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1.8 3.7折 ¥ 32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周养俊 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70105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5169132
上书时间2025-01-01
序
周养俊先生又要出书了。他出过多少本书,我已记不清了,我能记清的是他一直在文学的路上,也跋涉,也从容;有坎坷,有坦途;能拿起,能放下。时常见他迎面走来,春风满面,嘴角、眼角都充满微笑;更多的时候,我是目送他的背影,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想鼓掌。在我眼里,与其说他是一个作家、一个诗人,毋宁说他是一个传说、一个传奇。我还说过他是一个文学家。不,不是我恭维。懂他的人羡慕他对文学的孜孜不倦,且津津有味;不懂他的人腹诽他对文学的矢志不渝。我自问是懂他的,所以很乐意为他的文学事业锦上添花,再敲点边鼓。
我经常开周养俊的玩笑:他是越来越“养俊”了。还姓周,不被“养俊”都不行了。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被“养俊”,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文学,一个是姓周。爱文学,不满足于读,更勤于写,天道酬勤,扬鞭奋蹄。他的文学,就像脚下的黄土地,殷切耕耘,辛勤播种,施肥、追肥,加上风调雨顺,夏来夏收,秋来秋收,满仓满囤都是收成了。文学于他,就像春风化雨,雨露滋润禾苗壮;就像羽化成蝶,作茧自缚我愿意;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得永生。多半辈子被文学吸引,受文学驱使,为文学魂牵梦萦,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脱胎换骨,怪不得他越来滋润、越来越“养俊”,自然也就越来越“文学”了。我与他为友快30年了,眼见他的儒雅与他的文学相辅相成,我的惊叹几乎要脱口而出:文学依然神圣,有周养俊为证!
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是仁义礼智信的象征,孔子终其一生都心向往之,孜孜以求。作为姓氏,一个“周”字,必遗传了周文化的基因。怪很,我每见周养俊,必联系到周公、周礼,总觉他的长相酷肖“周”字造型:周字脸庞,周字身形,周字做派,为人周正,处世周全,心思周密,做任何事都那么周到得体。他的祖上是否耕读传家我不得而知,却清楚他的父亲周文敏先生年已九旬,犹好读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他父亲毕生藏书就不止“万卷”!因为藏书、读书,又捐书,他父亲的名字还上了央视,成了读书人的楷模,周家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书香之家”的殊荣。弟兄四人,周养俊居长。老二叫周旭,老三叫周折,老四叫周正,都非等闲之辈——或于文学广漠垦得一片绿地,或于书画荒滩辟出一方自留地。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养俊姓周,与橘何其相似乃尔!
摆在我面前的书稿名曰《人生自有来处》。作为老朋友,看见这书名,我就会心地笑了。“人生自有来处”,“来处”究竟何处?周养俊自知“来处”,有他的文学作品为证,更有他即将面世的这本《人生自有来处》为证。他一路走来,“来处”是起点。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拿这句话来形容周养俊、理解周养俊,都十分妥帖。他已年逾耳顺,有闲暇也有资格“蓦然回首”了!年少时他更钟情诗歌,那是因为他的青春、他的梦都与诗相仿,甚至可以这样说,他青春的底蕴、他梦想的本身就是一首首诗,这也是有他早年出版的《孤旅独语》等诗集为证的。诗的孤独,说白了是人的孤独,说得更白些是情怀、志向的孤独。一个人在灯下苦吟,或者在旅途行吟,或者伫立峰头对着云卷云舒长歌高吟,谁人理解?几人理解?如今理解者众,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多半还是回归文学初心,一个人仍“孤旅独语”而已!
