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先生归来兮 张伯苓,救国之法厥为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先生归来兮 张伯苓,救国之法厥为教育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4.6 4.1折 59.8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伯苓 等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313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28487631

上书时间2025-01-0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是我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本书为丛书中的一册。

本书遴选50余篇张伯苓本人关于教育的演讲、文章及其亲友、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完整勾勒了张伯苓一生献身教育的事业轨迹,艰难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奋斗经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以及从爱国主义生发出“公能”育人目标以及重视团体活动、重视教育体育、着意引进西方新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创新。展现了一代教育巨匠一生仅做一件事,办教育救中国的爱国精神。



商品简介

《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是我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本书为丛书中的一册。

 

本书遴选50余篇张伯苓本人关于教育的演讲、文章及其亲友、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完整勾勒了张伯苓一生献身教育的事业轨迹,艰难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奋斗经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以及从爱国主义生发出“公能”育人目标以及重视团体活动、重视教育体育、着意引进西方新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创新。展现了一代教育巨匠一生仅做一件事,办教育救中国的爱国精神。



目录

章 先生一生,付教育救中国 001
先世回溯  002
童年时代 颖异刚直  004
北洋战败 心怀激愤  005
家馆为师 以教育图国强  007
创办南开 愈难愈开  009
力摒五病 修身正己  013
敬业乐群 倡导话剧体育  016
从九一八到七二八  018
愈炸愈强 再炸再修!   021
与时俱进 倡导公能  025
抗战胜利,南开复校  027
风雨南开五十年  031


三个月考试院长的前前后后  035
宁静晚景 故后哀荣  039



第二章 南开故事,一生仅做一件事 041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042
与张校长相识的二十六年  056
怀念张伯苓与南开“特色”  073
向张校长求办南开女中  081
我在南开园的教书生涯  084
抗战期间的天津南开中学  098
不爱钱,一心办教育  116



第三章 爱国图强,应时势之危局 119
养成学生爱国之念  120
南开之已往与南开之将来  122
中国学生今日之机会及责任:对沈阳学生的演说  124
“虽中国灭亡,亦必能复兴”:去东北有感  128
东北研究会缘起  130
组织满蒙研究会,应对东北危机  133


以教育救中国的张校长  136
爱国主义:南开精神的核心  143
“要救中国,非从教育入手不可”  148
教育救国,一生事业  157
“做得好,符合南开精神”  161
“九一八事变”背景下的《东北经济地理》  163



第四章 公德与能力:办教育之灵魂 165
论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  166
“诚”字,望诸君牢记而守之终身  169
新教育要之目的,乃社会服务心  171
夫教育目的,在谋会社会的进步  173
德育,应在公德一面着想  176
“公”的道德和“能”的力量  180
南开的目的与南开的精神  181
“结党营公”,合力为国  187
为国为公,傻做实做,即是好方法  190
认识环境,努力干去  192
校舍细节,处处可见教育的用心  197


 


第五章 全面人才观:与“散、弱、愚、贫、私”斗争 203
中国人所缺乏的两种力  204
造成完全人格,三育并进不偏废  206
中国一线之望,皆在学生之身  208
将来在社会做事,非有团结力不可  210
立志戒赌,重拾责任  213
去私  215
今后南开的新使命  217
演剧与做人  220
三育之中,缺者为体育  221
体育与教育  224
“务请贵主席重视体育,有异恒常”  226
南开中学的集体生活  228
年轻人要永远“有朝气”  238
回忆在天津开始的戏剧生活  243
一生戏剧事业的起点  248
南开足球队和张伯苓  251
忆当年南开“五虎”鏖战南北  253


 


第六章 新式教学法:取诸“世界文明国” 259
南开新章  260
新学期之各项政策  261
以南开为试验场,以长以进  265
国立南开大学概况  269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缘起  273
早期南开中学的功课  275
旧南开中学办学的一些做法  278
求知的意义:在南开学校的课程训练  286
沙坪坝南开生活回忆  292
“巍巍我南开精神”  295



内容摘要

《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是我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本书为丛书中的一册。


本书遴选50余篇张伯苓本人关于教育的演讲、文章及其亲友、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完整勾勒了张伯苓一生献身教育的事业轨迹,艰难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奋斗经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以及从爱国主义生发出“公能”育人目标以及重视团体活动、重视教育体育、着意引进西方新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创新。展现了一代教育巨匠一生仅做一件事,办教育救中国的爱国精神。



主编推荐

贫弱的中国曾有这样一类人:


生于封建时代,却有进步思想与崇高精神,


从幼稚园、中小学到大学,


从*学府到田间地头,他们在教与学中耕耘,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


他们是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家!



