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5 4.1折 ¥ 4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王月鹏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399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8500410
上书时间2025-01-01
《海边的葡萄原乡》收入王月鹏近年创作的散文新作85篇,这些作品大多被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年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以及各种全国散文年选、高考模拟试卷选载过。该书分为“慢生活”“旧时光”“葡园记”三辑,适合不同群体的读者阅读。“海边的葡萄原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作者多年来通过文学作品构建的一个精神栖息之地,是观察和思考社会人生的一个维度。这些理性与诗意相融的文字,会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种内省的力量,在浮躁和匆忙的生活中变得安宁。
王月鹏:1974年出生,山东海阳人。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青年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及思想随笔集《雾里的人》《怀着怕和爱》《空间》《血脉与回望》《镜像山水》《远行之树》,长篇纪实文学《渔灯》《烟台传》等十余部。
辑 慢生活
另一种桥 / 3
一滴酒里的世界 / 10
心愿树 / 18
打开一扇门 / 26
天 马 / 28
太阳的出场方式 / 30
还有一片海 / 32
成长的空间 / 34
质感生活 / 36
是什么样的感觉将她环绕 / 38
脚手架上的人生 / 40
窗 口 / 42
绿荫下的伞 / 43
作为背景的海 / 44
小 憩 / 45
被雪覆盖的喷泉 / 46
48 / 静 物
50 / 林间小径
51 / 海浪的赐予
53 / 内心丛林
55 / 时光印痕
57 / 此刻的物事
第二辑 旧时光
63 / 西沙旺
69 / 空 间
82 / 城与乡
94 / 切 口
108 / 雪 寂
112 / “老人与海”
123 / 声音的态度
135 / 漂流瓶
第三辑 葡园记
141 / 在葡园
143 / 想象的边际
145 / 我们都曾是诗人
147 / 不知来自内心哪一部分的力
149 / 我与另一个我
远方扑面而来 / 151
提前被忘却的明天 / 153
漫漫长夜 / 155
密 码 / 157
这样的一条路/159
缓慢地抵达 / 161
“突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 163
看地球 / 165
木刻的眼睛 / 167
旁观者 / 169
我一直站在这个角落 / 171
玻璃作为一种阻挡 / 173
另外的梦 / 175
纠 结 / 176
湿 地 / 178
更广大的生活 / 180
书桌上的蒲公英 / 182
水里的刀光 / 184
苦涩芬芳 / 185
他们在清扫落叶 / 187
荷 塘 / 189
词 语 / 191
那些另外的事 / 193
从今天开始认真生活 / 195
仰 望 / 197
199 / 不可或缺的生命激情
201 / 这一天
203 / 梦想之所以是梦想
205 / 纸上生活
207 / 之前和之后的时光
209 / 虚无是有分量的
211 / 浮现或闪现
213 / 空 白
215 / 空中索道
217 / 伪在意
219 / 征 服
221 / 在扎根的同时也飞起来
223 / 一个人的方式
225 / 未 知
227 / 已 知
229 / 做一个内心有秩序的人
231 / 虚与实
233 / 内与外
235 / 消 失
237 / 失 语
239 / 向内的力量
241 / 一种劳作
243 /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
245 / 那些被说出的
247 / 自己的院落
《海边的葡萄原乡》收入王月鹏近年创作的散文新作85篇,这些作品大多被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年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以及各种全国散文年选、高考模拟试卷选载过。该书分为“慢生活”“旧时光”“葡园记”三辑,适合不同群体的读者阅读。“海边的葡萄原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作者多年来通过文学作品构建的一个精神栖息之地,是观察和思考社会人生的一个维度。这些理性与诗意相融的文字,会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种内省的力量,在浮躁和匆忙的生活中变得安宁。
王月鹏:1974年出生,山东海阳人。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青年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及思想随笔集《雾里的人》《怀着怕和爱》《空间》《血脉与回望》《镜像山水》《远行之树》,长篇纪实文学《渔灯》《烟台传》等十余部。
……
这个冬天久久不曾落雪。
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是在一个冬日午后。窗前落着一层微暗的冷光,想到这个冬天一直欲雪未雪,突然就有了读《雪国》的欲望。很强的欲望。
