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9.8 4.1折 ¥ 4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守国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0965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8979811
上书时间2025-01-08
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
程 遂 营
2020岁初,当国人持续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疫艰苦斗争之际,当大部分人宅在家里静待春暖花开之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同志,却在“闲中偷忙”地谋划一本历代有关黄河诗歌辞赋《我引黄河心上流》的出版,并热情地邀我作序。
20年以前,我曾以《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为题,在博士论文里部分涉及了黄河生态文明的问题。2016年,我又应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15集系列节目《黄河上的古都》。其间,还写过一些关于黄河生态、文化和旅游的论文。
客观而言,有关黄河辞赋的问题我还只停留在简单认知层面,真正研读过的相关辞赋并不多。好在王守国、王国钦两位先生对黄河辞赋有较为长期和深入的研究。他们此前已做了大量工作,整部书稿业已形成较为详细的体系。详阅他们提供的《我引黄河心上流》编辑大纲、目录及部分辞赋作品,令我难抑心潮澎湃!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高度概括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关系。
比希罗多德更早,生活在中国的两位圣哲也曾有过一段被历史铭记的对话。孔子周游列国时,专门慕名到东周的都城洛阳,向老子请教为政治国之道。临别的时候,老子指着奔腾咆哮的黄河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乃谦下之德也。这就是中国文化传统里影响深远的“上善若水”观念的来历。
中外圣哲跨越万里时空,不约而同地高度评价了水之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黄河发源于我国的青海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长河。中国地大物博,全国的江河有数千条,大江大河也有数十条。不过,在如此众多的河流里,没有任何一条河流像黄河一样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如此至深且远!
比老子、孔子更早的“大禹治水”时期,黄河在我们祖先的眼里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猛兽。人们不了解黄河的规律,对黄河怀着敬畏乃至惧怕的心理。鲧、禹父子,一开始也不知道是堵还是疏,如何堵,又如何疏?甚至,商周时期的帝王每年都要举行大礼,祭拜黄河以求得天下平安。
据历史记载,禹的儿子夏启建立我国历史上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都城频繁迁徙。在夏朝延续500多年的统治时间里,迁都达10次以上,平均不到50年就迁都一次。商朝在“盘庚迁殷”以前300年的时间里,也至少迁了五次都,平均60年左右就迁都一次。夏、商两朝的频繁迁都,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不过与黄河频繁泛滥也有脱不了的干系。
到了比老子、孔子稍晚的战国时代,人们逐渐把握了黄河安流与泛滥的规律,开始把黄河水害变为黄河水利。魏惠王开凿了鸿沟,引黄河水作为水源,在中原地区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隋炀帝则在鸿沟的基础上开凿了通济渠,次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连为一体,形成了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大运河。此后直到清朝末期,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如同今日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连通南北、互通有无的巨大航运作用。
我们的先祖们,正是通过治理黄河认识了大自然,通过亲近黄河真正读懂了人类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原是黄河的赠礼”,“关中平原是黄河的赠礼”,“河套平原是黄河的赠礼”……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大江、大河、大湖,各自哺育不同的城市和文明;而中小型江河、湖泊,则哺育中小城镇、乡村及其文明。在所有大江、大河哺育城市的文明过程中,黄河是慷慨的。它不仅哺育了河湟谷地、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关中平原、黄淮大平原,还哺育了西宁、兰州、银川、太原、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沿河发展繁荣起来的大都市。在现代流行的“八大古都”中,由黄河哺育的大古都就有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五座。而历史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则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灿烂盛世,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愿意“北漂”或“南漂”,希望到北京或者南方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去淘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前四千年左右的时间里,特别是汉唐盛世,大多数人却会不约而同地“西漂”长安、“中漂”洛阳、“东漂”汴京。那何尝不是一个典型的“黄漂”时代呢!
这一切,也许是后人把黄河称作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然而,水火也有无情的一面!
黄河在内蒙古的河口镇以上为上游,在河南的桃花峪以下为下游。上游以山地为主,因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较少。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并夹带了大量的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多的河流。据统计,每年都有数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段,以至形成世界上少有的地上悬河,从而为黄河的大规模泛滥埋下了祸根。
在有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之多。面对如此频繁的河患,“治黄”“保运”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国家要务,河清与河晏成为人们的美好梦想与期盼!
也正是在黄河水患肆虐和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依托农耕文明发展繁荣的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逐步滞后于东南地区,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渐次落伍。于是,黄河流域的人们不禁发出了“成也黄河,败也黄河”的沉重叹息!
当然,黄河是自在的、无辜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清醒地表达过他的历史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黄河的?今人又将如何对待黄河,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条什么样的黄河呢?