精彩内容

校舍细节,处处可见教育的用心
黄钰生

    天津旧城西南角,有一条由北往南的街道。经过一段旧木器、木料的铺面,经过路西的电车公司,再往南有一溜围墙,墙内就是南开中学。铁栅栏门的右侧是“号房”,管号房的老人叫刘明。他以老家人管少主人的态度管我们,管得很严很认真,我们都有三分怕他。离号房西南角三四丈,有口井,井架横楣上刻着班毕业生的姓名:梅贻琦……。这些“井上有名”的人,在社会上有地位,也受到后来同学的尊敬。
    进围墙大门,迎面是一幢灰砖楼房,洋式。当时我看它很大,今天看它,并不那么大了,但还不失为一个整整齐齐的建筑物,比起和它同期的所谓洋房,顺眼多了。我们习惯地叫它为“东楼”。东楼现在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馆》,南开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母校。他 1913 年至 1917 年在南开中学上学,1919 年在南开大学上学。他中学时期的课室,一度在东楼。
    一进东楼,引人注目的,是过道左侧的大穿衣镜。镜上端的横匾,刻着几句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这面镜子,这几句箴言,对我们这些早期南开中学的学生,确实起了教育作用。我们出校进校,确实常常在镜子面前,摩挲摩挲头发,整理整理纽扣,整饬仪容成了风气,南开学生走到街上,人们一看就看得出来。别人挖苦我们,说我们“臭”,我们确实有自豪感。青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很自然地保持到后来。南开同学,各行各业都有,政治和经济地位有高有低,但是,几十年来,我很少很少看见邋邋遢遢、不修边幅的南开老同学。
    东楼进口的过道通向一溜走廊,走廊分左右两翼。右翼是几间办公室,庶务会计室的窗口,望着过道,我们在这个窗口交学费,右翼北端是一间较大的教室。左翼从北往南:接待室、理化仪器室、阶梯教室即理化教室。左右两翼走廊两面墙,西墙上挂着学校的规章(相当于今天的“学生守则”),东面墙上挂着走读生的姓名牌。一个走读生有一个竹牌,竹牌的一面用红笔写姓名,另一面用墨笔写姓名;黑字表示学生已进校,红字表示学生已出校,走读生早晨来上课,将红牌翻成黑牌,下课回家,将黑牌翻成红牌。这个稽核出入、检查勤惰的办法,直到我上三年级的时候还用着,后来学生多了,墙上挂不下走读生的名牌了,才改用别的办法考勤。
    西墙上的规章,都是严格执行的。赌博和冶游(即嫖妓)是禁止的,一发现就立即挂牌开除,南市三不管是我们的禁地。现在的和平路北头,路西有个中华戏院(现在是新华书店礼堂),那是个“落子馆”,即是妓女卖唱招客的地方,我们有事经过那里,总是绕开它,生怕落个嫖妓的嫌疑。说也奇怪,学校并不派人到三不管去巡逻,但是我们就是不敢到三不管去,校章还禁止早婚,不到 21 岁,不许结婚,谁要是犯了这一条,就立即勒令退学。但这条不适用于入学时业已结婚的人。还有一条严格执行的禁令,那就是考试舞弊,任何舞弊的手法,一抓住立即开除,毫不宽假。学生们宁可得低分,也不愿被开除。这条规章,一直执行于抗战前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
    学生们也不许抽烟,违者记过。我们出校了,长大了,做事了,在同学聚会的场合上,抽烟的人都互相调笑地说:“你犯校规了。”或者校长在场,抽烟的人总有点拘束。校长总是笑着说:“抽烟的人,抽吧,这回不记过了!”
