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36 4.6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月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0905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8元

上书时间2024-02-13

山頭斜照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定价:78.00元
作者:周月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0-01
ISBN:9787301340905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以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一个远比我们过去的认知更为丰富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提要
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面相来表述全体,在中外学界都很流行。新文化运动就是如此,既存研究多以《新青年》及北大师生辈的声音来概括整个运动,而忽视其多元并进的一面。在当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梁启超系”,也有其自身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希望“以解放求改造”,创造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其目标和方式都与北大师生辈有所不同。同时,该群体并非既存言说中新文化运动的外在对立物,而是新文化运动的构成性力量,参与且形塑了时代的思潮。后来被历史记忆所抹去的,也不单只是他们的文化观点与作为,更重要的是抹去了这一构成性作用。本书侧重思想的过程与肌理,以“梁启超系”这一群体的故事为主线,重访“另一类”新文化理念,呈现了全新的“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目录
序言罗志田1第一章绪论: 复调的五四9第一节复调的五四9第二节谁是“梁启超系”?14第三节“另一场新文化运动”20第四节思想的“肌理”26第二章立异以求同: 《新青年》的竞争者33第一节“不谈政治”与创办“学灯”34第二节意外的交锋: 一篇剧评引发的敌意38第三节“痛骂”《新青年》: 意气的批评者41第四节立异以求同: 《学灯》与《新青年》关系的改善47第三章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蓝公武与《新青年》同人的互动52第一节政论与思想:《国民公报》的转向55第二节“吾辈”与机关报:响应《新青年》60第三节谁是敌人:批评钱玄同68小结75第四章走向革命之一: 张东荪的总解决方案79第一节“非破坏不能革新”: 五四前后张东荪的转变80第二节“新式之结合”: 对青年的希望84第三节“阶级竞争”: 更新的力量与更新的结合87第四节“总解决”及其预备92小结96第五章走向革命之二: 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运动98第一节转向新文化运动98第二节唤醒各界: 面向平民的文化运动103第三节社会主义: 文化运动的方针109小结114第六章欧游求曙光: 重新认识中西的意象117第一节求曙光118第二节柏格森与倭伊铿123第三节悲观与乐观127第四节新的计划132第七章从革命到改良: 删去“解放”的《改造》137第一节整顿《解放与改造》139第二节没了“解放”的《改造》144第三节从高谈主义到研究问题152第四节从反政治到谈政治159小结: 走向改良166第八章型范未定: 化合中西的再造文明之路170第一节未必先有预定的型范170第二节化合中西的制度试验177第三节新心理与旧文化183小结190第九章筑基础与造势力: 文化运动的政治走向195第一节缠绕中的文化与政治197第二节筑基础: 面向社会中坚分子的文化改造202第三节改党造党: “专从文化方面,另造一种新势力”206小结214第十章总论218一“调节横流”: 与《新青年》派之关系219二形塑新文化运动的建设性力量226附论错位的战场: 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232第一节引言232第二节别有怀抱: 革命方略下的“新文化运动”235第三节孙中山与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错位241第四节胡适叙述中的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248第五节结论252致谢257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