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罗文学关系史探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罗文学关系史探

14 3.9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4

仙谷诗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超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02006650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9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罗文学关系史探》分为上、下两编,凡十一章,时间跨度自古代(17世纪下半叶)至2006年。对此间有关作家与作品、译家与译著、版本与流传、翻译出版媒介及其他形式的文学和文化交流互动史实,都做了考述评析。力求揭示文学在沟通不同民族精神世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究文学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及其规律,同时回应和纠正学界在对中罗文学与文化关系认识和评价方面某些已成定势的偏误。这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考察和论述中国文学与罗马尼亚文学之间关系的专著,它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通过原典实证等方法,首次以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野对中罗之间相互认知、两国文学互相接受的历程进行双向梳理和现代阐释,展示中罗文学关系丰富多彩的全貌。
在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的拓荒意义,对于中国与欧洲小国文学和文化关系研究,亦可资借鉴。
【作者简介】
丁超,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山西高平。1978年3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罗马尼亚语专业,1982年1月毕业留校,长期从事罗马尼亚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l986至l987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访学,199l至1993年在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事馆工作,1997至1999年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任教育组负责人,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参加过《汉罗词典》的编纂,出版教材《罗语应用文》和(《新编大学罗马尼亚语》(1、2册,与后两册共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与友人合译(《茶馆》等剧本在罗出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译作若干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在人类文化长河中探寻中罗文学的交汇
第一节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罗马尼亚历史与文学的基本脉络
二中罗文化交流中的文学关系
三本课题的学术追求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文献基础
一课题的学科特征
二影响研究为主的方法
三课题史与研究现状

上编中国文学在罗马尼亚
第一章罗马尼亚先民对东方和中国的早期认识
第一节古代的遗存、想像与推测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史实与文献
二东亚与东欧的民族碰撞和交融
第二节中世纪晚期罗马尼亚诸公国关于东方的知识
一史书中.对“中国”的最早记载
二宇宙志类著作中对中国的介绍

第二章米列斯库与中罗文学关系的发端(17世纪)
第一节摩尔多瓦的饱学之士
一从雅西到君士坦丁堡
二步入莫斯科外交界
第二节康熙初年的俄国使臣
一出使清廷始末
二成果、流传及评价
第三节中罗文学关系的开启人物
一米列斯库使华著作的文学性
二对中罗文学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19世纪中国文化在罗马尼亚的传人和影响
第一节中国文明传入的肇始
第二节“青年社”与中国文学
一马约雷斯库译中国小说
二波戈尔译中国诗歌
第三节阿列克山德里的中国山水诗
第四节斯拉维支对孔子的景仰和摄取

第四章20世纪前半期的汉学初步
第一节政治关系的萌发及演变
一外交关系的建立与中止
二报刊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声援
三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罗马尼亚医生
第二节约尔卡:史学家对中国的著述
第三节考什布克:用诗歌演绎中国传说
一《石头狮子》
二《皇位之争》
第四节有关中国的志书与游记
一伯伊里亚努的《中华文明简编》
二内格鲁的《中国文明与思想举要》
三旅行家笔下的中国
第五节翻译与创作的文学中国
一文苑《玉笛》——中国诗歌的翻译
二萨多维亚努作品中的东方图景
三克林内斯库的“中国历史剧”《舜帝》
第六节对中国的文化阐释
一布拉加:中国文化的坚定护卫者
二埃里亚德:与生俱来的东方情结

第五章人民共和国时期对中国文学的接受(1947-1965)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中国古典文学
第二节罗马尼亚作家访华及有关著述情况
第三节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综合国情的介绍
一文学和哲学研究类的著译
二政治著作和文献翻译
三历史著作的译介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文学和文化交流

第六章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对中国文学的接受(1965-1989)
第一节主要汉学家及其成就
一罗明家族
二江冬妮
三杨玲
四鲁博安夫妇
五维珊
第二节中国翻译家单独或与罗人合作的翻译活动
一李玉珠
二李家渔
三杨学莒
第三节罗马尼亚作家访华及有关著述情况
第四节罗马尼亚诗人的中国情缘
一马林·索列斯库
二米拉·鲁贝亚努(鲁美娜)
第五节其他形式的文学艺术交流
一鲁迅百年诞辰活动
二中国电影和话剧的映演
三文化艺术书籍的出版

第七章转轨之后的失落与重建(1989-2006)
第一节文化随笔与改革开放的中国
一各界人士看中国
二新作联与中国作协的友好交往
第二节翻译:文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
一纯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
二对中国文化传世经典的译介
三对欧美华人文学的引进
第三节罗马尼亚版的《赵氏孤儿》
第四节中罗双重文化语境中的小说新作

下编罗马尼亚文学在中国
第八章历史的透视与辨析(1949年以前)
第一节中国古代和近代对东欧民族的认知
一明清之际来华的东欧耶稣会士
二从明末传教士到近代国人编撰的舆图地志与东欧国家
三晚清出使大臣曾纪泽和薛福成日记中的罗马尼亚
四吴宗濂、郭家骥译《罗马尼亚国志》
第二节20世纪上半期东欧文学在中国的传入
一萌发时期(1906-1919)
二上升时期(1920-1937)
三趋缓时期(1937-1949)
第三节最早进入中国的罗马尼亚作家和作品
一沈雁冰和《小说月报》对罗马尼亚文学的介绍
二朱湘与《路曼尼亚民歌一斑》
三短篇小说翻译

第九章新中国之初对罗马尼亚文学的引进(1949-1976)
第一节建国初十七年罗语文学的翻译
一小说
二戏剧
三诗歌
四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
第二节罗文学和文化的其他接受方式
一《世界文学》对罗马尼亚文学的译介
二中国作家访罗情况
三对罗马尼亚文化的宣传
四高等院校罗马尼亚语言文学专业的创办
第三节“文革”期间对罗马尼亚文化的引进
第十章新时期的繁盛与辉煌
第十一章后新时期的困厄与调适
结语回眸后的思考与展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