当然,《人生自有来处》已非《孤旅独语》那般“少年心事当拿云”了,说是老生家常话更契合斯书斯文的应有之义。耳顺之后,不堪回首,却禁不住回首,而且还回首频频,想没有感慨都不能够了。如果把记忆比作珍珠,把岁月比作项链,那么文学就是把珍珠连接起来的那一根根细线。日积月累,珍珠成堆,“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是怎样的人生感慨呢?“放下来一堆堆,提起来一串串”(秦腔名丑阎振俗句),那又是怎样的神来之笔呢?《人生自有来处》所收入的篇什,都是这样的散文随笔。如果说读是一种和风细雨的心灵触摸,那么听则是一种“耳临清渭洗”的心弦合奏,只有共鸣了,才不知不觉“曲径通幽”了。都在一个屋檐下听雨水滴答,不同的心情、心绪、心境,会听出不同的旋律,会生发不同的感悟,会谱写不同的音乐华章。周养俊絮絮叨叨的那些人事、物事、流年往事,许多过来人都经历过,却多半秋风过耳,早被岁月稀释得若有若无了,那没有被稀释的,也多半沉淀湖底或尘封老宅了。打捞、启封这样的记忆碎片当然是有意义的,至少能激活一些同龄人、过来人记忆深处的“长眠卡”,也会激发一些晚辈后人的围观兴趣,使他们的记忆向逝去的时光隧道延伸。成语云:“一脉相承”。周养俊的文学就是“一脉”,问世,才可能传承。
《人生自有来处》真值得阅读。那些篇什不仅仅是散文,也不仅仅是心灵鸡汤,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人心史的“春秋笔记”。人生是一条河流,花自飘零水自流,人也一样的,每个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和姿态漂流;人生是一座山峰,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造就了各人的视野和风景。人在旅途,阴晴圆缺都会扑面而来,悲欢离合都会不期而遇。我为老友周养俊庆幸:他的人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浪漫、一样生动、一样诗情画意,他的作品又像他的人生一样实在、一样真诚、一样厚积薄发。做人,他无愧于为文;为文,他得益于做人。于此,我再赠他两句话:“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美妙!”
是为序。
孔明
2017年5月29日
本书分为:平淡·从容,生活·修行,生命·回声三辑,既描写了窑洞、秦腔、钟楼等独具陕西特色的风景事物,也记录了作者与一些著名的陕西籍作家的交往,以及自己对文学、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其观点颇成一家之言,语言风格纯朴真诚且独具陕西特色,字里行间饱含深厚情谊,带给读者一种平和安静且久远深沉的阅读体验。
本书分为:平淡·从容,生活·修行,生命·回声三辑,既描写了窑洞、秦腔、钟楼等独具陕西特色的风景事物,也记录了作者与一些著名的陕西籍作家的交往,以及自己对文学、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其观点颇成一家之言,语言风格纯朴真诚且独具陕西特色,字里行间饱含深厚情谊,带给读者一种平和安静且久远深沉的阅读体验。
周养俊,主任记者,西安邮电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职工文联副主席、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辑 平淡·从容
说家003
说养狗007
说说话010
说走路013
说吃饭016
说石头020
说旅行023
说过年026
说信030
说秦腔033
说窑洞037
说说白鹿原041
说沣河047
说说师村052
说说钟楼057
说说洋县的朱鹮061
说说紫阳茶065
说说新疆美食068
说说猴票073
第二辑 生活·修行
“人”字结构说079
说一些景象082
说明白087
说真诚089
说生气092
说放下095
说岔路099
说失败102
说知足常乐106
说文学109
说诗歌112
说散文116
说说读书与写作120
说说王宗仁129
说说陈忠实133
因为书的拜访140
说说贾平凹144
说说“路遥精神”148
永远的笛声152
说说康娜157
第三辑 生命·回声
说朋友163
祖父语录168
说甜蜜173
人有根176
为自己鼓掌179
说乡路182
说乡土185
说荠菜189
五十大话192
说说家里人197
阳台风景201
月光,阳光204
说炊烟209
盼雪212
说雪216
说砖茶220
说习惯224
北海并不遥远228
说岁月234
本书分为:平淡·从容,生活·修行,生命·回声三辑,既描写了窑洞、秦腔、钟楼等独具陕西特色的风景事物,也记录了作者与一些著名的陕西籍作家的交往,以及自己对文学、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其观点颇成一家之言,语言风格纯朴真诚且独具陕西特色,字里行间饱含深厚情谊,带给读者一种平和安静且久远深沉的阅读体验。
周养俊,主任记者,西安邮电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职工文联副主席、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 说说读书与写作 」
(一)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许多学者、教授、名人、大家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讲的也很深刻。有人说,读书可以增长人的见识,丰富人的阅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人说,读书可以提高人的文字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人说,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这些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道理是我长大以后在学习中认识和理解的,刚接触书的时候,我只知道读书有趣。
小时候,我随祖父母在乡下生活。
