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47.2 5.3折 ¥ 8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宋明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24950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29326927
上书时间2025-01-09
序
中国电力行思录
《大国电力》是一部中国电力行思录。翻开这本书,我倍感亲切。
作者宋明霞长期关注、深入思考、持续报道中国电力,我这个行业老兵对此深感欣慰。她把 19 年来对中国电力的见证与思考结集成书,邀请我来作序,我欣然接受。
《大国电力》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
写史、写人、写风骨,作者表现的是对创造者的敬重,凸显了中国电力人的精神气质。其风格雄浑豪迈,写国家重大工程又不局限于工程,展现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大美。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此书了解中国电力。
《大国电力》秉持未来观,承接过去,传递未来。
作者对能源的战略思考贯穿全书,《国华办电思路新——准格尔发电厂工程建设侧记》《中国水电谋发展:义无反顾而又顾虑重重》 《从特高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国创新背后的钻石体系》《长江大保护:三峡模式初露端倪》等文章充满了理性思考,对促进行业发展很有帮助。
电力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电力工业走到今天,历经了几代人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我也是个亲历者。
我 1951 年到苏联学习汽轮机制造。1955 年在上海参加全国首台 6000 千瓦汽轮机试制。1956 年 10 月到哈尔滨汽轮机厂任总工程师,一干就是十年。1959 年 11 月,哈尔滨汽轮机厂成功制造出了 5 万千瓦汽轮机,这台汽轮机的转子图片还上了《人民日报》头版。1973 年调任北京重型电机厂总工程师。1979 年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期间分管能源。1988 年任国家能源部部长,1996 年当选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可以说,我大半辈子都在与电力打交道。
我出生于 1926 年,是“90 后”代表。虽然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脑子一直闲不下来,常常思考一些问题,想得多的还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是提高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问题。
截至 2020 年年底, 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总量的49.1%,仍然是燃煤大国。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提高煤炭利用效 率,减少煤炭的总用量。煤炭只有在大型电厂使用,才能提高利用效率,做到清洁燃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
1979 年我在国家计委工作期间,提出了“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的工作思路,编写了《节约能源 30 例》,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联合提出节能 58 条,把节能工作要求具体化。1981 年 8 月 9 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我的文章——《实行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供可以节约 1 亿吨煤炭》。今天看来,利用供热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仍是提高火电厂效率为有效的途径,仍有很大的潜力。
实践证明,只有全国一盘棋,才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早在 2006 年春,我就对“煤价由市场调控,电价由国家管控”表达了个人看法。我认为,我国煤和电的价格紧密联系,煤电危机、电力与煤炭的矛盾,不仅是电力或煤炭一方的问题,国家总体计划应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配。靠采取临时性措施,不仅发电企业亏损,还可能导致电网企业全面亏损,长此以往电力供应会出大问题,直接影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
第二是推进国家电气化发展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很多城市计划建设煤气工厂,以解决居民用燃气做饭的问题。经过调研并参考世界先进国家用燃料做饭的发展进程,我提出不如拿这笔投资建设电厂,用电来做饭,既安全方便又干净。我在几次会议上提出逐步推广用电做饭。
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新时期的电气化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全面升级,也是推动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在我国营商环境 10 项指标中得分提高多,这是将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电力属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于电力属性缺乏统一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我一贯主张:电的属性是公用,是服务,并不是经济学领域中所谓的商品。对于经济社会来说,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首先要承担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社会职能,其安全保障不容忽视。因此,对于电力改革与发展,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把握正确的方向。
我所思考的问题很多,近在关注如何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需要迅速减少碳排放,其中电力是主力军,交通、工业、建筑等多领域也要加快推进低碳化,有效的政策工具也需要加紧配套,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需要变革。