    关于禁止吸烟,南开同学中还传说一段故事。有一回,张校长申斥一个犯了抽烟禁令的学生,那个学生很调皮地说:“您教我不抽烟,您干嘛也抽烟?”张伯苓憋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然后把他的烟袋一撅两段,坚定地说:“我不抽,你也别抽!”从此他真的不抽烟了。若干年后,有一回,我和他谈弗洛伊得的心理学说——梦是欲望的假满足,他笑着说道:“有道理,我戒烟之后好久还做梦抽烟。”
    咱们接着谈校舍。进东楼,经过道,迎面是一道门,门通向一个下面有涵洞的短廊。短廊通向礼堂。礼堂门楣上的横匾,刻着“慰亭堂”三个字。慰亭是袁世凯的号,他捐了一万块钱给南开中学。南开中学用这笔钱来盖这个礼堂,横匾就是纪念捐款的。及至袁世凯称帝,慰亭堂的牌匾被撤下来了。撤下这个牌匾,动议可能来自学生,校当局也是同意了的。
    礼堂的南、北、西三面,围绕着一些小房间,向北的有一间是基督教青年会,有一间是广武学会存刀枪剑戟的地方,有一间是军乐队存乐器的地方。所有向西的小房,后来都拆了,改成一个“思敏室”。“敏”是严约敏,他是严范孙的侄子,教我们代数,我们很喜欢他,他死了,同学们捐钱盖思敏室纪念他。思敏室寻常日子一部分是俱乐部,是小型的集会场所,一部分是新剧团的团部和存道具的地方,到了演戏的时候,一齐拉通,成了后台。礼堂周围向南的房子是教职员的宿舍,有的一人一间,有的两三人一间,校长张伯苓的宿舍是东南角的那一间。他的家当时在南马路,但他时常住在学校里,有几位国文老师,在天津有家,也住在学校,星期六下课后才回家;家在外埠的老师,就常川住校了。
    东楼的楼上是几个教室,南北两头的较大,中间的较小。
    回忆起来,我在其中北头和中间的一间都上过课。也有一条走廊,走廊的南头,是个小亭,上课下课要敲的钟,就在亭内。当时学校范围不大,铜钟虽小,敲起来,也可以声闻全校。东楼的南头,与它垂直的,有一溜平房,这溜平房的用途在我在校期间,几经变迁。初是学生宿舍,我刚入学时就住在其中一间。师范班归并到南开来,他们的宿舍和教室都在这溜平房里,师范班毕业了,1916 年南开办“专门班”,我是专门班班的学生。我的课室和化学实验室也在这里。我离校之后,这溜平房改建成为行政和教学用的“中楼”了。
    东楼的北头与它垂直的是一幢楼房,叫作“北楼”。北楼楼上是几间相当大的课室,我一年级时在其中之一上课。楼下本来也是预备作课室的,因为宿舍缺乏,也暂时作了宿舍。我在那里住过一个时期。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寝室向北的窗户外,隔一条胡同,就是电车公司。寝室的门对着礼堂。
    北楼西头是一幢平房,跨度相当大,前檐比北楼稍为突出一点,这,当时叫“北斋”。北斋的内部,用木板隔成两溜寝室,中间留一个走道。到了冬天,两个大火炉,生在过道里,烟筒通到宿舍的两头。因为断间只有一人多高,所以火炉的热气,部分可以到达寝室。
    在北楼与北斋交界处,有一条由北往南的长廊。长廊的东边是礼堂,是校内运动场;长廊的西边,从北斋数起,从北往南,是一溜平房(学生课外活动的会所和储藏室),是食堂(即饭厅,中间是个篮球场),是厕所(厕所除了正当的用途之外,还是学生们偷着开夜车的地方),是教职员宿舍一溜平房,是小花园,是名叫“西斋”的四排宿舍——高年级的宿舍。敬爱的周总理的寝室在第二排,我住得离他不远。西斋南一排,与盥洗室、开水室为一边,长廊的南头为一边,形成一个天井。长廊南头正角左拐是与北斋相同的南斋。南斋是我离校之后盖的。南斋东头是当时校舍东南角。从南斋东头左拐是一溜平房,从南往北是“自治励学会”,“敬业乐群会”,《校风》的编辑部等课外活动场所,好像还有消费合作社,这溜平房与东楼平行。它的北头直抵围墙大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