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

23.88 2.5折 9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明安、盖琪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3

仙谷诗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明安、盖琪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3627
  • 定价 9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4页
  • 字数 458千字
【内容简介】

  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种更为碎片化、快餐化、泡沫化、平面化,同时却也更为开放、更为多元、更具主体间性的语境逐渐生成—这一全新的文化趋向,构成我们今天讨论“微时代”并试图从学理层面给予爬梳和展望的基础。在“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这一大的主题框架下,本书一共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微时代的文化与文学”,“微时代的影视艺术”,“微时代的传媒与社会”,以及“微时代的日常生活”。这四部分涵盖了从虚拟世界的文学、影视艺术到现实社会的生活与传媒,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微时代”正在发生的文化变革。

【作者简介】
本书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集体编撰而成。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是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首都师范大学与民进北京市委共同建设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机构。该研究院以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宗旨,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首都文化发展的战略课题,特别是文化在北京迈向世界城市进程中的核心作用。该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包括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三大领域,从成立至今,已经组织发放并承担多项科研课题,提供多项政策参考,并成功举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工作坊、论坛等。
【目录】
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

微时代的文化与文学

  机器身体:微时代的物质根基和文化逻辑

  微文化时代的三副面孔:混合所有制、移动互联网与2l世纪的青年问题

  马苏米、斯迪拉克与身体

  微时代的后人类——信息空间中的科技生命

  思考“微时代”:“微时代”的霸权与渺小主体的命运

  “微/萎托邦”状况

  当林妹妹邂逅“微时代”——《红楼梦》的媒介转型

  网络女性写作中的酷儿文本与性别化想象

  萌:“微时代”的审美经验

  颠覆与重建:“微时代”的后现代美学征候

微时代的影视艺术

  “微时代”与电影批评的命运

  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以影视艺术为例

  微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微电影艺术:满足需求创造市场

  微电影研究的公共性问题及其辩证反思之路

  微电影的特殊美学

  见微知著:微电影与微文化

  论影视动画产业链建构中的网络微营销

  新媒体视阈下的“恶搞配音”

  “微时代”下的“微音乐”探寻

  微时代的文化霸权建构——以全球流行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为例

  媒介融合背景下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涌现——《罗辑思维》个案研究

  “微时代”传媒艺术的文化变革

微时代的传媒与社会

  微时代的后启蒙与美学之维——历史理性面临的新选择

  微民主与现代公民性建构难题

  微客、微话语与“复杂思想”的消解

  “四跨”与“三改”:“微生活”新论

  微博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建构的影响——基于在校大学生“新浪微博”使用状况调查的研究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网络谣言

  网络视频新闻微博传播中的文化政治

  社交网络中的图像驱动文化——以Instagram和Snapchat为例

  微时代下媒介话语权的解构与重构现象研究

  相聚却孤单:微时代的公共交往

  自由,在场,未定的共同体——微博式生存的内在分析

微时代的日常生活

  微时代的迷文化生产力:“星巴克”的社交情境消费研究

  “社会生活噪音”的诞生

  微信的双重消费逻辑与大众消费狂欢

  微时代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消费

  老年人的“微时代”日常生活:一项基于访谈的研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