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唐诗解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唐诗解密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8.7 4.2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起 张天健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6007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348441

上书时间2025-01-0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以诗识史,以史释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题诗者究竟是谁?

“忽闻岸上踏歌声”,恣意的李白为何如此感动汪伦的送行?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是否真正错过了终南捷径?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令杜甫唏嘘的故交“卫八”是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晚年李商隐在为谁叹息?

……

唐朝,一个磅礴大气的朝代,它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令人惊艳。千年来流传不绝的唐诗,同时也留下了诸多传说和谜团。《唐诗解密》通过对历代唐诗研究中聚讼纷纭的一些迷疑、史事进行剖析探寻,从宏观层面评介相关论争、诗人诗事及掌故逸闻,有理有据且有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赏析维度。

作者简介

张起,1963年生于四川崇州,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都大学教授,杜甫研究学会会员,成都市天府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发表研究唐诗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已出版《唐诗:异闻趣事今说》《唐诗探骊》《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董湘琴<松游小唱>校注、整理与研究》。


 


张天健,1932年生于四川崇州,196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唐诗研究专家,四川省作协会员,散文家。唐代文学学会会员,杜甫研究学会会员。发表研究唐诗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唐诗答客难》《笔记雅谈》《唐诗趣话》《唐诗答疑录》,散文集《红尘旧梦》《再度红尘》《逝水流伤》《红尘残梦》,散文小说集《梦里徊徨》,旧体诗词集《听雨西窗试剑鸣》《听雨敲诗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初唐: 唐音新试


 


关于卢照邻的名作《长安古意》


骆宾王结局的疑案


陈子昂死于何因


关于神龙之变与“端州驿题壁”


关于宋之问“掠诗”杀害刘希夷秘闻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二出之疑


关于“鹳雀楼”与《登鹳雀楼》诗作者之疑


王之涣《凉州词》地域之疑


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之疑


关于唐代诗歌的“曲江宴游”


 


第二辑


盛唐: 盛世金声


 


杜甫死因解秘


李白死因异闻


关于李白《将进酒》敦煌本原创之秘


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是什么人


关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之秘


关于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疑


杜甫《赠卫八处士》“卫八处士”之疑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之疑


李白《蜀道难》诗解疑


关于“龙城飞将”之疑


关于杜甫《白帝》诗中“戎马”与“归马”的解释


张巡《守睢阳作》“饮血更登陴”之疑


王维诗《相思》“红豆”之疑


杜甫《北征》《咏怀》二诗之疑


杜甫《赠花卿》秘闻解疑


关于李白生籍地之疑


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扶风豪士”是什么人


孟浩然遇唐玄宗之疑


李白《峨眉山月歌》解秘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疑


杜甫《饮中八仙歌》“衔杯乐圣称避贤”之疑


关于李白《清平调》诗事之疑


 


第三辑


中唐: 唐风大定


 


关于女诗人李季兰身世秘闻


关于《琵琶行》本事之疑


柳宗元《江雪》《渔翁》诗钓者渔翁是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之疑


关于《长恨歌》杨贵妃马嵬坡生死及墓葬揭秘


关于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之疑


诗僧皎然谒韦应物之疑


孟郊“一朝看尽长安花”之疑


薛涛《筹边楼》诗“筹边楼”之疑


关于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之疑


关于李白和徐凝庐山瀑布诗的高下


韩愈服硫磺致死之疑


悯农诗“锄禾日当午”作者之疑


贾岛“推敲”之疑解秘


关于贾岛墓址之疑


 


第四辑


晚唐: 流韵千秋


 


李商隐《夜雨寄北》之疑


李商隐“未抵青袍送玉珂”之疑


关于杜牧《赤壁》诗“赤壁”之疑


李商隐《锦瑟》诗之疑


关于李商隐诗之解读


诗僧怀濬《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的异闻


皮日休结局之疑


关于罗邺的佚诗《蛱蝶》


黄巢的结局之疑


关于“商女不知亡国恨”之疑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秘


晚唐五代诗僧可朋《耕田鼓》之本事


杜荀鹤及其身世秘闻


 


