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1.6
4.1折
¥
2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廖康强 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203065807
出版时间200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20723241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长,既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同时也可能是充满挑战和苦恼的事情。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是,我们的表现却不能让孩子感到满意,甚至连自己都会感到相当的不满意。例如,当孩子提出在大人看来多么幼稚和奇怪的问题时,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是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他们没有看到孩子眼神里的失望;当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时,很可能忽视了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结果一番苦心却招来孩子的拒绝……
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过以上类似的经历,都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遭受过沮丧、失望的心理考验,而且同样的错误经常以不同的形式一遍遍地重复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产生苦恼的原因。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孩子心灵进行引导的过程。
本书阐释了家庭教育的36个心理学原理,给出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指导方法。例如,自然惩罚法则认为,要想让孩子改正错误,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比父母的指责有用得多。
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指导和实战读物。简单地说,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您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更多家庭教育的有效的心理技巧,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同时,本书要让你品味到,家庭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再会有苦恼。
作者简介
廖康强,毕业于洲潭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高中任教数学课11年,担任学校教科研室主任。喜欢阅读和思考,注重对教育心理的研究。现任北京专职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目录
前言
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1.罗森塔尔效应:期望能产生奇迹
2.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1.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2.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3.标签效应: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4.互惠效应:助人为快乐之本
5.棘轮效应: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1.感觉剥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2.好奇效应:兴趣是好的老师
3.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4.木桶定律:均衡发展重要
5.德西效应:金钱不是的
6.模仿效应: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禁果效应:被禁止的更有吸引力
2.晕轮效应:评价孩子要避免以偏概全
3.PAC心理状态:父母应善于调节心态
4.真爱法则:把爱撒到孩子心里
5.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
6.章鱼心态:教育要避免钻“死胡同”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
1.狐狸法则:爱就要让孩子独立
2.鲶鱼效应:积极地参与竞争
3.帕金森时间定律:有效地运用时间
4.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
5.沸腾效应:成功需要坚持
第六章 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1.强化定律: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
2.路径依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3.手表定律:教育切忌自相矛盾
4.蝴蝶效应: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5.热炉法则:规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
第七章 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1.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
2.自然惩罚法则: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3.超限效应:唠叨容易使孩子腻烦
4.当头棒喝:使迷途的孩子猛醒
内容摘要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长,既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同时也可能是充满挑战和苦恼的事情。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是,我们的表现却不能让孩子感到满意,甚至连自己都会感到相当的不满意。例如,当孩子提出在大人看来多么幼稚和奇怪的问题时,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是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他们没有看到孩子眼神里的失望;当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时,很可能忽视了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结果一番苦心却招来孩子的拒绝……
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过以上类似的经历,都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遭受过沮丧、失望的心理考验,而且同样的错误经常以不同的形式一遍遍地重复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产生苦恼的原因。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孩子心灵进行引导的过程。
本书阐释了家庭教育的36个心理学原理,给出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指导方法。例如,自然惩罚法则认为,要想让孩子改正错误,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比父母的指责有用得多。
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心理学指导和实战读物。简单地说,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您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更多家庭教育的有效的心理技巧,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同时,本书要让你品味到,家庭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再会有苦恼。
主编推荐
廖康强,毕业于洲潭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高中任教数学课11年,担任学校教科研室主任。喜欢阅读和思考,注重对教育心理的研究。现任北京专职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精彩内容
培养孩子的耐性
生命中总是不时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让我们想转身逃跑,变得不耐烦。对自己脾气注意收敛的人,和对自己脾气放任不管的人,他们得到的幸福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个被自己坏脾气控制的人,总是因之而烦恼,也不会受人欢迎。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培养他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孩子今后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父母要在平时的教育中,让孩子学会容忍和克制,让脾气服从于理性的判断,避免养成尖酸刻薄、好挖苦人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孩子的要求“延迟”一下“满足”。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完全要靠父母的帮助,饿了、渴了,他们往往急不可待地表达需求,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婴儿用大声啼哭表达吃奶的要求,就很正常,因为此时孩子的表现是真实需要的反应。但是半岁之后,父母就应该可以跟孩子解释:牛奶还在微波炉里,等1分钟就好。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听多了,他们会理解的。孩子哭,就让他在那里多哭几分钟,不用过于担心。
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尤其是当他们学会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后,父母就更应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机会,训练孩子具有耐心,懂得等待,利用等待培养抵制诱惑和欲望的能力。例如:外出游玩时教孩子遵守秩序,学会排队等待;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装配和修理一些日常用具;学做一些不太简单的菜;动脑筋玩一些比较复杂的智力游戏。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明白,许多事是急不来的,功夫到了才能“自然成”。可以说,等待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教会他某些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孩子被他人讥笑时,父母除了要告诉他怎么做以外,还应该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生气时,会脸色通红,身体发紧,高度紧张,在动作、面部表情和体态上都有表现。父母首先要让孩子认识这些标志,然后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每次训练时可以把全过程记录下来,让孩子看看自己当时的表现,这样更有利于强化他的情感控制能力。
一个培养耐性的小游戏
劳伦斯·沙皮罗在《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介绍的“取棍子”游戏,是一种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控制的传统训练方法:
在游戏中,一个叫迈克的孩子全神贯注,要把绿棍子下的红棍子取出来。因为太专心,手有些发抖了。他只有在不过半数到绿棍的前提下,移动红棍,才可以把红棍取出来。这时另一个孩子对着迈克做鬼脸,对着他的耳朵吹气,还说他是塌鼻子,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
迈克全然不为所动,慢慢呼吸,放松肌肉,眼睛紧盯着目标。他知道要想赢得这场游戏,必须排除他人恶作剧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他在内心克制着自己,终于,他成功地把红棍子取出来了。
这项游戏内容很简单,但需要参加者能集中注意力,具备很好的动作协调能力,目的是教会孩子情感控制技能。
2、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有一句俗语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成长中难免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在低龄儿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后天良好环境的影响能够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诱发内在的潜能,引导孩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认识“破窗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而另一辆,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他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
当个人摘取花坛里的鲜花后,其他人纷纷效仿,会将鲜花一摘而净;
在十字路口中等红灯结束时,如果有一个人稍微向前走了一步,其他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冲过红灯路口;
在一个公司,有员工随意浪费办公室的复印纸,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于是浪费行为有增无减;
“破窗效应”揭示了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当出现“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时,必须及时修好它。
“破窗理论”的提出更多的是从犯罪心理去思考问题,但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同样重要,孩子的成长必须依赖环境,就像植物离开阳光雨露就不能生长一样,是永恒的法则。因此,教育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环境。P37-3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