这本由历代诗歌辞赋作品汇集而成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就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和今人眼里黄河的模样及愿景。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严格来说,“赋”在本意上并不包括诗歌和散文。但从字义上来讲,“赋”又有创作、吟咏之意。所以,广义的“赋”又可以是包括诗歌、文赋、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作品。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就是一部历代诗人词家抑或政治家的“赋黄河”之作。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赋黄河”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我引黄河心上流》就精心筛选了不同时期与黄河有关的148首(篇)文学性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主要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编选布局具备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取舍得当,较为全面。涵盖了古今诗词、辞赋等歌咏黄河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作者群体涵盖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士子和当代作家。其中,既有《诗经》及唐宋诗词佳作,有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即兴所作的《瓠子歌》,西晋成公绥由衷赞美黄河的《大河赋》,有李祁、周光镐、刘咸、薛瑄以及当代诗赋家王国钦等不同时代的《黄河赋》,也有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流沙河、杨志学以及香港作家刘济昆等著名诗人歌咏黄河的现当代诗篇。鉴于光未然先生的《黄河大合唱》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巨大精神鼓舞作用,也选录了他的《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三段歌词,可见编选者用心之独到。
二是纵贯历史,古今结合。全书从《诗经》、魏晋辞赋、唐诗宋词,到元、明、清以及当代诗歌、歌曲歌词,穿越时空,纵贯古今,为读者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不同作者、不同心态下歌咏黄河的千百样貌,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吟咏之余,往往令人口齿生香,慨叹不已!
三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华儿女在黄河流域的大规模活动已达五千年左右,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在减退、黄河流域的植被在减少、黄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在加剧,黄河母亲已不堪重负。未来,我们将如何理性对待黄河和黄河文明,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相信,这也是《我引黄河心上流》带给读者的关于黄河现状和未来的深层次思考。
此为序。
2020年2月20日于开封仁和小区
本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守国主编。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同时选配了28幅相关的书画及摄影彩插。
王守国,文学硕士,传媒经济博士,高级编辑,省管专家。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文艺评论和大众传播。著有《诚斋诗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道家双峰》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获奖二十余项。
卷一·古代诗词
关雎 / / 诗经·国风·周南
河广 / / 诗经·国风·卫风
瓠子歌 / / 汉·刘彻
其一
其二
咏怀 / / 魏晋·阮籍
明君词 / / 南北朝·王偃
渡黄河诗 / / 南北朝·范云
木兰辞 / / 南北朝·佚名
晚渡黄河 / / 唐·骆宾王
又送别 / / 唐·李峤
登鹳雀楼 / / 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之一) / / 唐·王之涣
旅望 / / 唐·李颀
送裴图南 / / 唐·王昌龄
使至塞上 / / 唐·王维
榆林郡歌 / / 唐·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 / 唐·王维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 唐·李白
公无渡河 / / 唐·李白
赠裴十四 / / 唐·李白
行路难(三一) / / 唐·李白
将进酒 / / 唐·李白
发白马 / / 唐·李白
北风行 / / 唐·李白
寄远(十一一) / / 唐·李白
赠崔侍郎(二首之一) / / 唐·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一) / / 唐·李白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 / 唐·崔曙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一) / / 唐·高适
塞下曲(四一) / / 唐·常建
黄河二首 / / 唐·杜甫
其一
其二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一) / / 唐·杜甫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 / 唐·岑参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 / 唐·岑参
送崔主簿赴夏阳 / / 唐·岑参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 / 唐·张志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 唐·韦应物
送郭判官赴振武 / / 唐·卢纶
塞下曲 / / 唐·戎昱
塞下曲(四二) / / 唐·李益
其一
其三
统汉峰下 / / 唐·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 / 唐·李益
闻夜啼赠刘正元 / / 唐·孟郊
杂曲歌辞·羽林行 / / 唐·孟郊