那个年代,乡下的生活很艰难,我读的书很少,能读到的都是些英雄的故事,而且是小人书,如:《红岩》《红旗谱》《鸡毛信》《半夜鸡叫》,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外国的《阮文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这些极少的书我很喜欢。从别人那里借来就如饥似渴地去读,甚至是偷着去读,因为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读书,还要放羊、割草、挖菜、打柴火,干这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这些活儿是有任务的,完不成,轻则挨骂,重则要挨打,甚至不给饭吃。我接受过这样的体罚有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我曾写过一篇《太阳就要落山了》的散文,讲的就是这些事情,夕阳西下,筐子里的草还没有装满,孩子们想到要受体罚,心里就充满了惶恐。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晚上用的是煤油灯,煤油是用钱买来的,祖父、祖母都很节俭,不允许晚上点灯看书,一次,我借了同学两本《三国演义》连环画,一本是《火烧赤壁》,一本是《三英战吕布》,因为第二天要还人家,忍不住钻在被窝里看,结果被祖父发现了,我还不想承认,祖父说:你看看煤油灯里还有没有油?再看看你鼻孔里的黑!这样的故事虽不精彩,但有许多。
那时候,对我影响大的书,一本是《创业史》,这本著名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是我从父亲的箱子里偷出来看的。我父亲是长安县(现为长安区)县委的一位干部,50年代著名作家柳青在长安县挂职,他曾送我父亲一本《创业史》,书的扉页上有柳青的签名,那会儿《创业史》是不让看的,我偷看了这本书。2007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心灵的默契》的文章,回忆读《创业史》,发表在《工人日报》上,还获得了全国职工读书竞赛一等奖。另一本书是《吕梁英雄传》,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我偷偷看的。我趁大人不注意偷了《吕梁英雄传》,悄悄看完,趁中午大人们午休时又从窗子扔了进去。那是个麦收季节,大人们中午也要休息一两个时辰。第三本书是手抄的《唐诗三百首》。我很爱唐诗,可是当时没有,根据大人们的记忆,特别是三叔父周文雅的记忆,我记录和抄写了一部分,大概有100多首,靠记忆和背诵来学习。1971年冬天,我参加工作时,口袋里装的的书就是手抄的唐诗。
现在回忆起来,这三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也正因为这三本书的影响,我才爱上了文学,走上了业余创作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绩。再就是八个样板戏,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那时候,每天都听见村子的高音喇叭在唱革命样板戏,至今一些主要角色的唱段我还能背下来。
实践使我认识到:读书是人升华心灵的必由之路,读书是人生的必需。“身体靠锻炼,心灵靠读书”。好书是空气、是阳光,是雨露,是思想之舟。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想不外乎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要看有用的书。二是对特别有用的书要认真研读。三是要深入思考。四是要用于指导实践,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
我不是专业作家,别人,也包括组织对我们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开始时觉得写作就是玩,我也曾对朋友这么说,后来才意识到文学创作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只要你搞创作,就有责任,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我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8年加入西安市作家协会,1994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8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1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图书16部,参与编写图书6部,30多篇作品被收入集,创作电视剧《微澜情》(与别人合作,陕西电视台拍摄并播出)。另一部是1992年我和别人合作的,根据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改编的电视剧《大漠护线人》(上、下集)因资金问题未能拍摄。这些年,我在省内外获各种文学奖30多项(次),其中,小说《啊,朋友》获1981年陕西青年小说散文竞赛乙等奖,2001年2月获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组诗《邮运三章》获2007年全国职工文学创作大赛铜奖,散文《心灵的默契》获2007年工人日报社“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一等奖,散文《小草之歌》获2008年全国职工文学创作大赛铜奖,2010年9月散文《奶妈奶爸》获中国当代散文奖,2012年5月散文《油田好人张延海》获中国当代散文奖,2012年5月散文《油田好人张延海》获陕西省职工首届文学作品创作征文大赛散文类优秀奖,2012年8月散文集《那些事儿》获第五届冰心散文集奖,2012年12月散文集《那些事儿》获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荣誉奖。
