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5.7 4.8折 ¥ 13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丁放,任声楠等编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94845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11610519
上书时间2025-01-05
皖南篇
宣城诗选/00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005
二、隋唐五代时期/007
三、宋元时期/023
四、明清时期/045
五、近现代时期/059
黄山诗选/06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061
二、隋唐五代时期/062
三、宋元时期/068
四、明清时期/093
五、近现代时期/131
芜湖诗选/136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37
二、隋唐五代时期/138
三、宋元时期/142
四、明清时期/151
五、近现代时期/164
马鞍山诗选/165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66
二、隋唐五代时期/167
三、宋元时期/178
四、明清时期/199
五、近现代时期/217
铜陵诗选/219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
二、隋唐五代时期/220
三、宋元时期/224
四、明清时期/236
五、近现代时期/251
池州诗选/25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54
二、隋唐五代时期/255
三、宋元时期/269
四、明清时期/302
皖中篇
滁州诗选/321
一、隋唐五代时期/322
二、宋元时期/327
三、明清时期/349
四、近现代时期/377
合肥诗选/378
一、隋唐五代时期/379
二、宋元时期/383
三、明清时期/403
四、近现代时期/419
六安诗选/421
一、隋唐五代时期/422
二、宋元时期/424
三、明清时期/436
淮南诗选/44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449
二、隋唐五代时期/450
三、宋元时期/463
四、明清时期/472
安庆诗选/491
一、先秦两汉时期/49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496
三、隋唐五代时期/496
四、宋元时期/502
五、明清时期/514
皖北篇
蚌埠诗选/551
一、隋唐五代时期/552
二、宋元时期/554
三、明清时期/557
淮北诗选/565
一、隋唐五代时期/566
二、宋元时期/567
三、明清时期/568
宿州诗选/572
一、隋唐五代时期/573
二、宋元时期/578
三、明清时期/593
四、近现代时期/610
阜阳诗选/61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613
二、隋唐五代时期/614
三、宋元时期/618
四、明清时期/643
毫州诗选/649
一、先秦两汉时期/650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651
三、隋唐五代时期/652
四、宋元时期/653
五、明清时期/668
后记/677
宣城诗选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东南,东临浙江杭州,南接黄山市,西靠池州市,北连马鞍山市。宜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江南通都大邑、鱼米之乡,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唐时置宣州,以宣城为治所,辖青阳、太平(含今旌德)、南陵(含今铜陵)、泾县、当涂、宁国、广德、溧水、溧阳等属邑,囊括了今皖南部分地区和江苏溧水等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水阳、青代二江自南向北滚滚流动,宛如舞动着的纯洁的白练,南漪湖、青龙湖、太平湖三湖由东向西列次分布,犹如颗颗明珠光彩熠熠,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嶂,仿佛粒粒宝石镶嵌在宣城大地上,形成了二江、三湖、四山的山川格局。宣城的名山胜水不仅养育了勤劳朴实的宣城人民,使这里物阜民丰,而且拨动了古今迁客骚人的心弦。秀美的山水与敏感的诗人相遇在一起,便成就了或壮美,或清丽,或雄浑,或婉转的诗篇佳作。
“宣城古是诗人地”(清姚鼐《张惺斋见示先赠侍读公西阪草堂集辄题一首》),自古至今,宣城留下了诸多诗人的足迹。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于明帝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他常常“视事高斋,吟啸自若”,创作了大量诗篇,可谓历史上首位发掘宣城自然美、人文美的诗人。尤其是他对敬亭山景色的发现与抒写,引发了后代诗人的共鸣,以至于今人称敬亭山为“诗山”。他构筑的高斋,即李白笔下的“谢眺楼”,更成为后世迁客骚人的精神家园。
谢朓之后的两百余年,另一位震古烁今的大诗人——李白来到此地,他登上谢胧楼远眺如画江城,不禁吟道:“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是历史上首位对宜城景色进行全面描写的诗人。据汤华泉(唐代诗人与宜城关系考),李白诗中写到敬亭山13次、宛溪(含句溪)11次、琴溪6次、响山1次、谢公楼3次、谢公亭5次、水西3次、灵源寺1次、东亭1次。前有谢能,后有李白,两位诗坛巨匠对宜城的吟哦,让这座清丽如画的江南古城充满诗意。
继李白之后,描写宣城景点最多的诗人是杜牧。晚唐诗人杜牧曾两度在宜城做幕僚,开成四年(839),杜牧由宜州赴京任左补阙,离宜赴京之际,他在《自宜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宜州因题赠》一诗中这样写道:“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入朝为官,高居庙堂,这是多少士人的梦想,但杜牧在春风得意之时,流露出的却是对宣州依依不舍的浓浓深情。
《宣城诗选》共选诗220余首,其中宋代选诗近80首,为历代选诗数量之最,这一方面与宋诗存诗较多有关,另一方面则因为宋代宣城本地诗人群的出现,如梅询、梅尧臣、周紫芝、吴潜、林宗放等,本土诗人数量增加,而且影响力较大。唐代以前,诗人对宣城的吟咏主要在于自然美的发现,宋代以后,像“且上敬亭山,感慨怀李白”(宋袁甫《江东巡部纪行》)这样怀念李白的句子渐渐多了起来,还有将李白与谢并提的,如“玄晖太白旧吟处,冷冷遗响留风泉”(元吴存《次高彦文韵送王仲仪》),“闲历旧游怀李白,还赋新诗似谢公”(明杨士奇《奉送李丈人之宣城就养》),“敬亭上下双溪水,曾照青莲咏谢公”(清缪徵甲《宛陵杂诗四首·其二》)。可以说,谢眺和李白已经成为宣城的文化符号。不仅如此,宣城本地特产,如歙砚、新安石砚、宣纸等也成为诗人的吟咏对象,元末明初唐桂芳就有诗曰:“纸光漆液砚比玉,春风吹出金芽香。”宣城秀美的自然风光陶冶了诗人的情操,开阔了诗人的胸襟,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诗人又以丰富而深切的人文情怀谱写了宣城的山河大地之美。诗人与宣城可谓相得益彰。
……
本书为安徽省社科重点项目“诗话安徽”的最终成果。本书拟收录安徽省内200处风景名胜古迹的相关诗词3000余篇,并加以扼要的讲解和注释,以诗为安徽作注,以诗为安徽代言。全书分为皖南篇、皖中篇和皖北篇,依据自然山川的走向和分布,以江湖为襟带,以城市为轴心,按照时间顺序,辑录历代文人骚客歌咏安徽自然风景,描绘安徽风土人情的诗词作品。每个城市、每首诗词作品的作者都有文字介绍,帮助读者在阅读之前做好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感受诗词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