 


第五辑


唐诗: 拾贝求珠


 


唐诗人“送行”多在傍晚之秘


关于“折柳”赠别之秘


关于唐诗中的胡姬、胡妇、酒家胡、胡旋女


关于唐诗人写诗的特别爱好


数字入诗的奇妙异闻


关于红叶题诗异闻


关于唐诗“捣衣”解秘


关于唐诗人编集题名


关于唐代诗人姓氏连称异闻


关于“一字师”诗话异闻


关于唐代以诗取士


关于唐诗怎样发表传播


 


后记



内容摘要

以诗识史,以史释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题诗者究竟是谁?


“忽闻岸上踏歌声”,恣意的李白为何如此感动汪伦的送行?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是否真正错过了终南捷径?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令杜甫唏嘘的故交“卫八”是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晚年李商隐在为谁叹息?


……


唐朝,一个磅礴大气的朝代,它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令人惊艳。千年来流传不绝的唐诗,同时也留下了诸多传说和谜团。《唐诗解密》通过对历代唐诗研究中聚讼纷纭的一些迷疑、史事进行剖析探寻,从宏观层面评介相关论争、诗人诗事及掌故逸闻,有理有据且有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赏析维度。

主编推荐

张起,1963年生于四川崇州,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都大学教授,杜甫研究学会会员,成都市天府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发表研究唐诗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已出版《唐诗:异闻趣事今说》《唐诗探骊》《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董湘琴<松游小唱>校注、整理与研究》。

 

张天健,1932年生于四川崇州,196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唐诗研究专家,四川省作协会员,散文家。唐代文学学会会员,杜甫研究学会会员。发表研究唐诗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唐诗答客难》《笔记雅谈》《唐诗趣话》《唐诗答疑录》,散文集《红尘旧梦》《再度红尘》《逝水流伤》《红尘残梦》,散文小说集《梦里徊徨》,旧体诗词集《听雨西窗试剑鸣》《听雨敲诗录》。



精彩内容
 

李商隐“未抵青袍送玉珂”之疑

 

 

问:李商隐律诗中有句“未抵青袍送玉珂”意指何事?

答:这是他题为《泪》诗的结句,原诗如下: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诗题明白告之以“泪”的诗,泪在哪里?诗的别致就在于全不见流露的感情,“泪”是掩藏在诗句的典故之中,正如《唐诗鉴赏辞典》云:“首句是失宠之泪,次句是别离之泪,三句是伤逝之泪,四句是怀德之泪,五句是身陷异域之泪,六句是英雄末路之泪。”共写六件事,六种泪,而且毫无有机联系,令人费解。这些典故事出首句汉宫幽闭宫嫔宫人之泪,第三句娥皇女英事,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恸哭湘江边,泪洒于竹之痕的湘妃竹传说。第四句用《晋书·羊祜传》事,西晋羊祜镇襄阳,有惠政,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第五句是王昭君事,江淹《恨赋》:“明妃(昭君)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昭君遣嫁匈奴之泪。第六句《汉书·项籍传》项羽被围垓下,夜闻汉军皆楚歌,乃惊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下数行,英雄末路之泪。

 

问:“泪”都有来处,看来与诗人无关,都是古人的泪,用意何在,有真泪吗?

答:其实这些典故均与诗人生平遭际有着有神无迹的关合。这就要谈诗的末联,此联从古人之泪回到现实中来。灞水,在长安东面,这是实指了,灞水上的灞桥乃唐代长安著名送别之地,送别也常流泪,但“未抵青袍送玉珂”意为何指?青袍,在唐代,八、九品末秩微官,着青袍。玉珂,是玉勒,属于名马的马络头贵重饰物。着青袍的寒微之官自然不可能坐骑这属于达官显宦的名马。青袍送玉珂,难道你未觉出辛酸吗?

