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门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9.2
4.6折
¥
42
全新
库存64件
作者夏目漱石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8574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5279222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译 序
百年后的相遇──漱石文学为何至今仍受欢迎?
2016年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日本重新掀起漱石热,出版界先后发行多种有关漱石文学的论文与书籍,各地纷纷举办多项纪念活动,曾经刊载漱石小说的《朝日新闻》,也再次连载他的作品。
夏目漱石的小说问世至今逾一世纪,尽管他的写作生涯仅有短暂的十年,但几乎每部作品发表后,都立即获得热烈回响。从作品的发行量来看,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作家去世后,反而比他生前更广泛地受欢迎。譬如“后期三部曲”之一的《心》,战前曾被日本旧制高中(今天的大学预科)指定为学生经典,20世纪60年代,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再如这次出版的“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今天仍是日本一般高中推荐的学生读物。
根据调查,迄今为止,与夏目漱石有关的文献、论文、评论的数量已多达数万,上市的单行本则超过一千以上。不仅如此,同类的书籍与印刷物现在仍在继续增长。可以说,阅读漱石文学在日本已是读书人的学识修养,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为什么经过一个世纪之后,漱石小说仍然广受热爱?简单地说,因为这位著名作家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只要我们身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就得面对各种抉择,即使是跟爱情无关的决定,也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与对立。就像《三四郎》里的三四郎、美祢子、野野宫和金边眼镜的男子构成四角关系,《后来的事》里的代助、三千代和平冈之间上演的三角恋情,或者像《门》里的宗助与阿米,一段不可告人的“过去”,使他们遭到亲友和社会的唾弃。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感情抉择,或经历相同的自我矛盾,时而犹豫是否该为友情而放弃爱情,时而忧虑或因背德而被社会放逐。读者在阅读漱石小说的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获得深思的机会。我们看到三四郎对火车上的中年男人心生轻蔑,脑中便很自然地浮起自己也曾腼腆的青春岁月;我们读到美祢子在炎夏指着深秋才能丰收的椎树质疑树上没有果实,心底便不自觉地忆起忸怩作态的花样年华;就连高等游民代助不肯上班的托词——“为什么不工作?这也不能怪我。应该说是时代的错误吧。”——也令现代读者发出会心一笑,并讶异漱石在一百年前就已预见二十一世纪的啃老族。
漱石小说能够广为传播的另一个理由,是作家的笔尖时时顾及“教育性”。漱石的作品里找不到花街柳巷的描写,也没有男欢女爱的场景,更看不到谷崎润一郎或江户川乱步等人常写的特殊性癖。漱石开始为“东京朝日”撰写连载小说之前,甚至被归类为“无恋爱主义”。即使其后发表的《后来的事》与《门》是所谓的不伦小说,但内容着重的是当事人的心理纠葛,而非肉体关系的刻画。即使在人妻三千代刻意挑逗丈夫的好友代助时,漱石也只以“诗意”两字一笔带过。
然而归根结底,漱石文学能够长久流传后世的主因,还是作家的自我期许。研究“漱石学”的专家曾指出,夏目漱石的假想读者涵括了三种类型的人物:一是像“木曜会”成员那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二是当时的“东京朝日”订户;三是“素未谋面,看不见面孔”的另一群人。换句话说,从下笔的那一瞬起,夏目漱石已把属于未来世界的你我列入了阅读对象,他是倾注整个生命在为后代子孙进行书写。
漱石逝世百年之后的今天,笔者有幸翻译“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内心既惶恐又庆幸。惶恐的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距今十分遥远,作家的文风过于含蓄内敛,笔者深怕翻译时疏漏了作家的真意;庆幸的是,日本研究漱石文学的人口众多,相关著作汗牛充栋,翻译过程里遇到的“疑点”,早已有人提出解答。也因此,翻译这三部作品的每一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惊喜的发现。
期待各位读者能接收到译者企图传递的惊喜,也祝愿各位能从漱石的文字当中获得启发与共鸣。
2016年9月1日
章蓓蕾
于东京
导语摘要
