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浙商与慈善公益事业研究(1840-1938)
¥
8.88
3.2折
¥
2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春霞、刘惠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春霞、刘惠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6382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2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浙商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近代浙商与慈善公益事业研究(1840-1938)》主要由绪论、主体内容、结语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主体内容共由八章组成,一分门别类地阐述了浙商参与慈善的主要活动及特点。在各章节的排列顺序上,仍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体现了近代浙商慈善活动由个体行为向组织行为、由封建色彩浓厚向近代形态转化的进程。第一章主要叙述了因浙江宗族组织发达,多以村庄为单位聚居,族内慈善活动也有较长的历史渊源。近代浙商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善德观念,首先参与了对宗族和梓里的各项慈善活动。表现形式即为族田、义庄、宗祠、族学等的创建和乡里救济等。第二章主要叙述了浙商与善会善堂慈善活动的关系。传统的善会善堂组织和活动是配合小社区的发展,照顾小社区的需要和稳定,多具有畛域之见和宗族性格。近代浙商资助、创办的善堂不单处理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而且打破传统善堂的畛域、宗族和功能单一等方面的局限性,其中有些已开始演变为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晚清浙江绅商参加的义赈活动。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敌入侵,清王朝已经不可能对频繁发生的灾荒进行大规模的救济,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绅商开始大规模参与全国范围内的义赈。浙商与近代义赈的兴起和发展都紧密相关:胡雪岩、经元善发起最早的“丁戊奇荒”义赈,开启了民间救灾的新模式;陆树藩、严信厚的“庚子之变”的难民救济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朱葆三、王一亭在20世纪20年代的义赈中与国际合作,并诞生了中外合作的常设机构——华洋义赈会……
- 【目录】
-
绪论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现状述要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浙商与宗族、梓里慈善活动
第一节浙商与宗族慈善活动
一、明清时期浙商与宗族慈善活动
二、近代浙商与宗族慈善活动
第二节浙商与梓里慈善活动
一、日常救助
二、灾荒赈济
三、预防灾害
第二章浙商与善会善堂的慈善活动
第一节明清时期浙江善会善堂的兴起
第二节晚清浙江绅商与善会善堂
一、浙江绅商阶层的兴起
二、浙江绅商与晚清善会善堂的恢复
第三节浙商与家乡善会善堂的变迁
第四节旅外浙商与当地善会善堂
第三章浙商与义赈
第一节浙商与义赈的兴起
一、胡雪岩与义赈的产生
二、经元善与义赈
三、浙江善堂与义赈
四、义赈的进步性
五、义赈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第二节浙商与义赈的发展
一、陆树藩、严信厚与“庚子之变”难民救济
二、沈敦和与“日俄战争”难民救助
三、沈敦和与红十字会救济
四、天津浙商与长江水灾义赈
五、浙商与华洋义赈会
六、浙商与国际援助
第四章浙商与近代公益事业
第一节浙商与近代教育事业
一、南浔
二、宁波
三、浙江其他地方
四、旅津浙商
第二节浙商与公共设施建设
一、修桥铺路与市政建设
二、社会秩序
第五章浙商的会馆、公所与慈善活动
第一节浙商会馆、公所的兴起
第二节浙商会馆、公所的慈善活动
一、施棺助丧,设置义冢
二、周恤贫孤,施医给药
三、赞襄寒士,创设义学
四、赈济闾里,服务社区
第三节会馆、公所的衰落与演进
第六章浙商与同乡会的慈善活动
第一节浙商与浙籍同乡会的兴起
第二节同乡会的慈善救济活动
一、职业介绍与遣返
二、日常生活救助
第三节同乡会与社会公益事业
一、兴办教育
二、改良风俗
第四节同乡会的桑梓之情
一、赈济灾害
二、建设家乡
三、为民请命
第七章浙商与商会、同业公会的慈善活动
第一节浙商与商会的慈善活动
一、救灾救济
二、处理突发事件
三、地方公益
第二节浙商与同业公会的慈善事业
一、同业内的慈善公益活动
二、同业外的慈善公益活动
第八章浙商与抗战期间上海的难民救济
一、上海市救济委员会
二、上海市商会
三、同乡会与会馆、公所
四、上海难民救济协会
五、竺梅先与国际灾童教养院
结语浙商参与慈善活动初探
第一节浙商参与慈善活动的客观因素
一、天灾人祸加重
二、社会问题增多
三、政府奖励捐输
四、浙商财力雄厚
五、西方影响加深
第二节浙商参与慈善活动的主观因素
一、儒家传统
二、佛教信仰
三、乡土之情
四、交换所需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