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南苑春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南苑春秋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2 6.7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世良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10370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469839

上书时间2025-01-0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南苑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猎场和元明清三朝苑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本书重点阐述了明清南苑皇家园林的苑墙、苑门、行宫、寺庙、传说故事等,介绍了南苑驻军、八国联军进犯南苑、军阀混战、南苑抗日保卫战等军事战争和修建南苑机场、马家堡火车站等重大事件。书中引用了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南苑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本书对弘扬南苑历史文化,建设北京南中轴线延长线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高世良,1934年生人,籍贯河北省枣强县张秀屯,高级经济师。1956年至1994年在北京市丰台区工作,曾任丰台区农林局副局长、南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曾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退休后在报刊发表文史文章近200篇,出版了《南苑杂记》《南苑往事》《逛北京游古迹》《中顶庙的故事》等文史书,为撰写南苑人文、地理专题著作的名家。



目录

目 录


篇 南苑皇家园林
一 南苑为五朝猎场2
二 元代下马飞放泊5
三 明代南海子9
四 清代南苑12
五 “南囿秋风”为燕京十景之一18
六 南苑的泉河湖21
七 古老的凉水河26
八 南苑的桥梁29
九 南苑的苑墙35
十 南苑的苑门41
十一 南苑奉宸苑53
十二 南苑的行宫55
十三 南苑的寺庙71
十四 热闹三代的晾鹰台99
十五 新宫留下的一幅珍贵图画102
十六 南苑昆仑石104
十七 南苑的海户108
十八 南苑里的动物114
十九 南苑风景136
二十 南苑皇家园林衰败的原因142


第二篇 南苑地区军事战争
一 回城争夺战146
二 蒙古攻金中都建春宫和万宁宫147
三 清代皇帝多次在南苑举行阅兵并在南苑设神机营148
四 八国联军在南苑的罪行150
五 南苑是中国航空的发祥地155
六 军阀混战在京南地区161
七 冯玉祥将军在南苑165
八 南苑抗日保卫战175
九 佟麟阁将军壮烈牺牲在南苑抗日战场181
十 赵登禹将军壮烈牺牲在大红门黄亭子184
十一 南苑的解放186


第三篇 南苑地区钩沉
一 马家堡火车站及其有轨电车190
二 京苑轻便铁路200
三 南苑黄亭子202
四 民国时期的南苑赛马场205
五 历史上的南苑区206
六 南苑乡改革开放40年纪实215
七 马家堡一带的美丽湿地226
八 南苑镇现存古迹简介228


第四篇 南苑地名集锦
一 南苑是京南镇234
二 南苑镇初名万字地探源236
三 南苑地区村庄的名字239
四 古今饲养麋鹿的鹿圈241
五 瀛海庄地名溯源242
六 槐房村的故事243
七 京南四个海户屯244
八 木樨园246
九 城南有多个铁匠营247
十 五爱屯和红房子249


第五篇 南苑传说故事
一 南苑与北京城的传说252
二 北京城南迷魂阵254
三 满族人的故事255
四 南苑苑墙由北京王府捐钱修建的传说257
五 黄三太大红门镖打猛虎259
六 晾宝台的传说262
七 一亩泉吞黄牛的故事263
八 蚂蚁坟的故事264
九 杀官桥的传说267
十 骑龙抱凤的传说269
十一 中顶村大鼓老会的故事270
十二 中顶庙百子托梦同仁堂的传说272
十三 大军阀张宗昌的“三不知”274


第六篇 南苑今日新貌


附 录
一 《上林苑南海子》碑文283
二 《南苑劝忠祠碑记》碑文285
三 《冯检阅使德政碑》碑文287


后 记289


 



内容摘要

南苑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猎场和元明清三朝苑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本书重点阐述了明清南苑皇家园林的苑墙、苑门、行宫、寺庙、传说故事等,介绍了南苑驻军、八国联军进犯南苑、军阀混战、南苑抗日保卫战等军事战争和修建南苑机场、马家堡火车站等重大事件。书中引用了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南苑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本书对弘扬南苑历史文化,建设北京南中轴线延长线有重要意义。   



主编推荐

高世良,1934年生人,籍贯河北省枣强县张秀屯,高级经济师。1956年至1994年在北京市丰台区工作,曾任丰台区农林局副局长、南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曾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退休后在报刊发表文史文章近200篇,出版了《南苑杂记》《南苑往事》《逛北京游古迹》《中顶庙的故事》等文史书,为撰写南苑人文、地理专题著作的名家。