浪淘沙 / / 唐·刘禹锡
生离别 / / 唐·白居易
河阴夜泊忆微之 / / 唐·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 / / 唐·白居易
征人怨 / / 唐·柳中庸
河阳桥送别 / / 唐·柳中庸
逢旧识 / / 唐·贾岛
拂舞词·公无渡河 / / 唐·温庭筠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 / 唐·李商隐
河阳诗 / / 唐·李商隐
黄河 / / 唐·薛能
黄河 / / 唐·罗隐
浪淘沙 / / 唐·司空图
偶书(五一) / / 唐·司空图
逢旧(二一) / / 唐·李涉
塞上行 / / 唐·鲍溶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一) / / 唐·陆畅
凉州词 / / 唐·薛逢
咏史诗·黄河 / / 唐·胡曾
塞上曲 / / 唐·周朴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 / 唐·许彬
宫词(百一) / / 五代·和凝
登圣善寺阁 / / 唐·褚朝阳
登单于台 / / 唐·张蠙
书河上亭壁 / / 宋·寇準
黄河 / / 宋·王安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 / / 宋·陆游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 / 金·元好问
山坡羊·潼关怀古 / / 元·张养浩
过古黄河堤 / / 元·萨都剌
水龙吟·过黄河 / / 元·许有壬
黄河行 / / 元·贡泰父
过黄河 / / 明·李东阳
秋望 / / 明·李梦阳
渡黄河 / / 明·谢榛
渡黄河 / / 明·张时彻
黄河夜泊 / / 明·李流芳
龙门 / / 明·顾炎武
渡黄河 / / 明·宋琬
渡黄河 / / 清·查慎行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 / 清·金德瑛
卷二·古今辞赋
灵河赋 / / 魏·应玚
大河赋 / / 晋·成公绥
襄华贯洪河赋 / / 唐·樊阳源
黄河赋 / / 元·李祁
黄河赋(并序) / / 明·周光镐
黄河赋(并序) / / 明·刘咸
黄河赋 / / 明·薛瑄
黄河源赋 / / 袁瑞良
黄河三峡赋 / / 焦玉洁
黄河金岸赋 / / 王正伟
小浪底赋 / / 屈金星张艳丽
黄河颂 / / 金学孟
黄河吟 / / 许俊梁
中华母亲河赋 / / 蒋红岩
黄河赋 / / 戴松成
黄河赋 / / 王宇斌
黄河赋 / / 解国记
黄河赋 / / 梁富正
黄河赋 / / 王国钦
卷三·白话新诗
黄河大合唱(组诗三首) / / 光未然
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风陵渡 / / 艾青
黄河渡口 / / 阮章竞
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 / / 穆旦
我们歌唱黄河 / / 郭小川
黄河的独白 / / 青勃
将军渡 / / 管桦
黄河与鲤鱼 / / 牛汉
三门峡——梳妆台 / / 贺敬之
给黄河安家 / / 梁南
壶口瀑 / / 丁芒
黄河落日 / / 李瑛
夜半车过黄河 / / 公刘
黄河浪 / / 雁翼
黄河长江 / / 韩笑
黄河态势 / / 王辽生
车过黄河铁桥 / / 流沙河
小浪底抒情 / / 刘章
黄河 / / 王怀让
黄河石头记 / / 刘济昆(香港)
黄河壶口歌 / / 叶延滨
在黄河 / / 李小雨
黄河故道遐想 / / 赵丽宏
幻河(节选) / / 马新朝
黄河静静流 / / 陆健
陪好友看黄河入海口 / / 曹宇翔
黄河壶口 / / 冬青
大河 / /吉狄马加
黄河记 / / 刘向东
黄河歌谣 / / 杨志学
黄河新娘 / / 王芬霞
印象黄河 / / 杨炳麟
黄河故事 / / 吴元成
悬天壶口 / / 第广龙
跟着黄河在这儿拐弯 / / 髯子
倾听黄河 / / 高金光
歌唱黄河 / / 聂沛
郑州黄河湿地 / / 萍子
长风 / / 何向阳
黄河向东流 / / 马利军
黄河 / / 张况
本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守国主编。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作品148首(篇)。包括“古代诗词”部分86首;“古今辞赋”部分19篇(其中古代辞赋7篇,当代辞赋12篇);“白话新诗”41人43首作品。同时选配了28幅相关的书画及摄影彩插。
王守国,文学硕士,传媒经济博士,高级编辑,省管专家。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文艺评论和大众传播。著有《诚斋诗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道家双峰》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获奖二十余项。
这本由历代诗歌辞赋作品汇集而成的《我引黄河心上流》,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和今人眼里黄河的模样及愿景。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严格来说,“赋”在本意上并不包括诗歌和散文。但从字义上来讲,“赋”又有创作、吟咏之意。所以,广义的“赋”又可以是包括诗歌、文赋、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作品。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就是一部历代诗人词家抑或政治家的“赋黄河”之作。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赋黄河”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我引黄河心上流》就精心筛选了不同时期与黄河有关的148首(篇)文学性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主要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编选布局具备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取舍得当,较为全面。涵盖了古今诗词、辞赋等歌咏黄河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作者群体涵盖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士子和当代作家。其中,既有《诗经》及唐宋诗词佳作,有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即兴所作的《瓠子歌》,西晋成公绥由衷赞美黄河的《大河赋》,有李祁、周光镐、刘咸、薛瑄以及当代诗赋家王国钦等不同时代的《黄河赋》,也有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流沙河、杨志学以及香港作家刘济昆等著名诗人歌咏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