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西部扶贫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西部扶贫问题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7.9 3.3折 55 全新

库存13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卓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034875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1050211

上书时间2025-01-1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卓,1965年生于重庆,1981年起先后在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学习,200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重庆大学任教,1991-2003年在四川省扶贫办工作,1995年受国家公派到菲律宾接受培训。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贫困人口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公民社会与农村社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灾后扶贫与社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重点项目“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的实证研究”、一般项目“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学研究”等。

目录
上编 世纪之交的贫困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新世纪凉山州彝族贫困地区扶贫问题研究
关于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建议

中编 扶贫陷阱
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实践和可行性
平昌县GB式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践和思考
低收入人口的信贷需求与供给分析
小额信贷视角下合会的运行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特征分析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金融影响评价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的创新路径
扶贫资金政府管理中的“公有地悲剧”
扶贫陷阱与扶贫资金政府管理效率

下编 扶贫多元主体
四川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研究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研究
四川乡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研究
兰州市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灾后社区扶贫模式研究
参与式灾后重建的作用和影响

内容摘要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

  在世界贫困人数呈上升趋势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由于贫困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规律性。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状况十分复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共存;二是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三是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共存:四是阶层性贫困开始形成。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

  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当时即断言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①19世纪末英国的朗特里(Rowntree)和布思(Booth)进一步提出绝对贫困概念,即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是必需的,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仅仅是维持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量,那么该家庭就处于贫困状态。@

  绝对贫困关心基本需要的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如食品、住房和衣着的消费构成维持生存最低需要的生活标准。因此,绝对贫困也称为生存贫困。@

    中国最早对绝对贫困现象的描述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挡风雨。这种定性而形象的描述可以使我们在直接面对各类人群时判定哪些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但其局限性是明显的:①我们不可能直接接触所有的人;②用“三不”标准判定贫困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参照群体不同,判断结果就可能有差异。

    1984年,我国曾经提出“人均口粮南方水稻产区400斤以下,北方杂粮产区300斤以下”的绝对贫困标准,由此确认当时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口有125亿,约占当年农村总人口的16%。如此广泛的绝对贫困使得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扶贫工作的唯一目标。经过政府与社会的扶贫济困、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广大贫困群众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8年,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4200万,占当年农村总人口的46%左右。政府计划到2000年全部解决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我国绝对贫困状况的缓解。但是,绝对贫困状况的缓解并不等于消除贫困。贫困有两种典型的状态,一为绝对贫困,一为相对贫困。在我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逐渐缓解的同时,相对贫困以其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开始成为我国现阶段贫困状况的另一个显著特征。①

    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生活状态。@如果说绝对贫困纯粹是物质上的或者经济意义上的最低生理需要,是一种生存临界状态,那么相对贫困则包含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要,是一种与某参照群体比较后的落后和收入下降状态。事实上,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相对贫困的人员不仅是指收人分配处于低层,也是指其在一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低下。相对贫困关心对资源的最低权利,人们有权要求得到一份最低收入。

    从经济意义上讲,相对贫困是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有较大差距的一种生活状况,因此相对贫困的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相对贫困标准在不同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是有差异的。相对贫困标准由社会确定,是社会上多数人对于较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确认。

    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是以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人均每天最低消费l美元,年收入低于375美元即为贫困。③而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人均月收入220元,人均年收入2640元,折合美元约319美元,比国际公认贫困标准低15%。农村贫困标准为1998年价计人均年纯收入635元,折合美元约77美元,比国际公认标准低80%,比国内城市贫困标准低75%......

 




精彩内容
贫困陷阱:1956年,发展经济学家纳尔逊(Nelson)提出人口陷阱论,并以此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增的问题。人口陷阱也称低水平均衡陷阱(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和贫困陷阱。该理论认为,只要人均收入保持在某一临界水平之下,超过收入增长率的人口增长率总会使经济重新被拉回到低水平均衡陷阱。
  扶贫陷阱:2008年,王卓提出扶贫陷阱论,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扶贫机制问题,不仅贫困人口,而且政府也很难跳出扶贫陷阱。扶贫陷阱,就是由于扶贫本身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而产生的一种扶贫与贫困长期共生的现象。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主要表现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以相对贫困为主;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以农村贫困为主;家庭贫困与区域贫困共存,两者相互影响;暂时贫困与长期贫困共存;低收入群体与其阶层的关联性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