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41.6 6.1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瑜,张卫刚,袁志强主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43432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313249
上书时间2025-01-05
痔
一、定义
痔,是肛直肠终末段的黏膜下和肛管处皮下部静脉血管丛产生扩张、迂曲而最终形成质地柔软的静脉团。痔是常见的人类肛肠疾病,男女老少皆可患病,故有“十人九痔”之说,且女多于男。根据疾病形成部位的差异,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1.内痔(internal haemorrhoids)
指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病程有长有短,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有所提高。本病好发于膀胱截石位3、7、11点处,通常又称为母痔,发生于其他部位的则称为子痔。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2.外痔(external haemorrhoids)
指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下,由痔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静脉破裂或反复炎症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临床根据其形态、病理变化组织结构分为4种,即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mixed haemorrhoids)
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得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处,以1点处更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
二、中医病名溯源
我国古文献中,“痔”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指人体九窍中“有小肉突出者”,如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入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亦有鼻痔、眼痔、牙痔等。”二是指所有肛肠疾病的总称,明代董宿《奇效良方·肠澼痔漏门》云:“痔于肛门生寫,或在外而或在内。有似鼠乳者,有似樱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痒,有软有硬,有脓溃者,有不溃者,有肿痛便难者,有随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窍血出如线者。至于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及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或肛门四围生瘤数枚、脓血浸淫若莲花者。”三指痔病,如《诸病源候论·痔病候》中的“血痔”、《外科启玄》中的“翻花痔”。
中医学对痔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山海经·西山经》曰“虎蛟……可以已痔”,《五十二病方》中首次详细描述了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将痔分为脉痔、牡痔、牝痔和血痔。《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治痔的21种药物,并提出了五痔病名。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首次阐述了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曰:“筋脉横解,肠游为痔”。在此基础之上,之后历代医家又不断深入探索,对于痔的认识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了最早对痔的针灸疗法:“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西晋王叔和《脉经》:“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者,必痔。”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痔分为六类: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酒痔,并认为:“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唐代孙思邈的《备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