 

问:嗯———这末联也有“泪”吗?

答:程梦星有《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云:“首言深宫望幸;次言羁客离家;湘江岘首,则生死之伤也;出塞楚歌,又绝域之悲,天亡之痛也。凡此皆伤心之事,然自我言之,岂灞水桥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前皆假事为词,落句方结出本旨。”这让我们看出,全诗前六句言泪,都是为与末二句作对照,那“未抵”二字,总束前古之六种泪,并一笔勾销,推出青袍寒士铭心刻骨之泪,那心底潜流的悲辛,平静文字的酸楚,我们从对比衬托中才能意会。这末联的泪,是真泪,沉重的泪,压抑的叹,可见诗人有多么抱屈!

 

问:那么诗人伤心之泪,是他在灞桥送玉珂贵宦时所感,他送的什么人,有根据吗?

答:《唐诗鉴赏辞典》据《玉溪生诗集笺注》和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云:“诗的具体写作年份难以确定,有些注家认为是大中二年(848)冬为李德裕遭贬而作,将诗中一些句子牵合李德裕和诗人的一些本事,不免牵强附会。”大中二年(848),唐宣宗清洗李德裕贬潮州司马。李德裕从洛阳由水路南行,赶赴潮州。而这年秋,李商隐才从桂林回到长安,恐不及相送。细读《李义山集》,李商隐曾在四川梓州(三台)柳仲郢幕代掌书记,他曾于大中六年(852)四月奉遣至渝州,迎送节度使杜悰,即在界首,今渝州(重庆)白市驿的界首,这可为“青袍送玉珂”作一旁证。因为,青袍寒士侧身幕僚,驱遣迎送,常诟病卑微,精神上深有痛苦,可以说,诗是诗人感伤身世,汩汩流淌于心河之泪。

从全诗来看,前六句古人之泪也隐隐有诗人身世之叹,远及与恩师令狐家族的恩怨,以至仕进蹇塞四面楚歌,末联回到眼前趋走偏远,故生“青袍送玉珂”的凄然。在时间轴上前后关联构成了一生遭遇的总括,只是出以隐笔,颇费思量。

 

 问:所谈甚有理据,诗人这样隐秘的表现为何?

 答:这是诗人的艺术风格,无可厚非,但在宋初诗坛,影响甚大,杨亿、刘筠、钱惟演着意学李商隐“富于才调,兼及雅丽,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曲尽难言之要”(《皇朝事实类苑》引)。他们的诗刊为《西昆酬唱集》,如他们刻意模拟以《泪》为题写了一组诗,(本书另有《关于李商隐诗之解读》专题引述,兹不赘引),也列举了历史上众多悲愁的事件、人物,搓凑成篇,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如卞和抱璞、荆轲辞燕一类典故,并无新意。他们纯为唱和而作,无真实生活感受,靠堆积华丽的辞章与晦涩的典故成篇,比之于李商隐,无异于“狗尾续貂”“东施效颦”。始知时移世易,貌合神离,形神不再。

后再补说一点,李的隐秘来自杜甫,杜的幽微发自《春秋》。杜甫婉转关生哀怨悱恻既关涉他与君王的矛盾关系,又联结着孔子的“春秋精神”。即微言大义与为尊者讳,这样的正统思想成了杜甫婉曲诗风的直接的思想根源,所谓“诗史”就是忧思抑郁出以微言,委婉表达,蕴藉大义,方是“春秋之旨”。春秋笔法惠养了杜甫,商隐破解了杜诗诗法密码。同样地李也是尊崇传统的贵族,两颗心灵叠合神会,故而决定了“李商隐学杜”的必然,终至形成了商隐隐秘幽微托寄遥深的诗风。他仍走的是《春秋》旨远意幽的道路,算得上“诗史”精神的继承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