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检验医学(下)
  • 实用检验医学(下)
  • 实用检验医学(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用检验医学(下)

669 九品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金良 著;丛玉隆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GG8682

上书时间2024-04-15

芳诺晴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金良 著;丛玉隆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14011
  • 定价 21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95页
  • 字数 326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下册重点是实验技术,包括: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2007年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的内涵,介绍如何建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国际上对于医学检验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各类试验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方法学评价、检测系统评估;影响实验的要素和环节及国家或行业制定的常用检验仪器的质量标准等。期望这部著作对于促进检验与临床的学术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和检验医学学术水平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丛玉隆,男,1947年5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医技部临床检验科主任兼全军医学检验指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1994年以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编辑等职。
  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入临床实践,在血栓性疾病试验、诊断、治疗、监测,血液学、体液学自动化分析的临床应用及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科学质量管理和规范化建设2005年,科室国内首家通过国际ISO15189认可,标志着科室标准化管理已与国际接轨,科室检验报告可在世界各地近千个实验室互认,2007年被选为中国认证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我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指导工作。
  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丰富科室建设内涵,加强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00年和2006年分别被评为九五和十五期间科研先进个人,曾获全军医学成果2等奖两项,3等奖两项;全军科技成果2等奖一项,3等奖三项(90-3-55-1;92-3-32-4及92-3-50-1);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专著38部,获北京市重大项目分课题,十一五获863项目分课题及军队课题多项课题基金。
  认真负责研究生带教和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获学院先进教师总后优秀教师,1999年获中华医学国际基金会林宗杨医学教育奖及教学成果奖。
【目录】
第一篇实验室管理和临床检验技术篇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概论
第一节临床实验室概念
一、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二、临床实验室的类型
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临床实验室的组建
一、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组成
二、实验室的用房与功能分区
三、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四、专业实验室的划分
五、临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六、检验项目的确定

第二章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第一节分析前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阶段准备和影响因素
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
三、标本的验收和拒收
四、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第二节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历史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统计学基础
三、质控品的选择和应用
四、质控图的选择和应用
五、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和质量评价
六、质控规则
七、失控后的处理
八、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九、室间质量评价
第三节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后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检验结果确认的原则
三、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四、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五、咨询服务与抱怨的处理
六、参考范围、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
七、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第四节实验方法的选择
一、实验方法的分级
二、参考物的分级
三、方法选择的原则
四、方法选择的步骤
第五节方法学评价
一、方法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
三、准确度的评价
四、精密度的评价
五、检测限的评价
六、可报告范围
第六节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一、检测系统的组成
二、检测系统的评估方法
三、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第三章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组成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二、质量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医学实验室的特点
一、医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二、法律地位和组织结构
三、医学实验室的分析技术及仪器设备
四、医学实验室的检验过程
第三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
三、组织结构的确定和资源配置
四、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五节医学实验室认可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剖析
一、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
二、技术方面的问题剖析

第四章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术语定义及有关概念
一、量和量值及有关概念
二、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及有关概念
三、测量方法和程序及有关概念
四、溯源性和不确定度及有关概念”
五、参考测量系统及有关概念
六、互换性和基质效应及有关概念
第三节溯源性的建立
第四节临床检验参考系统现状及其应用
第五节临床实验室与溯源性

第五章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第一节循证医学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三、循证医学的发展,
四、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步骤,
五、系统评价
六、Cochrane协作网
第二节循证检验医学与方法
一、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二、循证检验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
四、循证检验医学与系统评价
五、循证检验医学指南

第六章检验信息系统
第一节建立检验信息系统的目的
一、检验科目的
二、信息科目的
三、医院管理目的
第二节检验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一、概述
二、检验信息系统现状
三、检验信息系统功能
第三节检验科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7F模式
二、产品设计与选型
第四节检验信息系统与医院检验流程
一、检验信息系统条形码应用
二、检验信息系统与改善工作流程
第五节检验信息系统接口
一、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二、与仪器的数据接口
第六节ISO15189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ISO15189简介
二、信息系统重要性
三、检验信息系统建设和ISO15189
第七节检验信息系统整合大纲
第八节LOINC标准及其应用
第九节检验信息系统新技术与发展

第七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一节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一、国际发展概况
二、我国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节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二、生物安全管理
三、个人防护要求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
五、实验室区域划分
六、实验室环境防护要求
第三节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
一、生物安全柜
二、其他常用安全设备
第四节实验室其他危害
一、火的危害
二、电的危害
三、电离辐射
四、危害性化学品
五、噪声

第八章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原理
一、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分析参数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应用全面质量管理
一、血液分析仪鉴定O~00JOgQ
二、血液分析仪校准
三、血液分析仪检测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血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细胞形态检查关系
一、仪器法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核现状
二、血涂片复核国际准则
三、临床实验室制定血涂片复核标准的原则和步骤
四、制定血涂片复核标准时须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十五市健康人群抗凝静脉血细胞测定值调查

第九章血凝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检测原理
一、光学法
二、凝固法
三、发色底物法
四、免疫法
第二节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
二、全自动血凝仪
第三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检测项目
二、性能特点
第四节质量管理与仪器维护
一、质量管理
二、维护与保养

第十章血液流变仪检测技术
第一节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一、毛细管黏度计
二、旋转式流变仪
第二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全血黏度,
二、血浆黏度
第三节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
一、影响血液黏度测定的因素
二、影响毛细管黏度计测量主要因素
三、使用注意事项
四、质量保证
五、维护与保养
六、常见故障及分析
七、临床常用检测规范化

第十一章尿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二节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显微镜和成像系统检验技术
第一节显微镜光学原理
一、放大倍数与分辨率
二、反差增强技术、
第二节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三节组合式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四节显微照相术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五节显微数字图像分析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三、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血细胞手工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与染色技术
一、静脉采血
二、皮肤采血法
三、血涂片制备
四、血涂片染色
第二节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三、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三节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四节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临床意义
第五节血细胞比容测定技术
一、毛细管法
二、温氏法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六节红细胞平均值计算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参考值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网织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试管法
二、Miller窥盘计数技术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八节白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九节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十四章造血细胞和造血组织形态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造血形态学检验项目优化组合及其结合

第十五章贫血检验技术
第十六章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
第十七章输血相关检验技术
第十八章尿液分析技术
第十九章体液检验技术
第二十章脱落系统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一章男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三章围产期保健检验技术
第二十四章细胞遗传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五章床旁检验技术

第二篇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检验技术篇
第三篇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篇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附录血液尿液细胞形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