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创富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创富史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6.5 4.6折 58 全新

库存1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明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58653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228408

上书时间2025-01-0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诞生于清末民初的买办”群体,国人并不陌生。但能确切说出其准确含义的人,恐怕不多。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他们作为洋行雇员,能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又可以经营自己的买卖,为自己聚集巨额的财富。买办自诞生之日起,即饱受诟病。后世对其的评价,也是大起大落,甚至南辕北辙。   本书选择了近20位有代表性的洋行买办,特将他们的经历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方明,男,中共党员。湖北黄冈人。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附中,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现任湖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除工作中的编辑业务外,近年有《武汉旧日风情》《中国近代史话》《中国海空军抗战纪实》《黄埔将领恩怨录》等十余部著述出版。并发表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共约三百余万字。

目录

目 录


章.翻云覆雨的超级政治买办虞洽卿./ 001


从一个赤脚走进大上海学徒的乡下孩子,到“东方巴黎”这座大都市的商人,他经历了波谲云诡的崛起历程。他不仅经营着航运、地产、银行等业务,更是与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蒋介石的“提款机”。他还是个爱国者,去世前给抗战捐献了 1000两黄金。


第二章.“洋行之王”和它的买办./ 021


当历史进入 19世纪的时候,工业革命的列车正在欧洲大地上滚滚向前。此时的英国已经跃升为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伦敦已经成为全球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大英帝国的臣民把他们的理念带到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同时,又在每一个角落榨取着每一个铜板。此时东方的大清帝国,对外虽然仍以“天朝上国”自居,但实质上已经是外强中干,因为腐败正日甚一日地侵蚀着它的肌体。而这衰败的中国,却有着庞大的市场和无限的机遇。唐廷枢和梁炎卿等大买办正是“乱世出枭雄”的产物。


第三章.煤炭买办、“德国贵族”冯·高星桥./ 035


造土枪土炮起家的他,靠着德国的“恩公”韩纳根,成了天津卫的煤炭巨商。为奖励他为日耳曼帝国做出的贡献,德皇赐给他“冯”的贵族称号,使他成为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投资建造的“劝业场”一时成为天津这座大城的标志性建筑。 


第四章.无处不在的礼和洋行和它无所不用其极的买办./ 058


很难想象,一家原本只经营缝衣针的小公司,发展到后来,竟然开始涉猎军工、机械、建筑等几乎所有的行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揽了国民政府部队的武器装备。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除了洋行大班的运作,更是和这家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的大买办韩登堂、胡包水、王铭槐、米禄斋等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买办也由此给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


第五章.美时洋行的日耳曼大班和中国买办./ 079


美时洋行为清末民初汉口庞大的经营组织,业务范围涉及航运、地产、发电、皮革、蛋业、桐油、酒业、烟叶、粮食等,几乎没有美时洋行不插手的业务。而它的买办王伯年父子则是该洋行赢得巨额利润的主要推手。王伯年去世时,中国各城市的德国洋行竟然都为之降了半旗。


第六章.步步为营的美孚洋行买办./ 094


当时全球的石油公司美孚要想将自己的“洋油”在中国取代点灯的“土油”,便不得不依赖中国的本土人士。丁慎安就是帮助美孚公司在中国站住


脚并大发其财的关键人物。他棋高一着,有着异于常人的宣传、设点、推销的


策略,并有着一整套笼络中国员工的手段。美孚洋行老板对他赞赏有加。


第七章.聚福洋行和强华公司的巨贾买办./ 103


黄家在四川开办了几十年的“天字号”商行,一向经营日用小商品,虽然也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但自从傍上了法国的“聚福洋行”,更是大发其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家包揽了川江航运的黄金水道。黄家的掌门人左右逢源,在法国人、中国官僚之间游刃有余,成就了自己家族的庞大家业。