是一抹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意绪。岛村、驹子、叶子……一个简单的故事,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已发生。人性的洁净没有掩饰原初的冲动,原初的冲动也没有遮蔽人性的洁净。雪是的见证者。这已足够。虽然作为见证者的雪,终将融化。
在“雪国”。一个后来沦为艺妓的女人;一个来去匆匆的男人。作为艺妓的驹子,爱上了作为过客的岛村。就像安徒生笔下的那个雪人,爱上了屋子里的炉火。岛村知道这份爱,但他更有一种难以自抑的空虚感,总把这份爱情看作是“美的徒劳”。
“你走后,我要正经过日子了。”驹子对临别的岛村说。从一个如雪的女子沦为艺妓,这之间该是一段怎样的心理距离?而一个艺妓要寻找并恢复常人的生活,又需要面对怎样的现实难堪?悲哀之情渐渐泛起,越积越浓。他知道,日语“悲哀”一词是与“美”相通的。他感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悲哀,从这个叫作川端康成的日本作家的文字中。
雪夜的宁静沁人肺腑。但这仅仅是记忆中的感觉。
这个冬天还不曾落雪。
在不曾落雪的这个冬天,他很快读完一本叫作《雪国》的书。他看到,一片雪花落在那个人的睫毛之上。它拒绝融化——这是坚强。或是忍耐。
也是美。
忽略日记这种自语方式已经很久了。这世间,除了深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谁还是你值得信赖、能够倾心一诉的朋友?他自问着,却无法回答。大大小小的日记,该有几十本了。然而每离开一个地方,他总要亲手将它们销毁,只将那些熟悉的或精致或简朴的日记封皮,连同整理出来的一纸简单备忘录塞进行囊。这已是十多年来的积习。万水千山皆在脚下,有些东西只能永远藏在心里。
而黑夜是知道他所有秘密和伤痛的。尤其冬日的长夜。
走在冬日的长夜,独自一人。他手持一盏灯,一盏会把黑暗驱走的灯,抑或一盏将被黑暗吞噬的灯。这盏灯伴他从“此地”走向“彼地”,从一个夜晚走向更多的夜晚。灯亮着,他将看到脚下的泥泞与坎坷;灯灭了,他会在浑然不觉中坦然越过那些障碍或险机。然而,手持这样的一盏灯,他不敢轻易踏进那扇期待已久的门。他担心门里突然被照亮了的一切,完全不是期待中的模样。
成为自己,成为人群中不俗的自己,在这个灵与肉、丑与恶、精神与物质、道德与欲望的时代,他的所有努力和挣扎,其实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个愿望。“信仰就是愿意信仰,简单就是宁肯简单,美就是选择了美。”朋友这句话让他在咀嚼往事的时候,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灵慰藉。那些寝不安席、饭不甘味的事情,那些曾经旷日持久的精神折磨,浪一样地涌来,又潮一样地退去。他开始依靠文字编织一张生命之网,祈望以此遮风避雨,并在力量充足的时候冲破它。这就是生活,是命运。他知道,纵然倾注所有气力,与头顶的星空和广袤的宇宙、神秘的大自然相比,一切意义都值得怀疑,一切价值都显得微渺。他只是做着,一如既往地做着,全神贯注地做着。
很多负重,常常没有来由也没有目的,它们的来去完全取决于你的复杂或简单。在这个冬日,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比如,对那件事情的耿耿于怀,已经足以将所有梦想粉碎,让所有思想沉渍。他并不知道那件事情是否已经发生,或者将来能否发生,甚至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但他相信,人生在世肯定会有那样一件事情,一件影响自我、抑或涉及他人的所谓前途命运的事情,在某个瞬间悄然发生。他在现实中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为了迎接那件事情的到来,都是为了处理那件事情造成的后遗症,都是为了撩开那件事情的面纱,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但是,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正如比利时诗人伊达·那慕尔所说的那样:“我将穿越,但永远不会抵达”。
“若干年后,他会记起那个去看小屋的冬日黄昏。”
作为一个书写者,他喜欢这个马尔克斯式的开头。它一直栖息在他的心头,每每遭遇挫折或打击时,便会强烈跃动起来,在耳边久久盘桓着,像是一种质问,又像是在提醒。这份几近平淡的叙述中所蕴涵着的,其实是一种勇气和力量的自我援助,他知道。
小屋给了他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他在一家外企工作,为了寻求一份适宜读书与写作的清静,他逃离公寓,在郊区独自租住一间小屋,一间简陋的、仅有十平方米的小屋。多年后的今天,他才深深体味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正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年冬天多雪。雪总是淘气地从门上的窟窿蹿进屋来。他除了读书便是写作,偶尔用手稿在土炕洞里焚烧取暖,时常半夜去敲商店的门,恳求人家卖盒纸烟给他,用来打发漫漫长夜。雪在夜里不知疲倦地飞舞,闪着白色的光……
多年后的这个冬天久久不见落雪。那夜无梦,推开家门,路面湿漉漉的。可能是夜里下过雪,在他醒来之前融化了。是大地留不住雪,还是雪不愿降落大地?雪是洁的。洁的雪不肯降落大地了,或是大地难以容纳洁的雪了。他在潮湿的街上踽踽独步。
一个慈祥的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孩子/是整个冬天里令人心动的情景//一场大雪是上帝扬下的纸片/上面写满对人类忠告的秘语……
在这个无雪的冬天,他读到朋友一首名为《我听到雪从远方启程的消息》的诗作。感谢诗歌,在尴尬与不安中送来安慰。
一片雪花已经日夜兼程地赶来。一片日夜兼程赶来的雪花悄然落在他的睫毛上。
融化,将在某个瞬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