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1 6.1折 ¥ 33 全新
仅1件
作者姚瑶、许梦燕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1470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11679260
上书时间2025-01-05
第一章信息检索概述
第一节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一、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
1.信息
信息最早见于我国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中“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诗句,这里的信息就是消息的意思。中国古朴的信息通常理解为“信号和消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信息的概念也不断深化。
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多种版本,《辞海》对信息的定义为:“①音讯;消息。②对观察对象形态、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美国《韦氏字典》把信息解释为: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知识;英国《牛津字典》把信息解释为: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狭义的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即对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广义的信息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总和。
信息具有共同的特点:可识别性、可转换性、可存储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时效性和无限性,具体解释如下。
(1)可识别性:信息可以通过人的感官感知和识别,也可以通过各种人造的探测仪器和信息工具识别。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和制造仪器、工具的技术在特定的时期和阶段是有限的,所以信息的可识别性并不会一一对应于现实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种情形。但是,有许多信息处于未被认识的状态时,我们只将这看作暂时现象。因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提高的,今天无法识别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被我们所认识。
(2)可转换性:信息的可转换性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记存形式具有可转换性,例如,用口头语言表达的信息,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转换成书面表达形式,这是表达形式之间的转换;而同一信息内容可以记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可以记录于纸上,也可以拍成胶卷或者记录于计算机磁盘上,这是记存形式的转换。二是信息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例如,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可以减少盲目性,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3)可存储性:信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记录存储,信息的记录存储要以各种载体为媒介。人的大脑是记存信息的第一载体,此外信息的载体还有纸张、磁带、胶卷、光盘、磁盘等。信息的记录存储只有载体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号、记录工具或技术设备。
(4)可共享性: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人利用,而且信息总量不会因利用者的增加而减少。相反,信息的共享程度越高,信息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无论有多少终端用户使用,都不会因此减少每一个用户所获得的信息量。
(5)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社会信息的传播,可以采用人际间的直接传播方式,例如口耳相传,也可采用有组织的间接传播方式,如广播、电报、电视、电影、网络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正是由于信息的可传播性,人类才可以相互联系和沟通,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6)可处理性:信息的可处理性是指信息是可以被修改、增加和删除的,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又会形成新的信息。
(7)时效性:随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失去其使用价值,就可能变成无效的信息。信息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8)无限性:信息无限性是指信息来源和信息的不断发展、没有止境。信息的无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体产生的信息具有无限性。只要事物在运动,就有信息存在;只要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停止,这些活动就会衍生大量的信息供人类利用。信息永远在繁行、更新、创造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二是认识主体利用信息的能力和领域具有无限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