第八章.太古洋行的三代掌门人./ 116


自莫氏家族于 1870年出任崛起于华南的英商太古洋行远东总行首任买办开始,至 20世纪 30年代香港太古总行取消买办制度为止,莫藻泉、莫干生、莫应桂三代相继,担任太古总行的买办凡 60余年,使该公司成为一尊不倒翁。直至现在,莫氏家族的侄孙辈在香港太古公司服务的仍有多人。


第九章.军火买办巨头雍剑秋./
141


通晓几国外语的雍剑秋借助义和团的兴起,结识了各帝国主义国家驻华的使节和军事首领,并与当时中国北方的各路军阀都有深交,以致他后来联手世界的军火制造商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在国内大肆贩卖军火时,如鱼得水,一路畅通。发财后,他大量购进房地产,在北戴河,有一条路叫“剑秋路”。


第十章.靠木材起家的达来洋行买办阮渭泾./ 166


美国人罗伯特·达来的远东木材公司达来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中国的木材市场一手遮天。但要维持在中国的经营优势,不得不依赖中国买办。他先后用过数位买办,均不满意,直到启用了阮渭泾才使得他如鱼得水。这家公司竟然在中国大陆一直维持到 1952年。


第十一章.华北的汽车巨头公懋洋行买办./ 177


公懋洋行在中国专做美国福特、克莱斯勒汽车和其他品牌汽车零配件的生意。在中国仅仅开办了 30余年,便大赚特赚。除了他们适应了中国官场的“潜规则”、笼络了阎锡山等地方军阀外,洋行的买办谭寿保可谓功不可没。


第十二章.投靠日本的买办刁氏./ 190


刁峻霄原本就有外语的底子,起初是在意大利的公司做事,后来又经营了一家发网公司,曾经占到了国内发网市场近一半的份额。但他真正发达,是进入日本洋行充当买办以后。凡是人们能想到的业务,几乎没有他不涉及的。尤其是在他投靠日本人后,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第十三章.汉口地产大亨刘歆生 / 199


汉口城能有今天的规模,应该说刘歆生功不可没。尽管他是个靠着洋人崛起的买办,但他围湖筑堤,买进了当年汉口近一半的土地,将常年水患不断的汉口建成了一座大城。英国女皇特恩准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马路,至今这里还是汉口为繁华的地段。


第十四章.永兴洋行买办严逸文自述./ 210


永兴洋行在天津的法商洋行中曾经是的一家,业务波及颜料庄、墨灰厂、青砖厂、红砖厂、农场、养鸭场、织布厂、织毯厂、榨油厂等。自称为“买办科班出身”的严逸文几乎熟知洋行的一切潜规则。他的回忆揭示了洋行从


进货、打开市场、销售到钻营官场、偷漏税的种种手段。


第十五章.三起三落的王氏家族./ 227


王铭槐起初在上海商业大亨叶澄衷所开的老顺记五金行学生意,后来逐步成为叶的亲信。此时李鸿章正向外国大量购买军火,他便通过李鸿章的密友、上海巨商严筱舫的关系,当上了专营进口机器和军火生意的德商泰来洋行买办,继而又当上了华俄道胜银行的津行买办,从而迅速地获取了大量财富。


第十六章.“借船出海”的买办高少洲./ 235


兴隆洋行是天津的一家德国洋行,开始时仅仅是推销德国的缝衣针、颜料和杂货。但在不到 20年的时间里,买卖越做越火。到次世界大战前,已跻身天津各大洋行之列。这主要得力于买办高少洲,他的管理方法是封建方式与资本主义方式相结合的独裁管理。常常是小施韬略,便赢得巨额利润。


第十七章.精明过人的正金银行买办魏氏./ 248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天津支行在中国前后凡 46年。魏信臣充当该行买办 36年,其子魏伯刚接着又干了 10年。父子两代的经历与该行相始终,他们是该行在中国兴衰的一面镜子。他们拉拢贿赂、暗度陈仓、借力打力,无所不用其极。