精彩内容

几经周折找到大红门规制资料

老人爱忆旧,现代人爱追寻古代建筑。南苑的古建筑大部无存,人们却爱唠叨那些消失的东西。清末由于八国联军的洗劫焚烧、永定河洪水冲击,南苑被废弃,后又屡遭兵燹,绝大部分建筑无存,留下的老照片也屈指可数。南苑的9座苑门大多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损坏拆除,新中国成立时只剩下大红门和小红门了。根据档案资料记载,这两座苑门均于1955年拆除,小红门是因损坏严重经南苑区人民政府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拆除的,大红门是因展宽马路拆除的。现在大红门附近留有南苑围墙、南苑奉宸苑、东门房、大兴县署铁门、黄亭子傅子范墓等几处历史遗迹。
南苑苑门是皇家苑囿的重要建筑,也是本地人的骄傲。这些苑门消失多年后,当地人民很流连它。改革开放后,经济比较发达的南苑、西红门和小红门等乡镇多方寻找这些明清时期曾在本地辉煌过的皇家苑门建筑规模形制,有的还想复建南苑的苑门,做成本地标志性建筑,但因未能找到准确的图纸或照片而作罢。南海子麋鹿苑构思筹建南苑文化园,已列入城南行动计划,也在寻找大红门的规制情况。他们都为寻找大红门的规制而求索。笔者退休后成为南苑文史业余研究者,经常去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查资料,在国图善本室查阅了清代官绘彩色《南苑全图》,图上有对南苑大门用红色画的门洞数量及门洞样式,但没有找到大红门的详细资料和老照片。笔者于1954年在北京市政府行政干校学习期间,参加南苑区的普选工作,曾路过大红门,但因时间久远,对大红门的具体情况已记不清了。笔者之前写南苑文史时对大红门的描述是根据访问少数人的情况写成的,误写成门洞是拱形的。因笔者曾写过南苑历史的书籍,有关人员找本人询问苑门的规制情况,所以又对大红门的具体情况重新进行了调查。
经与多位专家学者询问,得知清代《康熙南巡图》绘有南苑北红门。本人查到此图在卷确有北红门。清代画廊巨作《康熙南巡图》的主要作者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称乌自由人、剑门樵客;因画《康熙南巡图》,康熙皇帝赐书“山水清晖”四字,所以又称“清晖老人”。12卷巨制的《康熙南巡图》,经过王翚、杨晋等众多画家的努力,历时3年才告完成。《康熙南巡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卷,绢本设色,纵67.8厘米,横1555厘米,描绘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南巡从京师出发的情景。车驾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的南苑,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康熙皇帝一行已经出城,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康熙皇帝骑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呼后拥,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象。前哨越过北红门外凉水河一座石桥,抵近南苑。路边仪仗鲜明整齐,一直排列到南苑北红门门口。
从《康熙南巡图》之北红门部分观看,画得北红门是侧视角度,北红门有3个门洞,门洞是方形的,中间门洞比两边高,门洞顶部有横木,3个门洞上方的屋脊式建筑是中间高,两边低。
但是在康熙以后,尤其是乾隆年间在南苑大兴土木时对北红门有没有改动呢?
因为拆除大红门已60年,没找到其老照片,只能找当地老人询问、回忆,但多数人已经淡忘了,只能说个大概,有的地方张三说的与李四说的不一样。笔者共访问了10多人。2009年11月19日和12月13日笔者两次访问了南苑乡大红门村退休干部张福香。张福香1915年生,1937年从山东来到大红门居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大红门村支书,直至退休。他是大红门的多年见证者、亲历者。他说:“大红门有3个门洞,中间大些,两边略小,高约10米,宽约5米,3个门洞都能走汽车。底座是用石头砌的,上边垒的城砖,门洞长约3米,木门,上面钉有成排的铁钉。门洞顶上有屋脊,铺黄色琉璃瓦。门洞上的屋脊,中间的比两边的略高一些。大门上不是‘发碹’,而是铺的长条方木,方木一直铺到‘门口’(读重音,此‘门口’为建筑上用词,与‘门口mén kǒu儿’之词读音不同)。此处之木板也称‘过木’,过木上砌砖。门洞墙涂红色。”
笔者知道大兴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李丙鑫先生是较早搜集整理南苑历史资料的人,而且工作认真仔细。经电话联系,果然从他那里得到一份珍贵的大红门资料。他根据1982年3月30日《北京土建学会会讯》刘喜同志的文章整理了南苑大红门规制情况。南苑北大红门的位置在今丰台区大红门北站,凉水河南255米处。南北向,3个门洞,中间门洞宽5.2米,两侧门洞各宽4.7米。门洞两旁均有侧墙,中间门洞侧墙宽2.7米,长3.9米;旁门侧墙各宽1.9米,长3.3米。中门墙高约7.6米,旁门墙高约6米。墙上有砖木结构门楼。门楼约高3米,朱红大门、圆柱;门楼上为黄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有仙人、海马等脊兽。仅存的1座南苑北大红门是在1955年8月23~29日拆除的。当时,北大红门是北京至南苑镇间的通道。中间门洞通行机动车辆,受门洞洞宽限制,不能错车。两旁门洞,慢行车、行人挤行其中,拥挤不堪,经常出现交通事故。因此,为改善这里的交通状况,经报请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将北大红门拆除。由西向东共拆除砖石308立方米,门楼3座。重新铺路后,东西路面宽达27.6米。
从上述资料可看出,大红门中间门洞墙高约7.6米,加上门楼高约3米,总高度约10.6米,有4层楼那么高;中间门洞总宽10.6米,两侧门洞各总宽8.5米,3座门洞总宽度为27.6米,有9间房那么宽。

