个社会的一切利益的代表”,是这一政府与那一政府之间的外交关系。他不懂得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看不到产生战争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战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因而他无法揭示战争的本质,更不能明确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阶级实质。
  《克劳塞维茨传》的原书名是《克劳塞维茨的生平与事业》。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史料翔实可靠,作者文笔生动流畅,被认为是当代有关克劳塞维茨的权威著作。它向读者展示了克劳塞维茨一生的坎坷道路,读后会对克劳塞维茨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
  书中首先介绍了克劳塞维茨的身世。他出身于一个小贵族家庭,但是他家贵族称号的来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实际上,他的家族是属于接近平民阶层的市民阶级。他从十二岁起即投身封建行伍,度过了将近四十年的戎马生涯。他原有的学历虽浅,但他毕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听过康德主义者基泽韦特的哲学课,研读过当时著名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的著作,热爱大诗人席勒反映德意志民族意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文学作品,还阅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尽管他置身于普鲁士王国封建统治阶级的营垒,但就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而言,他已站到新兴资产阶级的行列中了。他后来成为以香霍斯特为首的普鲁士军事改革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决不是偶然的。他同军事改革派主要成员之间的亲密友谊和他们的军事改革活动和斗争,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本书还为我们深刻理解克劳塞维茨在军事理论上的许多独创性论断,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背景,详尽地描述了克劳塞维茨亲身经历的1793年普鲁士军队反对法军的“美因茨围攻战”、1806年普鲁士军队同法军在耶拿附近会战中所遭到的惨败、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以及1813—1815年的历次解放战争。他从切身经验中体会到战争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所引起的,而且得出结论说,政治贯穿在整个战争行为中并对战争不断发生影响。他从普鲁士的军事失败中认识到,要从拿破仑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就必须振兴民族,因此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克劳塞维茨到过法国、瑞士、俄国、波兰等国,转战东西,攻读外语,细心考察各个民族特点和异乡风土人情。他不仅象历史学家那样记述了战争和历史事件,而且象哲学家那样力图阐明产生这些事件的原因。他亲身参加了1812年俄国大败拿破仑军队的博罗迪诺会战和斯摩棱斯克会战,从中总结了向本国腹地退却,疲惫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最后战胜敌人的经验,使之成为他积极防御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还预见到,拿破仑必败,俄国是不可征服的。克劳塞维茨向往德意志的统一,反对封建割据的君主政体,当时就提出:“如果说有一个最不致引起德意志人反对的政体形式的话,那就是共和政体。”
【作者简介】
  威廉·里特尔·冯·施拉姆,1898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商人家庭,卒于1983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争中负了重伤。战后曾先后在埃尔兰根和慕尼黑上大学,于1922年取得博土学位。在1924年至1933年期间,他曾任《慕尼黑最新消息报》文艺编辑,同时从事文艺创作和撰写文艺评论。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曾被认为是“不可靠分子”而失去了工作,但后来在陆军杂志《德意志步兵》任编辑和在军队参谋部门编写军情。战后,他主要从事写作,发表过一些中、长篇小说及其他著作。这本《克劳塞维茨传》是他的代表作。
【目录】
序通往克劳塞维茨之路
引言克劳塞维茨传记今日观
第一篇普鲁士人中的新成员
第一章可疑的贵族出身
第二章军营之子
第三章典型的自学者
第四章受命担负起崇高的使命
第五章命运的相遇
第二篇危机与灾难
第一章在失败之前
第二章通向俘虏营之路
第三章创伤
第三篇违愿的深造旅行
第一章启程前往法国
第二章苏瓦松和巴黎
第三章在希望与绝望之间
第四章放逐带来的精神收获
第五章浪漫主义的游历
第六章科佩的伟大文学
第四篇保守的革命者们
第一章归来
第二章在胜利者的罗网中
第三章在夹缝中
第四章爱情的慰藉
第五章危险的1809年
第六章诱惑与尝试
第五篇解放战争之前
第一章准备时期
第二章谋反的岁月
第三章罗曼蒂克插曲
第四章西里西亚作为民族的堡垒
第五章天才即勤奋
第六章信念录
第六篇俄国1812年
第一章发自战地的书信
第二章在俄国的经历
第三章前所未有的战争经验
第四章陶罗根协定
第七篇在历次解放战争中
第一章临时归来
第二章1813年的小型战争
第三章军首长
第四章军事哲学家与1815年的和平
第五章在法国的第二次深造旅行
第八篇保皇的反对派
第一章“莱茵河畔的华伦斯坦阵营”
第二章时间是属于你们的
第三章克劳塞维茨与政治
第九篇完成了的未完成作
第一章最后的几项使命
第二章死亡来得迅速
第十篇军事哲学家在自己的祖国
注释
资料来源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