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老子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2.4
4.6折
¥
4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春秋〕老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8952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5348457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者简介
老 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今存世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目录
万经之王,洞悉治国齐家之方略
大道之源,探寻万物变幻之玄妙
★“道教始祖”老子的思想巨著,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微言大义,生动再现老子哲学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道”和“德”。
★本书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去粗取精,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
内容摘要
《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主编推荐
老 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今存世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精彩内容
章
【原文】
道[1],可道,非常[2]“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3]。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4]。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和本句的第三个“道”都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原始本末,也指原始本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常:恒定不变的,永恒的。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现在的通行本作“常”。
[3]徼:音jiào,事物的始末,端倪。
[4]玄:深黑色,深远、看不透,引申为深邃、深奥。
【译文】
“道”非常抽象,可以描述,但它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名”反映事物的面貌,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命名,但事物的面貌也是千变万化的。
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万物是没有名称的;宇宙发端之际,又是以名称来相互区别的,名称是万物的基础。所以,人类常常置身抽象的“无”中,以求能了解万物的奥妙;也常常通过事物的现实存在去推测它的始末。
“有”和“无”其实是同时产生的,只是名称不同,它们都非常的玄妙。而且它们的玄妙又是那么神秘、深邃,可以视之为洞悉宇宙万物奥妙的门径。
【阐述】
本章是《道经》的章,主要围绕“道”展开论述。《老子》从章句个字开始讲“道”—“道可道,非常道”。都说万事开头难,撰述哲学篇章或联属诗词曲赋也是如此。难就难在,它往往为读者指示出一个思考问题的大方向,所以说全书的开篇一般都很重要。《老子》的章自然是很重要的,但理解起来又是很困难的。读完这一类似于绕口令的篇章,好像确立不起什么方向感。
老子教诲我们看问题要看得全面些,不仅要看正面,还要看反面和侧面。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反复堪比,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有谱,更有把握。事物都有“有”的一面,也有“无”的一面。大部分人看重的都是有形的、具体的、外在的东西,而老子却要引导我们注意到“无”的因素。超越了“有”,关注到“无”,这表明一种境界正在酝酿生成—“无”处有诸多妙处。
有,虽然存在了,但同时就意味着限定,人在其中不得自由挥洒,少了腾挪转移的空间。杧果就是一种水果,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它都是杧果,你改变不了什么,“有”就是具体的存在。但你要知道杧果承载着一个巨大的“无”。青涩的推销员会说,快买我的杧果吧,来自海南,质量好,价格便宜。老练的绝不会这样有一说一,他也许会说,成色这么好的杧果,带它回家,放到果盘里,你和家人就会一起看到三亚阳光的影子,闻到海南阳光的味道,享用到无污染又新鲜营养的水果。诉诸虚无的感觉,把人引入一个若有若无、或有或无的气场之内,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自然而然就消融殆尽了,接受起具体的产品会更容易些。
所以,世界著名的推销员吉拉德就说:我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推销一种感觉。比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推销的就不仅是产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更多的是在推销或者传递一种感觉—若有若无的感受。
传递出这种虚无的感觉,其实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越有形的产品自身。一家声名在外的牛排店,它真正赢得顾客的并不是什么牛排,而是在烤牛排时发出的“滋滋”的声响,以及旺盛人气带来的小气场—连嘈杂声都变得有滋有味。顾客吃味道鲜美的牛排,听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感受周围人的心跳、兴奋和喜悦,合起来才是就餐的幸福感。
在政治层面上,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有从“无”中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能观察体会到“道”的端倪及其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总结一下来看,首先道是不可言说的,不能用概念的方式去把握;其次,道是天地万物开始的地方,是起点,是根源。老子所说的“道”好像是很玄的,其实在此章中的“玄之又玄”要表达的是道体之深远不可分别,并非玄不可解之意。正如苏辙所言,“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逼玄”,老子常常以“玄”字寄寓极致之意。
老子说“道”不可名状,不可用概念来表达,但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道”。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吗?其实不然,老子在后面的章节有进一步的解释,道体是一个浑然莫可名状的存在,无以名之,勉强用一个“道”字来称呼它。老子此举乃是因地制宜便宜行事。
道,是大道,是小径,是坦途,是津梁……一说出来,一具体就好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于是,老子就反方向切入,举出许多经验世界的实例来描述大道,然后一一打破击碎,告诉你这个理解方向不对。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性表述后,道体就在一个虚无空寂的状态中呈现出来。这需要用心灵的本能去感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