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学-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病学-第3版

8 1.9折 42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谷晓红,冯全生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24741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2元

上书时间2024-04-08

山頭斜照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温病学-第3版
定价:42元
作者:谷晓红,冯全生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7224741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该书以上版教材为基础,针对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与各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体现中医思维特点、体现医考结合;体现中医药新进展、新方法、新趋势等,并进一步精简教材内容,加强图文并茂,加强临床实践内容。书后配有网络增值,便于学生学习复习使用。
目录
篇  温病学基础理论章  绪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温病学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四、发展阶段(近现代)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节  温病的概念及特点    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四、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二、温病的命名    三、温病的分类  第二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    一、温病与伤寒    二、温病与温疫    三、温病与温毒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节  温病的病因    一、温病的外因    二、温病的內因    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四、失治与误治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    一、温病的初犯部位    二、发病途径    三、发病类型  第三节  温病的病理要点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    二、卫气营血分的传变规律  第二节  三焦辨证    一、上、中、下焦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    二、上、中、下焦的传变规律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第二篇  温病的临床辨治与防护第五章  温病的常用诊法  节  问诊    一、发热    二、汗出异常    三、口渴    四、大便异常    五、小便异常    六、呕恶    七、头身痛    八、神志异常    九、痉    十、胸腹不适    十一、厥脱  第二节  望诊    一、望面、口唇    二、望目、鼻、耳、咽喉    三、望齿    四、望舌    五、辨斑疹    六、辨白痞  第三节  闻诊    一、气味    二、声音  第四节  切诊    一、切脉    二、察胸腹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节  温病的治疗原则    一、祛邪护阴    二、卫气管血治则    三、三焦治则  第二节  温病主要治法    一、疏卫解表法    二、清气泄热法    三、和解祛邪法    四、祛湿清热法    五、通下逐邪法    六、清营凉血法    七、开窍醒神法    八、息风止痉法    九、滋养阴津法    十、固脱救逆法  第三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一、兼痰饮的治疗    二、兼瘀血的治疗    三、兼食滞的治疗    四、兼气郁的治疗  第四节  温病瘥后调理    一、扶正补虚    二、清解余邪    三、复证治法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节  历代医家对温病预防的认识  第二节  温病预防的方法  第三节  温病的护理第八章  温病常见证型的辨治  节  温热类温病常见证型    一、卫分辨治    二、气分辨治    三、营分辨治    四、血分辨治    五、气营血分辨治    六、后期辨治  第二节  湿热类温病常见证型    一、卫气分辨治    二、气分辨治    ……第三篇  四时温病的诊治第九章  温热类温病第十章  湿热类温病.第十一章  温毒类温病第十二章  温疫类温病第四篇  温病学原著选读第十三章  叶天士《温热论》第十四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十五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第十六章  吴又可《温疫论》选第十七章  其他医家论著选附篇  温病学方药的临床发挥方剂拼音索引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