第十八章.影子洋行和皮包买办./ 261


“皮包洋行”,又称影子洋行,是指那些仅靠一个手提包就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洋行。这些外国人初来时两手空空,在租界的庇护下见利就干,无孔不入,一旦折本赔钱就一走了事。与其他买办不同的是,这些精明过人的皮包洋行买办常常玩不过洋人,被他们坑得血本无归。


附一:买办的“大本营”天津卫./ 269


附二:亦官亦商的上海买办 / 287


后.记./ 299 



内容摘要
诞生于清末民初的买办”群体,国人并不陌生。但能确切说出其准确含义的人,恐怕不多。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他们作为洋行雇员,能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又可以经营自己的买卖,为自己聚集巨额的财富。买办自诞生之日起,即饱受诟病。后世对其的评价,也是大起大落,甚至南辕北辙。   本书选择了近20位有代表性的洋行买办,特将他们的经历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主编推荐
方明,男,中共党员。湖北黄冈人。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附中,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现任湖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除工作中的编辑业务外,近年有《武汉旧日风情》《中国近代史话》《中国海空军抗战纪实》《黄埔将领恩怨录》等十余部著述出版。并发表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共约三百余万字。

精彩内容
 第一章翻云覆雨的超级政治买办虞洽卿进城学生意的“赤脚财神”1882年秋天,上海的瑞康颜料号走进来一个乡下孩子。他穿一身土布衣服,赤着脚,手上却拎着一双显然是新做的手工千层底布鞋。老板忍着笑,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虽然土气,但一双眼睛还是透出几分灵气,加之介绍人的面子,就收下他当了学徒。
此人便是后来在商界和政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佬,甚至成了蒋中正的引路人的大名鼎鼎的虞洽卿。
虞洽卿名和德,字洽卿,人称“阿德哥”,1867年生于宁波镇海县的龙山乡。他的父亲开了一爿小杂
货店,但中年早逝,虞洽卿便和寡母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因无钱上学,15岁这年,辗转托人介绍,进了上海那家颜料号当学徒。
临行的时候,母亲一针一线给他做了一双布鞋,并且一再嘱咐他在店里要勤俭小心,博取师傅欢心。
到了上海,虞洽卿舍不得穿那双新鞋,就赤着脚走进店门。后来发了财,有人称他“赤脚财神”。他自己也经常说起这件事,甚至引以为荣。
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一个从乡下来的学徒当然只能望“洋”兴叹,自惭形秽,但也刺激了他日后要发达的欲望。
一次,颜料店老板在西餐厅请两位德国商行的买办吃饭,叫他跟去侍候。他见那两位买办神气十足,颐指气使,让他意识到洋场中买办之“高贵”,便立志要替洋人服务,做一个所谓“高等华人”。
凭着他年少聪慧,心灵手巧,并且时刻记着母亲的临别训言,果然深得老板的欢心,未满师就被提升为跑街。凭借这个机会,他得以与上海商界的名人经常接触,几年之中便在上海颜料行业中崭露头角。除在买卖上赚取佣金外,他有时自己也囤买一些颜料,做得十分顺手。每天晚上他还抽空到青年会去学英文,暗暗地为自己打进洋行做准备。
1894年,有一家做进出口颜料生意的德国商人的鲁麟洋行,因牌子已经做得有些知名度了,就想物色一个有经验的华人充当“开路先锋”。虞洽卿托族人虞香山把自己介绍到这家洋行担任跑楼(等于副买办)。虞洽卿本来就熟悉颜料业务,因而做得颇有成绩,不久就被提升为买办。
鲁鳞洋行除进口颜料外,还经营西药、五金、军装等,出口则有大豆、桐油、丝、茶等。虞洽卿在进口方面赚取佣金10%,出口方面赚取佣金20%。他在鲁麟洋行任买办9年,赚了一笔钱,买进了闸北的一
处房屋,一跃而成为富翁了。
庚子年以后,外国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日益膨胀
,金融资本家纷纷在上海开设银行,发行钞票。1903年,虞洽卿36岁时离开鲁麟洋行,改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一年之后又转任荷兰银行买办。
他利用上海商人的崇洋心理,大力推行荷兰银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