写作比读书累,太累的时候我曾想放弃写作,写不出好作品时,也想放弃写作。这种想法还不是一次两次。我是一个业余作者,主要任务是工作。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很苦,每天晚上都写到深夜才休息,可是寄给报刊社的稿子百分之百的又都被退回来了,很困惑,很无奈,有时还很伤心。那时候,我的孩子刚刚出生,我的父母亲还都上班,也没钱雇保姆。我记得大约有一两年时间都这样。我也下决心不写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拿起笔了,不由自主,真的。所以我说,搞文学创作,热爱是前提,读书是必需,生活是财富,坚持是关键。前面我说过,我一生做的事情很多,概括起来也就两件:一是工作,二是写作;工作是为了生存,是谋生的手段,是必须做的;写作是业余爱好,是自己的精神追求,是我自己愿意做的,是自己要求自己做的。后来渐渐习惯了,累了就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写。大概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不会觉得太累,就这样。
坚持读书和文学创作,我的收获:一是提高了我对社会、对事物、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认识水平;二是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三是提高了我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四是提高了我对社会的贡献指数。
如果算的话,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我从40年前的电信线务员(修电话杆、电话线)成长为一个领导干部。这,除了组织培养、领导教育、大家支持帮助,还要感谢读书和写作带给我的成长。
关于写作,我有一些体会,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
1.热爱是前提。文学的终极意义是关心人的生存状况和前途命运。作为作者,是应该要有责任和担当的。我认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是热爱文学的,不热爱就不会去写作。热爱,是好的老师。从事文学创作是非常辛苦的。大家都知道,相信也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作家的生活是清苦的,寂寞的,有时甚至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如果没有热爱这个前提,就很难出成绩。这一点,对业余作者更为重要。大家要工作,要生活,一天到晚要做那么多的事情,还要挤出一点时间读书、写作,你说多难啊!没有热爱这个前提能行吗?我觉得,自己能坚持这么几十年,主要还是因为热爱。对文学要真爱才行。
2.学习是必须。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读书是人升华心灵的必由之路,是人进步的阶梯。好书是空气,是阳光,是思想之舟。我是个笨人,比别人总是慢半拍,所以我要求自己多读书,把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平时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读书看报。出差时乘火车、飞机也不忘带本书来读。总结有成绩的作家,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过去的柳青、路遥,现在的陈忠实、贾平凹,无一不是。
3.生活是财富。一个成功的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基础和创作素材。我认为生活就是财富。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作家一定要上好生活、艺术、政治三所学校,三所学校中生活是学校。此说确有深刻道理,柳青之所以写出了《创业史》,应该也是这一思想的指导。生活之于作家就好比农民种地,农民没有土地难以生存,作家离开生活就无法进行创作。我不是专业作家,可是我有两块自留地,一是故乡,二是邮电。我所写作品,基本源于这两块土地。前不久,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耕种好自己的田地》,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熟悉的土地,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里耕耘才是。贾平凹为什么写商州?陈忠实为什么写关中?路遥为什么写陕北?还不都是因为熟悉,因为热爱吗?
4.超越自我是目标。业余作者,也要给自己制定个目标。目标是希望,是追求的动力,是一种自我监督和约束,是自己给自己加油。我也认为超越自己就是目标。要不要超别人?能不能超别人?这不好说,关键是要先超越自己。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和具体行动。
5.坚持是关键。干什么,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搞文学创作贵在坚持,这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就极其重要。总结成功者的经验,他们都是这样。
还有两点:一是有自己的工作的文学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工作和写作的关系。工作是位的,这是我们生存的必须,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把工作做好,不能因为创作影响工作。创作,应该是在搞好工作的基础上才做的事情。作为领导,应尽可能为这些同志提供学习和创作的机会,多关心这些同志的进步和成长。二是要正确认识我们文学创作的成果。期望值要从实际出发。我一直这样认为:爱好文学的人,未必就能成为文学家,但是许多人正是从爱好文学走向成才之路的。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人还是需要有些幻想,有些梦想的。
《人生自有来处》已非《孤旅独语》那般“少年心事当拿云”了,说是老僧家常话更契合斯书斯文的应有之义。耳顺之后,不堪回首,却禁不住回首,而且还回首频频,想没有感慨都不能够了。——孔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