宗助和阿米活在大门之内的世界。他们因偶然的相遇而结合成为夫妻,在大门内侧以甜蜜的爱情喂养彼此,出了门则遭到社会的唾弃,体会着背离道德的苦楚。
相较于单纯的阿米,宗助无时无刻不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为了远离这一切,他逃避到深山里的寺庙,希冀禅学能为他打开心中深锁的大门。然而,他的修行却遭遇到更多道门扉,他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拉开它们,只能永远站在门外,凝视孤独的自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哥儿》《草枕》等。他善于对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简介
章蓓蕾:又名立场宽子,政大新闻系毕业,1981年起定居日本,曾任“江户东京博物馆”义务解说员,现专事翻译。译作有《三四郎》《后来的事》和《门》。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宗助和阿米活在大门之内的世界。他们因偶然的相遇而结合成为夫妻,在大门内侧以甜蜜的爱情喂养彼此,出了门则遭到社会的唾弃,体会着背离道德的苦楚。
相较于单纯的阿米,宗助无时无刻不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为了远离这一切,他逃避到深山里的寺庙,希冀禅学能为他打开心中深锁的大门。然而,他的修行却遭遇到更多道门扉,他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拉开它们,只能永远站在门外,凝视孤独的自己……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哥儿》《草枕》等。他善于对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简介
章蓓蕾:又名立场宽子,政大新闻系毕业,1981年起定居日本,曾任“江户东京博物馆”义务解说员,现专事翻译。译作有《三四郎》《后来的事》和《门》。
精彩内容
宗助到安井的新家拜访,是在十月里快要开学之前。那时秋老虎依然猖狂,他记得那段日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都还需要撑一把蝙蝠伞。那天,走到院落的木格门前,宗助收好了伞,探身朝院内张望,看到一个女人穿着条纹粗布浴衣的身影一闪而过。木格门里有一条铺着水泥的小径,一直通往院内深处。走进院门后,若不立即登上右侧的玄关台阶,即使在光线很暗的时候,也能看清小径深处的景象。宗助驻足,一直等那浴衣的背影消失在后门附近,他才伸手拉开木格门。就在这时,安井从玄关走了出来。
安井带他走进客厅,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刚才那女人再也不曾现身,既听不到她的声音,也没听到任何响动。房屋的面积并不太大,宗助猜想那女人应该就在隔壁的房间,可是那间屋子却安静得像一间空屋。而那个像影子一样安静的女人,就是阿米。
安井聊起家乡、东京、学校的课程等,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但对阿米的事只字不提。宗助也没有勇气问起,那天就在这种状况下告辞回家了。
第二天跟安井见面时,宗助仍在心里惦记着那个女人,可是他没有流露只言片语。安井也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尽管他们以往无话不谈,那些青年好友之间口无遮拦的话题,他们也都尽兴畅谈过无数次,但眼前的安井却显得有些慌张。而宗助的好奇心呢,倒也不至于强烈到非得让安井解释清楚不可。所以两人心里虽然都有那个女人,却都不肯说破,很快,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星期天,宗助又拜访安井。这次来是为了谈某个团体的事情,宗助跟安井都跟这个团体有关,所以宗助这次拜访的动机非常简单,可说跟那女人完全无关。走进客厅之后,他在上次来时坐过的位置坐下,刚抬起头,就看到那棵种在墙根的小梅树,这时,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上次坐在这儿的情景。那天,客厅外面也像现在这样静悄悄,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实在无法不在脑中想象那个寂然独坐在同一片静默中的年轻女人,宗助很肯定地认为,那女人今天也绝不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就在他暗中得出这个结论时,安井却出人意料地把阿米带到他的面前。当时,阿米身上穿的并不是上次那身粗布浴衣。她从隔壁房间出来时,一身出门做客的装扮,看起来好像马上就要出门,或是刚从外面回来。宗助对她这身打扮感到很意外,但那和服的色彩和腰带的光泽并没吓倒他。而且阿米对刚刚相识的宗助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少女娇羞,只是显得比较沉默寡言。宗助看出阿米在生人面前也很沉着,就跟她躲在隔壁房间里一样,因此推测阿米那么沉静低调,倒也不完全因为羞于见人。
“这是我妹妹。”安井就用这句话介绍了阿米。宗助跟他们相对而坐,三人闲聊了四五分钟,宗助发现阿米的发音里完全听不出一丝方言的腔调。
