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影随形 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影随形 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

53.01 3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昆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66354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0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5元

上书时间2024-03-20

山頭斜照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影随形 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
定价:35.00元
作者:李建昆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15266354
字数:126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无线电技术蓬勃应用,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合法地运用无线电波缺乏必要的了解。有很多人在飞机起降时,仍旧肆无忌惮地把玩着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不少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里,运用电子类的“三无”产品与他人安全并无关系;还有人觉得无线电台是私人物品,我想设就设,跟别人没有关系。凡此种种,其实都涉及公共领域的无线电安全,李建昆编著的《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将针对这些方面一一展开阐述,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操作,并且告知大家因此会造成的危害性后果,以及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内容提要
无线电波人人都知道,并且天天都在使用,但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并非人人都了解。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国家通信设施的建设加速,大家可能还对一些地方的通信天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李建昆编著的《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围绕无线电波原理、应用及管理三大中心,分成3个篇章展开介绍。篇就无线电波的原理展开阐述,通过原理解剖、历史回顾、信号传播等方面,让大家了解无线电波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技术。第2篇就无线电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大家了解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大磁体上,而且人体本身也是带红外波的放射源,从而打消人们对电磁辐射“谈虎色变”的误解。此外,还对个人及公众领域的各种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第3篇是管理规定篇,首先让大家认识到无线电波是一种国有自然资源,之后谈到了具体有哪些国家和地方的管理规定,最后阐明了无线电波对国家建设具有战略性的原因。  《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架构紧紧抓住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充满无线电波的自然空间,这些电磁波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我们,大可不必对其产生恐慌心理,我们要在安全界限内合理地运用它,为社会发展及个人应用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目录
篇 基础理论篇章 无线电概念解剖 章首导语我们向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可以看到以投入点为中心荡开一圈圈涟漪,在水平面四散开来传播。这里可以形象地把无线电理解为空气中的波浪,实际上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而引起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水波在水面波动有相似之处。1.1 我是谁——无线电到底是什么 1.2 打水漂——我是如何动起来的 1.3 隔空打牛——“无线”作用力的推手 1.4 一分为二——电磁场的波粒二象性 1.5 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痕迹 第2章 无线电史话串烧 章首导语赫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实产生了小火花。篇 基础理论篇章 无线电概念解剖 章首导语我们向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可以看到以投入点为中心荡开一圈圈涟漪,在水平面四散开来传播。这里可以形象地把无线电理解为空气中的波浪,实际上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而引起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水波在水面波动有相似之处。1.1 我是谁——无线电到底是什么 1.2 打水漂——我是如何动起来的 1.3 隔空打牛——“无线”作用力的推手 1.4 一分为二——电磁场的波粒二象性 1.5 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痕迹 第2章 无线电史话串烧 章首导语赫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实产生了小火花。2.1 奥斯特——我被磁针撞了一下腰 2.2 安培——追着移动的“黑板”做题 2.3 法拉第——描绘不可思议的力线 2.4 麦克斯韦——接过大师火炬的思考者 2.5 赫兹——用实验证明理论的 2.6 马可尼——穿越大西洋上空的奇迹 第3章 无线电原理揭秘 章首导语由接收机中的选择性电路,选择所要接收的某个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利用它直接去推动耳机是不行的,还必须经检波器使曾经被“寄载”的高频振荡波与高频信号分离,由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听筒,才可以收听到所需要的信号,所以结果就是“从汽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个人”,远距离通信的目的也就实现了。3.1 硬币电池——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做起 3.2 信号转换——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3 产生振波——千里马就是这样炼成的 3.4 发送电波——将打包的产品推向天空 3.5 编码调制——传音入密的腾空筋斗云 3.6 解调信息——从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人 第2篇 生活应用篇第4章 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 章首导语地球的自转造成地核中的“涡旋”,从而产生磁场。地球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球体,在这个球体的中心里面充斥着液态铁。这种铁元素的涡旋状流动,再加上地核与地球各外层间差异旋转的加速效应,以及地球自身的自转,而使其产生电磁效应递增效果,从而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综合磁场。4.1 巨大泪滴——保护人类生存的磁层 4.2 美丽极光——与太阳风的亲密接触 4.3 大陆漂移——地球磁场变换的证据 4.4 候鸟迁徙——动物也在利用地磁场 4.5 司南传说——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发明 第5章 正确对待电磁辐射 章首导语自然界有无数的电磁波放射源,海洋、山岭、岩石、土壤、森林、城市、乡村以及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凡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环境,无一例外在发射着不同程度的红外线,因此人体本身就是红外辐射源,我们本身就是一只只“大老虎”。5.1 以光之名——来自自然界的电磁波 5.2 天人合一——同质异名的两种辐射  5.3 人体温度——其实我们也是辐射源 5.4 基站辐射——比电视和空调更环保 5.5 和谐共生——分清辐射与污染的界限 第6章 在个人领域的各种应用 章首导语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除了mp3、mp4、红外及蓝牙,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发送传真,可以订餐和订票、可以看电影和电视、可以刷卡和消费,甚至可以视频通话!这些都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6.1 用耳朵听——收音机又响起熟悉的旋律 6.2 用嘴巴说——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 6.3 用眼睛看——家中必不可少的电视机 6.4 用牙口吃——微波炉是现代化烹调灶具 6.5 用手指使——越来越广泛的手机族群 第7章 在公众领域的各种应用 章首导语对于需要覆盖的居民小区,由于这里是人口密集居住的场所,自然要建设相应的基站,以保证小区居民的手机能正常通话。否则就会出现网络“空洞”,用通信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出现了“盲区”。我们所承受的基站辐射,远比家里的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发出的来得低。7.1 通信基站——手机互相联系的保证 7.2 雷达应用——现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7.3 导航应用——gps系统的前世今生 7.4 红外、蓝牙——近场通信的哼哈二将 7.5 wi-fi模块——走向4g的无线局域网 第3篇 管理规定篇第8章 无线电频谱为何需国家统一管理 章首导语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生活空间密布着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如果不划分好各种设备工作的波段,势必出现无线电波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航行中的飞机受到干扰,因而失去与地面的联系导致空难。8.1 无线干扰——飞机上为何不能打电话 8.2 波行其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3 各司其职——不同波段的使用范围 8.4 飞越国界——国际电信联盟的发展 8.5 业余电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火腿” 第9章 无线电频谱资源为何具有战略性 章首导语现在人们生活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已经形成了“铁水公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其无线电专用频率应用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交通体系的营运安全。要加强对民用航空、公路运输、轨道交通等专用无线电频率的监测,为各种交通运输“保驾护航”。9.1 蓬勃发展——我国已成无线电利用大国 9.2 科研应用——从隔墙看人到遥望太空 9.3 国防建设——电子战在当代战争的运用 9.4 经济强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经 9.5 集中管理——有效监管无线电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