南海子麋鹿苑找到《南苑大红门草图》

南海子麋鹿苑环保教师靳旭也在为寻找大红门的规制而奔波,他在北京市档案馆从1955年南苑区人民政府拆除小红门的请示文件中查到一张《南苑大红门草图》。此图可能是1955年拆除大红门时画得,画得很规范,是行家里手画的,只是图上没有注明绘制单位和绘图者姓名。图上“派出所”(即大红门派出所)的位置即是东门房旧址。
能找到大红门的规制数据和大红门图是难能可贵的,此资料和图是非常珍贵的,为解开大红门的谜团找到了依据,有了比较正确的答案,使我们找到了大红门的基本模样。此图与《北京土建学会会讯》刘喜同志的文章介绍的大红门情况数据基本一致,只有中间门洞的宽度有差别:文章介绍“中间门洞宽5.2米,两侧墙宽2.7米”,按其资料计算,中间门洞总宽度为10.6米;此图标中间门洞总宽(含门洞墙)为5米,两者相差5.6米,差了一半还多一点。这可能是绘图者将门洞宽与门洞总宽度(加侧墙)弄混了,误将门洞宽当作总门洞宽了。如果门洞总宽5米,那门洞只有2.5米左右,这与实际相差太大,不可信。
从以上情况分析,康熙时期至清中晚期,大红门的规制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乾隆时期大修南苑时并没有改变北红门的规制。

从《西城追忆》得到大红门老照片

笔者写的《追寻消失的大红门》的拙文于2011年在丰台区文学刊物《卢沟月》总第22期发表,呼吁大家关注大红门老照片。不久大红门村孙士元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前些年在丰台区档案馆查找资料时曾在一本杂志封面上看到过登载大红门的老照片,此照片上有南苑公社干部邵世珍、钱洪玉等人的合影。但他记不清杂志的名称了。为此,笔者询问了邵世珍、钱洪玉,但他俩也记不清在大红门照相的事了。笔者两次到丰台区档案馆查找,也没有找到。
2015年9月笔者收到西城区档案局寄来的新出版的两本《西城追忆》杂志,其中2015年第2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南苑血战》中,有一幅《中国军队驻防南苑大红门》的照片。这就是南苑大红门!见到这张照片格外高兴,千呼万唤寻找多年的老照片终于见到了。笔者马上给《西城追忆》编辑部打了电话,应笔者要求,编辑部将此照片传至本人电子邮箱。
南苑大红门在照片中显示出雄伟气魄,透出古老沧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门洞是方形的,从照片上看到大红门的确是“飞檐斗拱”建筑。“飞檐”是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屋檐上翘,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等建筑上。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这张南苑大红门照片是从门里向外照的。南苑大红门本有三个门洞,这张老照片只照了两个门洞,一个中心门洞,一个侧门洞。左边一个侧门洞没照上,但从照片上可看到左边门洞的一段横梁(建筑学称石挂落板)和角柱石与右边的门洞横梁和角柱石是一样的。从照片上看好像是战时防御景况,中心门洞的两扇大门,只打开一扇,另一扇关着。中间门洞的木制大门上的一排排大铁钉清晰可见。中间门洞堆着一堆土,道路也是七拐八拐的,旁边门洞全部堆着土。大红门门洞的封锁,当是在断绝交通。这可能是1937年7月下旬二十九军在南苑准备迎战日军进攻做的防御。
从这张大红门老照片分析,中间门洞其高度和宽度是一样的,是个正方形,这与拆除时测量的数据是一致的。
夸张地说,寻找大红门建筑数据和老照片,如同大海捞针,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笔者先后找到了康熙南巡时大红门的画图、1955年拆除大红门时的草图和建筑数据、抗战时期大红门的老照片。这些资料很珍贵,它为南苑皇家苑囿留下宝贵的文史资料,为复制南苑建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南苑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曾辉煌近500年,清初为皇家园。它历经战乱沧桑,古迹遗存已很少了,但就是这些少有的寺庙、石碑、古桥等却十分珍贵,它们仍然蕴含着历史信息,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比现代高楼的价值要高得多。如果当初不拆除大红门该有多好呀!这是后话。当初的领导者保护文物的意识不强,以妨碍交通为由就将其拆除了,留下很大的遗憾。文物毁灭了就不会再生,复建总没有原建的价值高。如果当初在原大红门旁另辟道路绕行,既解决了交通问题,也保护了文物,可做到两全其美,在现代交通中间围绕一座宏伟的古色古香的大红门,当会成为南中轴线上的一大景观。我们要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