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

37.88 2.8折 13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崇山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04

仙谷诗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崇山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4942
  • 定价 13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5页
  • 字数 638千字
【内容简介】
陈崇山编*的这本《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首先梳理了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百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证调查方法,对女新闻工作者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该书通过对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分别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妇女报》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的积*作用,由此揭示出当女性在媒体决策层占据重要地位时,媒介内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作者简介】


陈崇山,原名陈崇三,女,1933年2月22出生,祖籍浙江德清,汉族,党员,巾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崇山渎于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1949年7月1参加,1949年8月1,加入中国新主义青年团。1950年11月在萧山从事土地改革和新主义青年团的工作,曾任萧山报记者,民大学新闻系编辑教研室助教、有金属杂志编辑,1979年调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年获院特殊贡献津贴,1993年11月离休。1994年主持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巾同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的调查,参加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nco妇女和传媒论坛做主题发言,进而介入女研究。曾任中国妇女研究会顾问,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顾问,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少数民族分会顾问,会科学院妇女研究巾心理事。编著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

精彩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进步,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有了的改善,然而,我们仍然感到生存的空间并不理想。有来自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侵袭和环境污染,有来自各种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羁绊,还有来自我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惯的自我束缚。因此,我们时常感到“活得很累”,甚至有的人“活得痛苦”,没有或少有感。生活在以男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妇女,活得比男人更累,更不容易。这是现实。
【目录】
序一  回首’95世妇会20年

序二  女记者是男女平等的强力推动者

前言

第一编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百年历程

  辛亥革命前的女新闻工作者

  民国时期的女新闻工作者

  新一中国的女新闻工作者

  香港的女新闻工作者

  台湾的女新闻工作者

  架设友谊之桥的女新闻工作者

第二编  中国首次大规模女新闻工作者调查

  中文部分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女性部分)频数数据

      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问卷

      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的抽样设计

      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的抽样具体步骤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的总体设计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实施方案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经费管理办法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中期小结

  英文部分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女性部分)频数数据

    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问卷

    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的抽样设计

  (此部分是报送联合教科文组织的英文报告,集中编辑以便外国读者阅读)

  对《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的解读

  妇女运动的主题——争取男女平等——关于中国新闻界男女平等现状的调查与剖析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工作生活满意度研究

  加紧培养跨世纪女主笔

  女新闻工作者要掌握传播决策权

  女性参与决策传媒界走了多远

  要让“半边天”看到《半边天》

  全球化与女新闻工作者

第三编  传媒人要推动性别意识纳入主流

  传媒人要加强性别意识修养

  性别意识进入主流步履蹒跚

  要用性别意识搜索性别歧视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

  政府应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

  关键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性别意识

  任命领导干部需考察其国策意识和性别意识

  必须将性别意识纳入文化发展战略

  分性别统计是女性研究的基础

  联合国性别主题组与首都女记者对话

  女性在新闻界崛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答《中国妇女报》记者问

  对女性传媒女性宣传的思考——致李秋芳、刘伯红同志的信

  对改进中国妇女研究会工作的建议——致彭飒云同志的信

第四编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喜和忧

  欧阳海燕博士的梦想——对陈崇山调查提纲的回答

  蒋巧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一位驻外女记者

  杭州女记者的乐和忧

  “记者的亲和力很重要”——访新华社驻浙江记者站记者张乐

  包头电视台女记者赵洁的苦与乐

  寿沅君与央视《半边天》

  “饮食”怎么就有了“主义”?——访学者型女编辑魏世平

  她,51岁当记者——访香港《文汇报》驻京女记者刘诚

  首都女记协为跨世纪人才成长推波助澜——北京女记者群像掠影

  默默奉献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

  冰清玉洁心火热焰炽情——记寒冰

  澳大利亚新闻界:女性崛起

  真诚的会面永恒的友谊——中国女新闻工作者访美散记

  对浙江女记者的访谈记录

第五编   女新闻工作者主办的报纸特征——对《中国妇女报》的个案研究

  女性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

  玫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芬芳——从《中国妇女报》看新闻舆论的强大力量

  1998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报告

    附:1998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问卷

  2004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报告

    2004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问卷(略)

  2008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报告

    2008年《中国妇女报》全国读者调查问卷(略)

  《中国妇女报》应是一张普适于、普惠于全国妇女的报纸

  我为《中国妇女报》做读者调查

女新闻工作者获奖名单

编后的思考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