新中国电力 70 年的成长与变革成就了今天的大格局,如何认知今天的大格局将影响新的战略布局,而新的战略布局是为了应对百年之大变局。
明霞关注中国电力这 19 年正是中国电力高速发展期,我们有不少交集。不过有一个交集我没想到,她父亲居然也是电力行业的老兵。她带来了父亲宋启斌的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当年电力安全工作会上我的讲话。从这个角度看,明霞无疑是在传承父业。作为长辈,我想对她提些希望,望她把本书作为起点,继续关注中国电力,深入研究中国电力,不断传播中国电力,为国家能源现代化建设再做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能源部部长
黄毅诚
2021 年 5 月于北京
电力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电力工业走到今天,经历几代人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作者是个亲历者。
《大国电力》是一本中国电力成长录,作者长期关注、深入思考、持续报道中国电力,把19年来对中国电力的见证与思考结集成书。从西电东送个工程、三峡工程、长江大保护到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煤电、水电、新能源到新能源云。贯穿2002—2021年,起始时间恰是两个重要节点: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元年和2021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
《大国电力》秉持未来观,承接过去,传递未来,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写史、写人、写风骨,作者表现的是对创造者的敬重,凸显了中国电力人的精神气质。其风格雄浑豪迈,写国家重大工程又不局限于工程,展现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大美。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此书了解中国电力,进而了解中国。
宋明霞,产经观察者,资深媒体人,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与媒体结缘,起步于地方媒体,成长于人民日报社;景仰传统文化,自省《九十岁之后的美谁负责》;与产业同行,相信《选择可持续发展就是选择未来》;与文字相伴,深感作文如织布,无论是织出一段锦还是一缕沙,都是灵魂深处跌宕的冲浪,都是个体生命沉静的修行。
大风起兮
002 中国能源的序变从无名小卒开始
004 国华办电思路新——准格尔发电厂工程建设侧记
010 回望历史才知道我们到底走了多远
012 准格尔壮歌
023 穿过夜,走过黑
025 铜鼓湾的超越
036 好工程是所黄埔军校
038 忍不住想说的“标题事件”
040 南海鲁班——国华台山电厂建设项目荣获“鲁班奖”纪实
048 苦水玫瑰
050 渤海三叹
069 一个有价值的答案
071 毛乌素之光
090 大美宁海湾
092 东海强蛟——神华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成长报告
114 英雄电厂,你从未走远
116 国华热电 : 一个优秀品牌的 50 年修炼 国电力
128 一个城市电厂的和谐实践——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改进管理纪实
131 走共生共赢的国际化之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一带一路” 实践观察
百舸争流
144 水电依然顾虑重重
145 中国水电谋发展:义无反顾而又顾虑重重
153 能源进入高速转型期,可再生能源领*本世纪
158 “新三峡”正式核准,清洁能源“十三五”漂亮开局
164 三峡集团:生死大营救 31 年,确保中华鲟不灭绝
168 “上合”之和与全球能源互联网
170 从特高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国创新背后的钻石体系
192 煤制油来了,去煤还是理性地拥抱煤?
198 能源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示范引领是关键
208 陆佑楣院士的眼神
210 精深开掘百年三峡
221 中电联:中国电力 40 年,六大成就世界瞩目
227 电力大咖“脱口秀”冲击波
未来已来
236 新能源搭上“云”快车
242 杨昆:加快推动电力三大变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245 从点亮中国到点亮世界——中电联举办 2018“中国电力主题日”
255 中电联:我国电力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260 科学的大坝工程是生态综合体
265 大坝安全是天大的事,世界关注中国怎么做
270 长江大保护:三峡模式初露端倪
283 六大全球性、系统性变化攸关中国未来
290 大山大水 大江大河
292 跨越半个世纪的能源战略探寻——记首任能源部部长黄毅诚的能源观
后记
302 爱在天边——永远的“9511 工程”
307 感恩每一朵花
电力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电力工业走到今天,经历几代人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作者是个亲历者。
《大国电力》是一本中国电力成长录,作者长期关注、深入思考、持续报道中国电力,把19年来对中国电力的见证与思考结集成书。从西电东送个工程、三峡工程、长江大保护到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煤电、水电、新能源到新能源云。贯穿2002—2021年,起始时间恰是两个重要节点: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元年和2021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
《大国电力》秉持未来观,承接过去,传递未来,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写史、写人、写风骨,作者表现的是对创造者的敬重,凸显了中国电力人的精神气质。其风格雄浑豪迈,写国家重大工程又不局限于工程,展现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大美。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此书了解中国电力,进而了解中国。
宋明霞,产经观察者,资深媒体人,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与媒体结缘,起步于地方媒体,成长于人民日报社;景仰传统文化,自省《九十岁之后的美谁负责》;与产业同行,相信《选择可持续发展就是选择未来》;与文字相伴,深感作文如织布,无论是织出一段锦还是一缕沙,都是灵魂深处跌宕的冲浪,都是个体生命沉静的修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