“一直住在老家吗?”宗助问。阿米还没来得及回答,安井就抢先答道:“不,在横滨住很久了。”宗助从他们聊天当中听出,兄妹俩这天原本打算上街购物,所以阿米才换下日常服,而且还不顾天气炎热,特地套上一双新的白布袜。宗助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来访耽误了他们办事,感觉有点抱歉。
“别在意。因为我们刚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嘛,每天都会发现有新的东西要买,所以每周都得上街一两趟。”安井说着笑了起来。
“那我跟你们一起走到大路那边。”说完,宗助立即站起身来。“顺便参观一下屋子吧。”安井建议道。宗助只好顺着主人的意思四处浏览一番,只见隔壁房里放着一个长方形桌式火盆,盆心的炉子是白铁皮做的,还有一个色泽黄得非常廉价的黄铜水壶,以及放在旧水池旁边的新水桶,新得有点刺眼。三人一起走出大门后,安井在门上挂了一把锁,接着又说他要把钥匙放在后面那户人家里,说完,便向屋后奔去。宗助和阿米等待安井回来的这段时间,两人随意闲聊了一会儿。
当时在那三四分钟内说过的话,宗助直到今天还记得非常清楚。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平凡男人向平凡女人表达人类善意而脱口说出的一些问答而已。若用另一种方式形容,那种问答的内容像流水般淡薄无味,就像他在路上跟任何陌生人打招呼时说过的一样,那种谈话早已不知重复过多少遍了。
每当宗助细细回想这段极为短暂的交谈,就觉得每句话都那么平淡,平淡得像是一幅未曾着色的图画。但令人感到奇妙的是,那透明得不可捉摸的声音,竟能把他们的未来染成一片鲜红。随着岁月流逝,这片鲜红现在已失去光彩,曾经炙烤过彼此的火焰,现在也自然地变成一团焦黑。就这样,宗助和阿米的生活已陷入一片昏暗。当他再度回顾从前,反复品味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发现当时那段平淡的交谈,曾给他们的历史抹上了多么浓厚的色彩。一想到命运的力量竟能让一次平凡的邂逅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就觉得非常恐惧。
媒体评论
一、夏目漱石受欢迎的程度至今不坠,享有日本国民大作家的美誉。
夏目漱石具有江户人乐观洒脱的气质,再加上汉学及英国文学的熏陶,使他的作品流露着从容优雅的气息和幽默感,有别于典型大和民族的沉郁。他对当时日本受到西方自然主义影响下的抑郁悲观文风颇感不满,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中体现美感。这种从容悠然的写作风格使他被称为“余裕派”作家。晚年文风转变,以解析人心为主,流露着作者的严格自省。无论如何,他的小说因结构井然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受欢迎的程度至今不坠,享有日本国民大作家的美誉。
二、村上春树名作《发条鸟年代记》创作灵感来自《门》。
“读漱石的小说时,觉得夫妻就像互相对照的对镜。妻子在丈夫身上看到自己的部分影子,丈夫在妻子身上看到自己的部分影子,对这一点彼此有共鸣,也有憎恨。”
《门》是夏目漱石罕见地以夫妻之情为主题的经典小说,高超展现了过去未曾有过的人物内心的细腻。借由百年前知识分子的恋爱故事,写出夫妻过着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代替归依自然之爱的惩罚,在质朴的字句间流露人心深处的矛盾与阴影。
三、《门》是夏目漱石文学生涯的一大高峰。
1910年夏目漱石开始在《朝日新闻》连载长篇小说《门》,当时的他饱受胃溃疡的折磨,几度病危。辅以当时的创作背景,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日渐严峻的政局动荡,让漱石的笔锋转为关注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作品中投射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知识分子失意的际遇与消极。而以作品风格来看,《门》可谓是漱石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前所未有地深入角色心理,令其得以在日后更为人所知的《心》《春分之后》中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前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是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终篇,表面上三部曲主人公各有不同,但其人生与爱情的脉络,却又可以合理地串在一起。借主人公的际遇,分别从生活、内心思想、时局变动三方面,不着痕迹地细腻表现日本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与变化,是夏目漱石文学生涯的一大高峰。
四、“夏目漱石擅长在作品中提出无法解决的谜团。唯有从头读完,之后再重新阅读,才能看清人物行动背后的真相。”
--北村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