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77.5 6.1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仝志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78832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520543
上书时间2025-01-05
仝志辉:1970年9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伯克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乡村治理、乡村政治、农村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乡村研究》等重要刊物刊登论文。出版《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乡村关系中的村庄选举》、《农村民间组织与中国农村发展》、《农民合作之路:构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等著作,编著有关农民合作社立法的文献集三册。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和乡村治理体系的国家属性3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向由国家治理目标规定5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进程7
第四节基于国家属性对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解10
第五节全书分析重点和论述逻辑12
第一章集体化时代的集体村社制治理15
第一节集体村社制是集体化时代的制度创造16
第二节人民公社与集体村社制的定型18
第三节集体村社制内部的治理22
第四节集体村社制的治理优势26
第二章改革之初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29
第一节家庭承包制改革瓦解集体化时代乡村治理30
第二节家庭承包制改革孕育“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体系32
第三节家庭承包制改革后农村基层政治关系的两个变化34
第四节村民自治制度形式的探索38
第五节村民自治两种形式的比较44
第六节对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宪法确认48
第三章村民自治制度的直接民主理念和四个民主布局51
第一节基层民主倡导者对村民自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构想52
第二节村民自治的直接民主理念契合党的群众路线55
第三节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布局的提出57
第四节村民自治发展中民主选举的突进和后三个民主的滞后59
第四章村委会选举的民主进展和改进方向63
第一节衡量村委会选举进展的民主标准64
第二节村民选举依赖于个体村民选举权的确立68
第三节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之上个体村民选举权的悬置73
第四节村委会选举制度改进的长久方向是嵌入农村社会80
第五章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分设和互动85
第一节分设在改革之初并不是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88
第二节分设问题模糊处理的治理绩效和引发的问题91
第三节两个组织明确分设应追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强98
第六章“乡政村治”体制演进中的乡镇政权建设103
第一节“乡政村治”体制确立后乡镇政权的变化104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撤并乡镇和县乡综合改革106
第三节压力型体制的发展和乡镇治理成本积累108
第四节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113
第五节乡镇建设成为乡村治理中心116
第七章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119
第一节“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更新了乡村治理内涵121
第二节“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着眼于化解乡村治理发展困境123
第三节“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蕴含战略设计127
第八章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党建引领135
第一节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党建引领的含义137
第二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139
第三节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加强党的领导141
第九章乡村治理数字化与实现“三治”有机融合145
第一节乡村治理数字化在国家治理数字化发展中的地位146
第二节乡村治理数字化增进多元治理主体共治148
第三节乡村治理数字化提升三类治理机制的运用水平151
第四节乡村治理数字化增强三种治理机制的协同和优化153
第十章正本清源与时俱进,以“三治融合”引领乡村治理体系构建155
第一节民主话语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157
第二节乡村治理的民主话语发展的主要表现162
第三节以村民自治为例看乡村治理民主话语建构的方式168
第四节村民自治的民主话语对乡村治理实践方向产生重要影响172
第五节清理民主话语片面影响,建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73
附录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地方案例181
附录A在推进共富中实现共治——陕西省留坝县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探索182
附录B村民说事: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象山探索”203
参考文献213后记216
本书系“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既注重全国宏观脉络梳理、经验阐释,又注重地方特色和典型案例剖析;既注重政策的顶层设计研究,又注重地方群众首创探索、实践研究;既注重理论阐释、经验总结,又注重实践历程性梳理。丛书将为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经验,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将乡村包容性发展定位在不同收入农村人群、不同资源禀赋村庄、不同城乡连接程度村庄的均衡发展,分析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民合作社促进政策、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包容性增长效应。
本书在在农村发展领域应用包容性发展理论,且用于全面的农村民生政策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创新价值和理论系统性。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包容性发展效应,其中乡村包容性发展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深入分析乡村包容性发展效应是如何实现的,将有利于理解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深层原因,增强对伟大成就的理性认识。
作为套书的一种,本书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全书系统梳理了1978年农村改革启动以来,伴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调整,在乡村治理体系涉及的村庄管理体制、乡镇政权体制等方面发生的重要和深刻的变化。全书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梳理并分别研究乡村治理体系四十年年间的不同发展阶段,然后梳理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产生的多种地方性制度模式,再后探讨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点和路径,最后提出乡村治理体系和其它农村基本制度安排的联系和互强设想。
本书特色在于融合制度解释和机制分析。在农村发展领域应用包容性发展理论,且用于全面的农村民生政策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创新价值和理论系统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