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
实物拍照,(图片与标题不符以图片为主)
¥
3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张立平 校;[清]尤在泾 注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8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立平 校;[清]尤在泾 注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31965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9页
-
字数
1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伤寒论注十人书
- 【内容简介】
-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对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
该书共八卷,就六经各提其纲,于正治法之外,又列各经之变治法。如太阳原出之病以正治之法,其他则赅以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及类病法等。阳明腑病多于经病,腑病予正治之法,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异;次为明辨法,以攻下及外导润下等法;又其次为杂治法,或散或下以疗病变发黄、蓄血等证。少阳居表里之间,当肓膜之处,外不及于皮肤,内不及于脏腑,有汗吐下之戒,惟小柴胡汤方和解表里,为少阳正治之法;其次则有少阳权变法,和解而兼汗、下之法;又其次为刺法。太阴中风则以桂枝汤发汗之法;经脏俱病之证,与先里后表之法。少阴为太阳之里,居厥太二阴之间,有邪在太阳而已内及少阴者,有寒中少阴而仍外连太阳者,有邪在少阴而或兼厥阴、或兼太阴者,其治法不外清法、下发、温法、生死法。厥阴病,阴极阳复,故宜先辨厥热进退,以明生死之机,次论生死微甚。厥阴有寒热,治则有清法、温法之别,次又有瘥后劳复等法。
尤氏《伤寒贯珠集》,以治法提挈纲领,条理通达,又不囿于古人,颇有自己的创建,于我们学习《伤寒论》及临床辨证应用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 【作者简介】
-
解说词:张立平编者:(清朝)尤在泾
尤怡,字在泾(一作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尤氏自幼聪颖好学,性格沉静,工诗善书,曾因生活所迫而鬻字于寺院。后转攻医学,就学于苏州府名医马俶(字元仪),颇受器重,医术益精。至其业医故里,初不著于时,后因其论病深中肯綮,疗疾每获奇效,而名噪一时。然尤氏不求闻达,而闭户潜修医理,著书立说,著有《伤寒贯珠集》八卷、《金匮要略心典》二卷、《金匮翼》八卷、《医学读书记》三卷附《续记》一卷、《静香楼医案》二卷等。此外,尤氏尚有《北田吟稿》、《北田读书录》文学著作刊印行于世。
- 【目录】
-
伤寒贯珠集序
卷一太阳篇上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太阳正治法第一
太阳病脉证三条
桂枝汤脉证七条
桂枝汤方
桂枝汤禁三条
麻黄汤脉证七条
麻黄汤方
合病证治六条
葛根汤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白虎汤方
辨伤寒受病阴阳不同一条
太阳病愈时日及欲解之候与传经之证六条
太阳权变法第二
不可发汗例十条
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证一条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脉证一条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
小青龙汤方
十枣汤证治一条
十枣汤方
五苓散证治一条
五苓散方
表实里虚四逆汤先救里一条
四逆汤方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
调胃承气汤方
伤寒里虚法先补里二条
小建中汤方
炙甘草汤方
结阴代阴脉法一条
太阳斡旋法第三
服桂枝汤后证治六条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发汗后脉证治法十五条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真武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发汗吐下解后病脉证治三条
旋覆代赭石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太阳传本证治七条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卷二太阳篇下
太阳救逆法第四
论胸结脏结之异三条
论结胸及痞之源一条
论结胸证治十条
大陷胸汤方
大陷胸丸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散方
三物白散方
痞证七条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懊浓烦满证治六条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下利脉证五条
葛根黄连黄芩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下后诸变证治八条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误汗下及吐后诸变脉证十三条
干姜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黄连汤方
火逆十条
……
卷三阳明篇上
卷四阳明篇下
卷五少阳篇
卷六太阴篇
卷七少阴篇
卷八厥阴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